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從《道德經》的角度,看“工匠精神”,不追名,不逐利,只雕心

由 城南隨筆 發表于 攝影2021-10-04
簡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的一段文字,談談對匠心和工匠精神的一些看法

匠心獨到是成語嗎

工匠是個非常廣義的定位,不是每一個手藝人都可以被這樣稱呼。究其原因,區別在於“匠心”。

關於“匠心”的成語很多,匠心獨運、別具匠心、獨具匠心、匠心獨妙等等,不難發現,匠心總是容易和“獨”、“別”這樣的字聯絡到一起。

為什麼會這樣?匠心又到底是個什麼心?

東臺覺得,要搞懂工匠精神,首先就搞懂什麼叫“匠心”,有了這個基礎,才能準確的闡述“工匠精神”。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的一段文字,談談對匠心和工匠精神的一些看法。

從《道德經》的角度,看“工匠精神”,不追名,不逐利,只雕心

《道德經》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讀lei)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飂(讀liao)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呵斥與逢迎,相隔有多遠?美好與醜陋,相隔有多少差別?大家都畏懼的,不可以不畏。無邊無際啊,好像沒有盡頭。

大家都很快樂,就像享受精美的食物,春天登上風景美好的亭臺。我卻很淡泊,好像這一切都和我無關,混混沌沌,簡簡單單的就像一個嬰兒。拖拖散散,好像不知道要去向哪裡。

大家都很富餘的樣子,我卻好像丟失了很多東西的人一樣獨處。我很愚笨,心也是這樣。

大家都很聰明智慧的樣子,我卻糊里糊塗一樣。大家都很精明能幹,我卻淡泊如初。這一切好像大海沒有止境,如狂暴的颱風一樣不會停止。

而我獨自一個人很頑固的樣子,還顯得很笨拙。我和別人不一樣,因為我尊奉道。

從《道德經》的角度,看“工匠精神”,不追名,不逐利,只雕心

在這一段文字裡,老子講到為什麼聖人會和別人不一樣,因為聖人尊奉道。

東臺認為,這一段恰恰可以和今天要談的工匠精神完美吻合。

匠心,就是一種信念。是一種想要將自己從事的工作,做到更完美的信念。為了這種信念,可以放棄和拒絕很多誘惑。

為什麼會這麼說?東臺可以在下面打一個比方。

從《道德經》的角度,看“工匠精神”,不追名,不逐利,只雕心

假設我是一名紫砂壺藝人,我從入行開始,就立志做一名紫砂壺大師。可慢慢的我會發現,無論我怎麼努力,還是缺少在這個行業的沉澱,我做出來的作品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和其他大師的作品比較,總是缺少一種神韻。

眼看著自己結婚生子了,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眼看著當初的師兄弟們做起了紫砂壺的生意,一個個混得風生水起,而我卻還需要在這個大師的路上默默無名的苦修。

我心裡失去平衡了,我需要迫切的改變現狀,我想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優質一些,我不再去想做一個紫砂壺大師。

當我的想法改變了,取向不一樣了,我的“匠心”也就喪失了,我以前十天做一把壺,現在我一天做一把壺,人力跟不上,我就上機器幫忙。於是,我和一個紫砂壺大師的夢想越來越遠,和初衷越來越遠。

這難道不就是看到別人“如享太牢,如春登臺”,而不能“我獨泊兮”嗎?

從《道德經》的角度,看“工匠精神”,不追名,不逐利,只雕心

由此可見,工匠精神之所以難得,在於耐得住“獨”,守得住“別”,不會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不會被那些流言給擊倒。

各行各業,不缺少大師,但是半路上改變匠心,泯然眾人的人更是多如牛毛。

匠心需要簡單,需要不功利,需要堅持,需要不忘初心,需要不改初衷,需要時刻警醒自己,需要不滿足現狀,需要不斷的追求和進取。

而工匠精神,就是這一切的總和,大家覺得呢?

歡迎關注東臺翻古,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