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由 攝影世界 發表于 攝影2021-08-12
簡介柯達袖珍口袋機背後的圓形視窗在柯達公司的幾番努力下,127 照相機和 127 膠捲名利雙收,對當時的照相機生產產生了很大影響,也給其它照相機生產國帶來了商機

膠捲怎麼拆

圖並文=許文彪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不同時期的柯達 127 相機

說起膠片時代的相機和膠捲,人們最熟悉的,也是 50 年來最常見的是 135 和 120 兩種規格。

實際上,歷史上有很多種相機和膠捲,不同時期規格也不同。在 1920 年代, 135 和 120膠捲還不是主流,人們普遍使用的是 127 規格的相機和膠捲。

今天,就說說歷史上的 127 相機和膠捲。

二十世紀初,最流行的相機不是如今人們喜歡的數碼單反,也不是當時剛出現的旁軸相機,而是從 1900 年開始出現的摺疊式皮腔相機。

這些相機有的用幹版膠片,也有的用剛出現不久的膠捲,而膠捲的規格也很多,有135、120,還有美國柯達公司首創的 127。

127 相機的誕生

1912 年,美國柯達公司推出了一種體積小巧的摺疊式皮腔相機 VEST POCKET KODAK,首次使用了 127 規格膠捲,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 127 相機(圖01)。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1。柯達首款使用 127 膠捲的相機 VEST POCKET

這臺相機機身用鋁合金製作,沒有飾皮,光板噴黑漆,名符其實的“全裸”。鏡頭安裝在可活動的鏡頭板上,鏡頭周圍的銘牌刻有“VEST POCKET KODAK”(柯達袖珍口袋機)和“PATENTED MAR,4。1902,MAY。6,1913”字樣。(專利期限:1902年3月4日-1913年5月6日)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2。柯達 VEST POCKET 鏡頭板上的專利標註

鏡頭板和機身間有可摺疊的皮腔,兩側使用白鋼十字架鉸鏈結構連線, 不用時可以摺疊縮入機身內,活動自如,整體結構結實、緊湊、小巧,體積只有 120×65×32 毫米,重量只有 290 克,比後來出現的很多 135 袖珍相機還小。

在相機面板上方是取景鏡頭,採用腰平取景方式。下方的拍攝鏡頭是柯達公司委託德國卡爾·蔡司生產的 9cm(鏡頭上標註如此,不像現在都採用mm標註——編者注) F6。9 Jena鏡頭(圖03)。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3。柯達 VEST POCKET 相機上用的蔡斯 Jena 9cm 鏡頭

光圈有 f/6。9、f/8、f/11、f/16、f/22 和 f/32 六檔,光圈葉片多達 9 片, 各檔光圈都是標準圓形。快門速度有T,B,1/25,1/50 秒四檔。

柯達採用蔡斯鏡頭的目的是以蔡斯品牌提高袖珍口袋相機的知名度,開啟市場。實踐證明,柯達的決策是對的。

比當時大部分相機都小巧的體積、出色的成像質量和僅為 6 美元的合理價格使這款相機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一款柯達口袋型相機成功後,柯達公司再接再厲,於 1914 年推出了第二代 127 袖珍口袋相機 Vest Pocket Kodak Autographic (圖04)。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4。 柯達 VEST PICKET

第二代袖珍式口袋相機做了很大改進。基本結構和第一款一樣,也是由前鏡頭板、風琴式皮腔、後機身以及連線前鏡頭板的雙側十字連桿組成,但機身貼上了壓有花紋的進口摩洛哥羊皮飾皮,比“裸奔”的第一代美觀了許多。

鏡間快門採用了柯達 1909 年研製的滾珠軸承(Ball Bearing)9 葉片快門,快門速度有 T、B、1/25、1/50 秒四檔。

鏡頭不再使用卡爾·蔡司鏡頭,而使用了柯達自己生產的高素質消色散玻璃鏡頭,光圈使用了當時有名的 9 片可變銅質彩虹光圈(圖05), 有f/6。3、f/8、f/11、f/16、f/22 和 f/32 六檔,最小光圈 f/32。無論在哪一檔,光圈都保持規則的圓形。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5。柯達第二代袖珍口袋機光圈

除了給相機“穿新衣”、改用自己的鏡頭外,柯達還在這款相機上使用了剛花巨資購買的“蓋斯曼”靜電記錄專利技術,使它成為第二款使用此技術的柯達相機,相機型號上的 Autographic 即是英文“親筆記錄”的意思 。

