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由 愛範兒 發表于 攝影2021-06-11
簡介至於拍出來的效果,沒有外接任何工具的 Lomo’Instant Square 拍出來,其實真的跟富士的傳統三寸相紙拍立得機身沒有太大差別,成色的傾向、畫面銳度這些因為用的相紙一致,成像也基本一致

閃印相紙是什麼意思

現在還堅持在“一次性成像相機”領域的品牌,大概主要有富士、Lomography 和寶麗來。

而按照“相紙”來分類的話,這三家能分出兩個不同的派別。

寶麗來借 The Impossible Project 母公司的力量捲土重來,回到自己原本的定位上。它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和標準,在 One Step 相機復刻更新後繼續走那條專屬舊路。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剩下的兩家儘管用著同一款相紙,但他們也在產品思維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對比富士的 instax,Lomography 在 Lomo’Instant Automat 推出之前,基本上和半手動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對焦需要估焦,曝光也提供 +/- 1 檔補償的調整,機身也支援 B 門,再加上能外接附加鏡頭這個設定,Lomography 在可玩性和操控門檻的這個層面上,都要比富士 instax 高一些。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現在,富士和 Lomography 都已經進入“方形相紙時代”,兩家在自家產品上都加上了些變化。富士融入了數碼元素,而 Lomography 則堅持復古,用類似“風琴機”的概念製作出了這款 Lomo Instant Square。

全裝備新派“風琴機”

Lomo’Instant Square 推出前,我接觸的 Lomography 相機也比較少。真真正正用過一段時間的,就只有初代 Lomo’Instant 了。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對,既不是 GLASS 也不是 AUTOMAT 那一代)

那時候我的“拍立得主機”是富士 instax mini 90,在用 instax mini 90 的那段時間也試過用 Lomo’Instant。簡單比較兩者後發現,兩者最直觀的差異在機身材質上。富士 instax mini 90 雖然不太重,但壓手感會比 Lomo’Instant 明顯一些。

Lomo’Instant 當時給人的感覺就是有點隨意,全塑膠機身、按鍵的感覺反饋都真的比較一般,不太穩固。再加上 Lomography 的操控設計本來就帶一點門檻,習慣了全自動的使用者用這個確實有點不舒服。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Lomo’Instant Automat)

Lomography 後來推出了 Lomo’Instant Automat,不論是機身和操控都改變了不少。但很可惜的是,我並沒有詳細體驗過這款產品,未能很將這細節講清楚。

直到上手這款 Lomo’Instant Square,我才能體驗到當中的差異。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對比初代 Lomo’Instant,這款相容方形相紙的 Lomo’Instant Square 有明顯的壓手感,機身給人的感覺是更加紮實穩固,配合機身的金屬色塗裝也能帶出質感。

相比之前的產品,這一代的蒙皮也細膩不少,這樣的處理也讓 Lomo’Instant Square 收納狀態的握持感好了不少。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Lomo’Instant Square 用上了摺合收納式設計,開啟之後拉出一個內簾結構,這個造型跟寶麗來傳統的“風琴機”有一點點相似。當用戶開啟結構的同時,相機鏡頭蓋也會開啟,也只有在結構完全開啟的狀態下,使用者才可以推動對焦結構。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聯動機構不是每次都能夠正常運作的,有些時候還真的要“手動”開啟鏡頭蓋。不知道這個是個例事件還是共通的小毛病,但各位在拍攝前最好還是先確認下,不然很容易就浪費相紙了。

除了機身造型和這個結構,Lomo’Instant Square 的其他部分都按照之前的思路走。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機身右側附帶了肩帶的連線位,Logo 上方也有顯示相紙剩餘數量的 LED 燈。機身造型改變後,Lomo’Instant Square 的相紙出口就移動到機身上方。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機身正面就只有快門這個按鍵,閃光燈旁邊的反光塊只是一塊自拍鏡。

Lomography 跟富士 instax 不一樣,他們沒有為橫豎兩種不同的握持模式搭配對應的快門按鈕。閃光燈上方多了一個小開孔,這個開孔是用來放 Lomography 推出的專用濾色片。加入濾色片之後,拍攝時開啟閃光燈就有各種不同的效果。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提到自拍鏡,就先提提這臺機的自拍配置。

