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藝術家與批評家

由 情感研究所 發表于 攝影2021-09-05
簡介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批評家王干與作家王蒙先生連續進行了十次對話,內容後來結集,本來的名字叫《文學十日談》,後改為《王蒙王幹對話錄》,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文壇產生很大反響

評論家是什麼意思

「來源: |杜杜微寫作 ID:weixinyounizhenghao」

藝術家與批評家

最近,只能讀書。有時,還讀不下去,因為總覺得缺少什麼。

想起來,有那麼一段陳年往事。

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批評家王干與作家王蒙先生連續進行了十次對話,內容後來結集,本來的名字叫《文學十日談》,後改為《王蒙王幹對話錄》,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文壇產生很大反響。二十八年後的2017年,王蒙、王幹二位先生在對話集重版前再次對話,暢談共同關注的話題。當時,王幹正在研讀《紅樓夢》,也寫過一些文章,而王蒙從《紅樓啟示錄》開始寫作,到後來電視開講,出了一系列著作,於是,王幹先生向王蒙先生討教。說是討教,其實是“火星撞地球”,只讀二人對話中的幾段,比如《紅樓夢》裡有幾個世界的問題,便覺見解深刻。一位著名的批評家與一位著名作家的思維碰撞,讓人大呼過癮。

文學、藝術之類講究的是感性。批評家更需要的是理性思維,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所以,想成為藝術家,或是批評家都不容易。最初,藝術家大都瞧不起批評家,沒有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批評家也就無事可幹,人家搞第一產業,你搞第三產業,從源頭上人家就瞧不上。

藝術家與批評家

批評家靠研究別人的作品過活,自己創造不出來,對別人的作品指指戳戳,評頭論足,挑肥揀瘦,感覺就像食客評論大廚的廚藝,肉老了,湯鹹了……廚師聽得火起,炒勺一扔,你來!所以你要成為美食家,評論的要讓大廚心服口服。但這很難,想成為批評家,美食家真的很難。

學藝術的人,不管繪畫、雕塑、音樂,學不成都可以改行;畫家可以畫畫插圖、廣告等等,雕塑家不妨改做室內裝飾或手工業藝術品。鋼琴家、提琴家可以收門徒。成不了文學家也還可以寫寫網路小說。專搞批評的人倘使低能,就沒有別的行業可改,只能一輩子做個蹩腳批評家,或竟受人僱傭,專做捧角的啦啦隊或者打手。不但如此,各行各業的文化人和知識分子,一朝沒有出路,自己一門毫無成就,無法立足時,都可以轉業為“批評家”;於是批評界很容易成為垃圾堆。高明、嚴肅、有良心、有真知灼見的批評家所以比真正的藝術家少得多,恐怕就由於這些原因。

藝術家與批評家

王幹不出名的時候,找王蒙去探討文學,沒地方住,可以揹著被褥住在電梯間裡,纏著王蒙。但王幹是有見解的人,時間長了,又有毅力。王蒙先生主動邀請王幹進行對話,費盡周折找到王乾地下室招待所的電話,聽到王蒙的聲音,王幹不敢相信,居然夢想成真。因為王幹當時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有機會和偶像王蒙先生一起談經論道,這在當時絕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希冀。所以後來人說,王幹就是靠罵王蒙出的名。

但王幹只是罵人就能出名?不是。王幹自己也寫作,文藝評論著作獲獎無數,散文隨筆集獲得過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他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大抵,一個批評家,也應該具備藝術家的功底,否則怎能切中肯綮,讓藝術家信服?

看完了這些,再看當今世界裡的所謂影視圈的藝人們,大咖大腕們,誰是藝術家,又有幾個批評家?大概是流量明星,網路噴子,一群聒噪的青蛙吧!

我時常在想,閱讀的意義是什麼,一個人不讀書會變成什麼。

蒙田說過,讀書,不是為了記住,而是學會思考。

你從有智慧的人那裡得到的,是智慧和廣闊,從沒有智慧的人那裡得到的,是憤怒和仇恨,以及狹隘。

藝術家與批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