在該相機後背上,有個可以開啟的狹長小視窗,供拍攝前開啟,用插在視窗處的一隻尖頭鐵筆在開口處的膠捲黑背紙上寫上人名、地名、時間等(圖06)。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6。柯達第二代袖珍口袋機上的記錄視窗和鐵筆

膠捲的黑色背紙裡塗有特殊材料,在鐵筆的滑動摩擦下產生靜電,將資料記錄在緊貼背紙的膠片上。

寫完後,把這個視窗放在陽光下曝光數秒再關上,膠捲拍完、沖洗後,畫面旁邊就會出現所寫的字跡。100 年前,這可是神奇的創舉,是現代數碼影象 Exif 資料的老祖宗。

小巧的體積,精緻的做工,

加上

神奇的資料記錄功能,這臺相機自然大受歡迎,銷售十分火爆,它使用的 127 膠捲也隨之普及起來。

127 膠捲是柯達公司為“袖珍口袋機”量身定製的新規格膠捲,尺寸介於當時常見的120 膠捲和剛出現不久的 135 膠捲之間。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7。127 膠捲和片軸

它的寬度約 46 毫米,長度約 610 毫米, 膠片後有黑色背紙,好像是縮小的 120 膠捲(圖07)。可以拍攝畫面尺寸 42×42 毫米的照片 12 張, 或 42×63 毫米的照片 8 張, 或42×32 毫米的照片 16 張。

柯達“袖珍口袋機”推出兩年多時間,賣出 20 多萬臺,其暢銷程度可見一斑。到 1925 年,該系列相機一共售出 175 萬多臺,為柯達公司創造出豐厚的利潤。

柯達袖珍口袋相機儘管很受歡迎,但其最大的缺點是裝膠捲時要拆下底蓋,從狹窄的底部操作,對不熟悉的使用者來說難度很大。

為此,柯達不得不在相機後背計數窗處,開了一個圓形大窗,幫助使用者能快速裝上 127 膠捲,實屬無奈。(圖08)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8。柯達袖珍口袋機背後的圓形視窗

在柯達公司的幾番努力下,127 照相機和 127 膠捲名利雙收,對當時的照相機生產產生了很大影響,也給其它照相機生產國帶來了商機。

德國的 127 相機

在柯達的影響下,德國蔡司伊康等品牌也開始生產 127 規格照相機。第一臺德國製造的127 相機是 DOIIY 127,19

30

年代在德累斯頓一個不太出名的工廠誕生。

該廠只生產機身,鏡頭則由德國著名的鏡頭生產廠商生產。它是當年德國 127 照相機的典型代表,體積很小,尺寸 118×84×40 毫米,可用 127 膠捲拍攝 42×32 毫米畫幅的照片 16 張。

DOIIY 127 照相機的鏡頭是早期梅耶著名的 75 毫米焦距、F3。5 光圈的“白頭”(即沒有鍍膜的鏡頭)。 據說,這種存世很少的二戰前鏡頭成像非常好,銳度高,反差大,在黑白攝影時代表現出色。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09。德國 DOIIY 127 照相機裝卸膠捲採用了開後蓋方式,方便快捷。

德國產 127 照相機進行了很多改進,操作更加人性化,使用效果更好。特別是裝卸膠捲由小開門改成後來膠片相機普遍使用的大開門方式,

大大

方便了使用者。

快門速度也由原來的 4 檔增加到十檔 ,最高快門速度達到了 1/

30

0 秒。取景窗由原來的腰平取景改為機身上眼平取景,方便快捷。

在相機的三腳架介面上,有一個小三腳架螺孔套管,如果你使用的三腳架是大螺紋孔,可把這個小螺紋套管卸下即可,非常人性化,體現德國人追求細節的細膩風格。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10。德國

30

年代生產的 DOIIY 127 照相機

DOIIY 相機唯一不如柯達 127 相機的,就是沒有靜電感應手寫筆。因為這是柯達的專利,也就是說,你就是有一隻鐵筆,不使用柯達公司的 127 膠捲(黑背紙裡面沒有靜電感應材料), 也無法再膠捲上記錄資料。

所以,儘管當時有很多品牌 127 照相機和膠捲,但帶有靜電感應手寫筆的,只有柯達相機。

總體來說,德國的 DOIIY127 相機用料上乘,製作精良,快門聲音清脆,速度準確,有些至今還能正常使用,是 127 照相機的精品,也體現出德國相機制造的高水平。