一般情況下,Lomo’Instant Square 的最近對焦距離是 0。8 米,在這個距離下要看清那塊自拍鏡再估算出視差的話其實有點難度。官方在相關教程中也提到,這款機的規律是拍攝距離越短,視差就越大。所以如果要直接自拍的話,難度就很高了。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其實,Lomo’Instant Square 套裝版中附屬了一個人像玻璃鏡頭,接上之後能夠將 Lomo’Instant Square 的最近對焦距離縮短到 0。5m,這樣手持自拍的話,糊片的機率會更低。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而且,這次的機身底部收藏了一個自拍遙控。對比之前做成鏡頭蓋的遙控,這次直接在機身上預留空位收納,這樣的話能夠減少丟失的狀況。收納槽旁邊就是常見的 1/4 螺絲介面,方便使用者將相機接三腳架。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拍攝操控按鍵都主要集中在背部,Lomo’Instant Square 搭配的按鍵跟之前推出的 Lomo’Instant Automat 是一致的,閃光燈、多重曝光、背光補償、快門模式以及定時自拍,這五個按鍵用來控制拍照時的各種模式和狀態。

習慣了 Lomo’Instant Square 操作的使用者應該不會覺得陌生,但常用富士 instax 的使用者和之前從未接觸過的玩家,則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習慣。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就外觀和做工而言,Lomo’Instant Square 確實要比之前的產品進不少。材質更換、做工紮實之後,少了幾分 Lomo’Instant 上的“土炮味”,換來了些當代的精緻感。

更新的驚喜不僅僅在仿風琴機的風格,遙控器收納、相紙倉“後背”可換結構這些細節更新也對體驗有一定的最佳化作用。單從這裡下結論的話,Lomo’Instant Square 的更新確實會讓機器變得更好用。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但前提是,你是個熟悉 Lomography 系列相機操控的人,才能夠感受這方面的提升。

更多操作,更高門檻

之前就不斷在強調,Lomography 是一家強調手動拍攝體驗的相機公司。

不論是他們接手的 LOMO LC-A 膠捲相機,還是後來推出的 Lomo’Instant 系列拍立得,Lomography 的產品都有著濃厚的傳統味道。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這個操控傳統化是從“對焦”開始。Lomo’Instant Square 其實不像其他傳統相機,它只有三檔估焦,分別是 0。8m、1m-2。5m 和無限遠。機器取景器內部也有兩組框線,來對應這三檔估焦。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選擇 0。8m 這一檔的時候,使用者取景的時候要看取景器中的“內框”。這個“內框並沒有在明確框在取景器中,Lomography 也只有在官網和其他銷售網站中列出瞭解釋。0。8m 的框線會比 1-2。5m 再小一點,就是一個壓縮在取景器右下方的小正方形,使用者只要把拍攝物放在裡面就基本不會出錯了。

不過上文也提到了,這個距離要用來手持自拍還是有點困難。使用者要拉近對焦距離的話就必須要用上套裝中附屬的外接鏡頭,接上這個鏡頭之後相機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到達 0。5m,這樣要近距離手持自拍也可以。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對比開啟微距模式之後就能夠將最近對焦距離壓縮到 0。3m 的富士 instax mini 90,Lomo’Instant Square 還真的不夠方便。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實際拍攝的話,Lomo’Instant Square 的距離感還是比較難把控。相比這一點,近距離視差的問題都不算大。

拍攝之前,要好好估算一下相機和被攝者之間的距離,這個的話,要不就要求使用者有很強的空間距離認知能力,要不就是拍照老司機,能夠大概估算出人跟相機的距離。不然,還是要老老實實看清楚,浪費一兩盒相紙才能磨練出來。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如果你在這個距離抓拍,基本上,新手是不可能的。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1-2。5m 這個範圍用的是內框這個框線,這條框線很明顯地用分色的形式印在取景器上了。1m 這個距離人還是比較好感知的,所以這個焦段也比較好用。即便你是街拍,2。5m 這個也能為你拉開距離。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雖然拍立得相機的反應比較慢,但這個距離也不會讓路人產生不適感。只要你不要太過鬼祟的話,也沒有問題。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當被攝物超過 3m 的時候,那就可以直接將相機推向無限遠這一檔。這一檔主要就是為了風景、大街景服務了,也是最好估算的一檔。取景範圍,就是整個取景框了。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體驗了一段時間後發現,Lomo’Instant Square 最難的還是估焦,很多時候的廢片都是因為對焦不準、糊片造成的。而另一種“翻車”狀況,大多數來自曝光。

