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近視孩子的眼鏡到底應該戴球面還是非球面?

由 視覺系大師於青 發表于 攝影2021-06-12
簡介知識拓展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周邊離焦鏡片”,據說也有控制近視的效果,比如蔡司的“成長樂”,國產的“美迪可兒”等框架鏡片品牌,以及我前幾期介紹過的“周邊離焦軟鏡”,也都是利用這個原理,把近視鏡片的度數從中心到周邊遞減,讓周邊的屈折能力降低,周邊

正球鏡片是凸球面透鏡嗎

“聽說球面像差在一定程度和周邊近視離焦有相同效果,那麼消球差的非球面鏡片豈不是違背了周邊離焦理念,會對近視控制不利?”

這可能是困擾很多視光專業者的一個疑惑。

那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複習一下週邊離焦

近視孩子的眼鏡到底應該戴球面還是非球面?

理想狀態下,外界物體經過眼睛屈光系統折射會在眼底貼合成像(左圖),但戴了眼鏡或者近視眼軸增長之後,實際情況往往是中心成像在視網膜上,而周邊部成像在視網膜後,形成了類似遠視眼的狀態,我們稱之為“遠視性周邊離焦”。

與之相反,如果中心成像在視網膜上,而周邊成像在視網膜前,稱之為“近視性周邊離焦”。現有的研究認為,

“近視性周邊離焦”的狀態有利於抑制眼軸的增長,控制近視度數的加深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看什麼是球面像差?

Part1 凸透鏡

近視孩子的眼鏡到底應該戴球面還是非球面?

平行光線經過一個球面的屈折系統(凸透鏡)會使光線聚焦成像在一個點上,我們稱之為“焦點”,這是通常理解的透鏡成像原理。

但實際情況卻是:球面的屈光系統越靠近周邊的屈折能力越強,越靠近中心的屈折能力越弱,這就造成實際的“像點”並不是一個點,而是有一個區域,我們把這種由於球面鏡頭造成的實際成像和理論像點的偏差叫做“球面像差”。

近視孩子的眼鏡到底應該戴球面還是非球面?

如上圖,近軸光線聚焦在p點,遠軸光線聚焦在p‘,p和p‘的距離我們稱之為縱向球差,而遠軸光線與近軸焦面的焦點a與p點的距離稱之為橫向球差。但大家要注意(敲黑板),球差是有方向的!當p‘在p的左側時,是負球差,反之為正球差。

近視孩子的眼鏡到底應該戴球面還是非球面?

我們用三維的模擬圖更容易理解,球差就是經過球面屈光系統屈折之後周邊和中心的屈折程度不同,造成像面不在一個平面,周邊可以向上凸也可以向下凹(根據球差的正負不同)。

按照這個思路大家可以想象:對於凸透鏡,周邊屈折能力更強,成像更靠前,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近視性周邊離焦”,這個沒錯。

但是近視鏡是凹透鏡啊?!

那我們再來看看近視鏡片的球差是什麼情況:

Part2 凹透鏡

近視孩子的眼鏡到底應該戴球面還是非球面?

凹透鏡對平行光有發散效應,同樣因為球差的關係,是遠軸光線的屈折能力比較強,近軸光線的屈折能力較弱,p‘在p點的右方,是正球差。大家想一下,近視的眼睛前面戴上球面凹透鏡,周邊發散能力更強,成像後移,形成類似“遠視性周邊離焦”效果。

講到這裡,大家會發現,如果周邊離焦理論對於近視控制確實有效的話,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減少正球差,增加負球差”。

對於近視的孩子(凹透鏡),還是非球面設計的鏡片更好些。

知識拓展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周邊離焦鏡片”,據說也有控制近視的效果,比如蔡司的“成長樂”,國產的“美迪可兒”等框架鏡片品牌,以及我前幾期介紹過的“周邊離焦軟鏡”,也都是利用這個原理,把近視鏡片的度數從中心到周邊遞減,讓周邊的屈折能力降低,周邊成像前移,一定程度就是增加了“近視性周邊離焦”,從而達到近視控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