德國的 DOIIY 127 相機鏡頭很多是著名品牌如施耐德、斯坦海爾、梅耶等生產,成像優異。

日本的 127 相機

在歐美興起 127 規格照相機的熱潮下,剛剛在相機領域起步的日本,也開始製造 127 相機。

1925 年,日本小西六公司(柯尼卡公司的前身)高薪聘用了八位德國相機設計師(其中兩位光學研究人員),在德國專家的指導下開始生產 PEARLETTE(皮爾利特)127 照相機。

經典相機 | 說說127相機

11。日本 1937 年生產的 PEARLETTE 127 照相機

PEARLETTE 是皮腔摺疊式 127 相機,機身上找不到 JAPAN 字樣。這是日本小西六公司生產相機的最初階段,整機以美國柯達“VEST POCKET”袖珍式口袋相機為藍本仿製。

可能由於它的關鍵零部件都不是日本生產, 有智慧財產權法律制約,所以不能有“日本”二字。

同德國生產的 127 相機一樣,日本人也在德國專家指導下做了一些改動。照相機的最大的改動,同樣是把小開門也改成大開門,這倒是方便了攝影和使用者更換膠捲。

此外,它在保留了腰平屏取景器的同時, 在腰平取景器前面增加了一個黃鏡,拍照時可以增加反差(那時只有黑白膠捲),不拍照時還可以保護鏡頭,構思巧妙。它還加裝了一套機身到鏡頭的眼平視框式取景器,這也是很大的改進取景更加方便,在腰平取景前面又加一個能增加反差的黃鏡,也是很好的思路。

在不拍照時還可以做鏡頭蓋保護鏡頭,整個製作表現出有德國人的嚴謹作風。這臺 127照相機,用 127 膠捲還可以拍畫面尺寸 15 X 46 毫米的寬畫幅的照片,也這是該相機的一個亮點。

該相機的鏡頭前面增加一片鏡片,確保成像更好,鏡頭也規格是 75 毫米 F6。3, 光圈有f/6。3、f/8、f/11、f/16、f/22、和 f/32 六檔。快門速度有:B、1/25、1/50、1/100秒四檔。

相機鏡頭上標寫有“ROKUOH-SHA”,表明了它是來自源於日本東京“日本小西六的六櫻社的鏡頭”,亦即是旭光學代工。

我收藏的 127 相機

最後說說我收藏的幾臺 127 相機。今年 4 月 19 日,五棵松二手交易會結束的第二天,我來到五棵松攝影器材城,在一家二手器材店發現了一堆老相機,一共有 11 臺,全是127 相機。

該工作人員也不太懂,只說是老闆買回來的老相機。我以 450 元的價格買了德國“DOIIY”和日本的“PEARLETTE”兩臺相機。當時還以為日本的 PEARLETTE 相機是德國人給滿洲國生產的,誤理解了“焦點深度表”中文字,回家來查詢資料後方感到有意思也有意義。

又過兩天,再去五棵松器材城買回了這臺帶有柯達靜電書寫筆的袖珍相機。這臺相機附件較全,還有 127 膠片軸。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這家二手器材店,老相機只剩下了最後一臺。我一看成色不好,也沒有 127 膠捲軸就想放棄,可忽然看到鏡頭邊上刻有淡淡的 Carl Zeiss 字樣,字型很小,不仔細看很難看清。

我一陣驚喜:這是 127 相機的第一批啊!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裝有德國蔡司鏡頭的柯達相機,當即拿下。從我開始買第一臺柯達127相機,到最後收到這臺裝有蔡斯鏡頭的 127 照相機,共花了 20 多天時間,過程很有意思。

透過收藏相機,我瞭解了柯達 127 照相機和膠捲的誕生、發展歷史也瞭解了相機背後的歷史故事,這也正是收藏相機的樂趣。相機收藏不一定以花錢多少來體現,有故事的照相機方能展示相機文化,體現相機歷史的內涵。

1995 年,柯達停止了 127 膠捲的生產;但克羅埃西亞一家公司繼續以 Efke 品牌生產127 膠捲直到 2012 年;2009 年,德國祿來公司以 Rollei Retro 80S 為品牌生產 127黑白膠捲;2014 年,祿來將該品牌出售給一家主要生產農業機械和腳踏車的日本公司EZOX,以 Rera Pan 為品牌繼續生產 127 膠捲。

老兵不死,只是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