Lomo’Instant Square 跟數碼相機不一樣,即便長期插著電池,它開機的時候記錄的都是最原始的設定,就是預設自動擋快門、±0 EV 背光補償、閃光燈開啟。要是你沒有注意,開啟就想直接拍的話,那很有可能就會直接在曝光的時候翻車了。

所以在曝光的時候再強調一次,除非你手速很快,不然抓拍真的是不可能的。對,不可能的。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Lomo’Instant Square 的背光補償是隻有 ±1 檔可選,差別會比較大。要用好這個,除了多拍多判斷,跟著樣張的大概思路去估算,也沒有其他辦法。

至於拍出來的效果,沒有外接任何工具的 Lomo’Instant Square 拍出來,其實真的跟富士的傳統三寸相紙拍立得機身沒有太大差別,成色的傾向、畫面銳度這些因為用的相紙一致,成像也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可能是三寸相紙和正方相紙帶來的差異。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富士的 SQ10 不一樣,SQ10 是數碼拍攝再打印出來的,所以差異可能會比前兩者明顯。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需要提到一點的是,Lomo’Instant Square 有“換底”結構。它的相紙倉蓋是可拆的,套裝中附屬了一個支援三吋相紙的專用後蓋,使用者直接拆除背後的轉軸,然後將後背裝好再套上轉軸即可。

操作還是很簡單的,而能讓一臺機器可以體驗兩種拍攝模式,這也是 Lomography 最好的地方。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就操作來說,Lomo’Instant Square 還是跟著 Lomography 的傳統走。它的“自動檔”也能夠滿足正常拍攝,豐富的拍攝設定也能讓部分手動玩家體驗到拍攝的可玩性。

但要熟悉操控、準確完成拍攝,還是有些難度的。相比簡單直接操作少的富士 instax 系列,Lomo’Instant Square 的操控門檻和學習成本要再高一點。它遙控操控者對估焦、測光有一定認知,不然總會在曝光設定和對焦這兩點的失誤上浪費不少相紙。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還有就是,這一代 Lomo’Instant Square 還是避免不了一些小毛病。我手上這一臺就出現了鏡頭蓋偶爾不能聯動開啟的狀況,不知道這是小機率事件還是怎樣的狀況,但還是希望 Lomography 官方可以多注意這些小問題。

“大同”與“小異”

對於 Lomography 整個體系而言,Lomo’Instant Square 還算是保持水準的一作。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機身質感的提升可以看到製作技術的進步,Automat 的出現也為 Lomo’Instant Square 這位後輩帶來自動化拍攝提供了更穩定的基礎。

再加上 Lomography 對“拍攝玩味”的把控,讓這款新品的特點更加突出。拆卸式“後背”、自帶擴充套件鏡頭結構(SQ10 和 instax mini90 都沒有預留接外接鏡頭的結構),還有附帶多重曝光切割工具等配件,這也讓機器的賣點變得更鮮明。這些,都是 Lomo’Instant Square 的“特異點”,是吸引人選購它的賣點。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但在本質上, Lomo’Instant Square 也還是一臺用富士相紙的拍立得。

這一點要放在 instax mini 系列、SQ10,乃至徠卡的 Sofort,都是一樣的。要是在沒有任何附加配件下,它們的成像顏色、畫質傾向等也沒有很大幅度差異。要拍出 Lomo 膠捲那種特色,玩家應該還要從更多的外接工具上入手。

或者,等 Lomography 出一個可以裝上 LOMO LC-A 膠捲相機上的方形相紙後背,會更加直接。

拍翻了三大相紙後告訴你,Lomo 新出的方形拍立得體驗到底怎麼樣

只看價錢的話,1898 元的套裝售價對 Lomo’Instant Square 來說,也是保持著相應的水平。完全傳統的機身,肯定會帶數碼功能的 SQ10 要便宜。也有很多人會捨棄 SQ10 的小底數碼相機,投奔到 Lomo’Instant Square 的行列中。

如果你之前完全沒有拍過拍立得的話,那選富士可能會讓你浪費少點相紙。但要是你打算深耕這個坑,打算要一臺可玩性更高的拍立得,那可以兼顧兩種相紙的 Lomo’Instant Square 會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