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由 生活浪漫時 發表于 攝影2021-10-08
簡介005 mm,最大不應大於0

什麼是像片平面或正射影像圖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目 次

前言

引言

1範圍

2規範性引用檔案

3總則

3。1地形圖的規格

3。2地形圖的精度

3。3對航攝資料的要求

3。4對航測外業成果的要求

3。5技術設計

3。6對儀器的要求

3。7對其他作業方法的要求

4攝影處理

4。1一般要求

4。2曬像

4。3復照

4。4照像植字

5解析法空中三角測量

5。1準備工作

5。2轉點和選點

5。3座標量測

5。4平差計算和成果整理

5。5航測樁點法加密

5。6加密接邊規定

5。7展點

6像片平面圖和正射影像圖

6。1糾正鑲嵌

6。2微分糾正

7精密立體測圖儀測圖

7。1準備工作

7。2定向

7。3測繪地物、地貌

7。4接邊和結尾工作

7。5航測樁點法測圖

8解析測圖儀聯機測圖

8。1準備工作

8。2定向和測圖

9原圖清繪與接邊

9。1原圖清繪的要求

9。2原圖接邊規定

10檢查驗收和資料上交

10。1技術總結

10。2檢查驗收

10。3資料上交

附錄A(資料性附錄) WILD E4糾正儀上作業求底點的方法

附錄B(資料性附錄)縫隙長度W、寬度D表

前 言

本標準代替GB 7930一1987((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本標準與GB 7930——1987相比較,內容的變化主要包括:

——標準的體例、措辭、語句按照GB/T 1。1 2000進行了全面修改。

——增加了範圍、規範性引用檔案。

——對原標準1。1。1進行了修改,平面座標系應採用國家規定的統一座標系;確有必要時,可採用依法批准的獨立座標系。投影、高程系統按GB/T 18315執行。

——對原標準1。1。2進行了修改,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按GB/T 20257。1執行。

——對原標準1。1。6進行了修改,地形圖的符號與註記規格按GB/T 20257。1執行。

——對原標準1。4進行了修改,航攝資料應滿足GB/T 6962的規定。

——對原標準1。6進行了修改,按CH/T 1004的規定編寫技術設計書。

——在原標準第2章中加入了彩色攝影處理。

——對原標準8。1進行了修改,航測內業測繪產品按CH 1002、CH 1003規定進行檢查驗收。

——增加了10。1技術總結。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國家測繪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地理資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國家測繪局測繪標準化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馬聰麗、王佔宏、陳繼良、姜翔鸞、王兆煦、杜筱霞。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釋出情況為:——GB 7930-1987。

引 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繪生產技術和生產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保持原技術體系的完整性、現有標準之間的協調性以及標準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在本標準修訂過程中,對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合理的技術方法和技術指標予以保留,對與相關標準不協調的內容進行了修改。有關新技術和新方法將另行制定標準。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採用模擬、解析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測繪1:500、1:1 000、1:2 000地形圖的規格、精度及內業作業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1:500、1:1 000、1:2 000地形圖的航空攝影測量內業作業。

2、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透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T 7931 1:500、1:1 000、1:2 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範

GB/T 6962 1:500、1:1 000、1:2 000比例尺地形圖航空攝影規範

GB/T 18315數字地形圖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20257。1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1部分1:500 1:1 000 1:2000地形圖圖式

CH/T 1001測繪技術總結編寫規定

CH 1002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

CH 1003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

CH/T 1004測繪技術設計規定

3、總則

3.1地形圖的規格

3.1.1空間座標系

平面座標系應採用國家規定的統一座標系;確有必要時,可採用依法批准的獨立座標系。投影、高程系統按GB/T 18315執行。

3.1.2地形圖的分幅及編號

分幅與編號按GB/T 20257。1執行。

3.1.3地形類別

平地:絕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區;

丘陵地:絕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之問的地區;

山地:絕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間的地區;

高山地:絕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區。

3.1.4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依據地形類別劃分,規定見表1,一幅圖內一般採用一種基本等高距。當基本等高線不能顯示地貌特徵時,應加測間曲線,必要時可再加測助曲線。

平坦地區,根據用圖需要,也可不繪等高線,僅用高程註記點表示。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3.1.5高程註記點

高程註記點應選在明顯地物點和地形特徵點上,其密度為圖上每100 cm

2

內5~20個。

3.1.6地形圖的符號和註記

地形圖的符號與註記規格按GB/T 20257。1執行。

3.2地形圖的精度

3。2。1 內業加密點和地物點對附近野外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以圖比例尺計不應大於表2規定。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3。2。2 內業加密點、高程註記點和等高線對附近野外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不應大於表3規定。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注:1:500地形圖平地、丘陵地採用平高全野外控制布點;1:1 000、1:2 000地形圖平地採用高程全野外控制布點。

山地、高山地地圖上的等高線,在實地不能直接找到衡量其高程精度的相應位置時,等高線的高程中誤差可按公式(1)計算,當計算值小於表3規定時,則按表3規定執行。

m

h

=±(a+b·tanα)⋯⋯⋯⋯⋯⋯⋯(1)

式中:

m

h

——等高線高程中誤差,單位為米(m);

a——高程註記點高程中誤差,單位為米(m);

b——地物點平面位置中誤差,單位為米(m);

α——檢查點附近的地面傾斜角,單位為度(°)。

3。2。3特殊困難地區(大面積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澤等)地物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按表2相應地形類別放寬0。5倍,高程中誤差按表3相應地形類別放寬0。5倍。

3。2。4本規範取兩倍中誤差為最大誤差。

3。2。5圖廓尺寸與理論尺寸之差不應大於表4規定。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3。2。6除使用本規範規定的方法外,還可採用經實踐驗證能滿足本規範精度要求的其他新技術和新方法,但應在技術設計書中明確規定。

3.3對航攝資料的要求

航攝資料應滿足GB/T 6962的規定。

3.4對航測外業成果的要求

航測外業成果應符合GB/T 7931的有關規定及專案設計書的要求。

3.5技術設計

按CH/T 1004的規定編寫技術設計書。

3.6對儀器的要求

內業使用的各種作業儀器,應按照儀器檢校標準進行檢校,檢校合格後,在有效期內方可用於生產。

3.7對其他作業方法的要求

在滿足本規範所規定的精度標準的前提下,可採用本規範未列入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但應在技術設計書中明確說明相關要求和規定。

4、攝影處理

4.1一般要求

曬像、復照應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保證影像清晰、反差適中、色調正常;並應在攝影處理過程中,力求消除影像的伸縮變形,以確保影像的幾何精度。

4.2曬像

4。2。1片基的選擇和要求

4。2。1。1供內業加密和測圖用的複製片及供正射影像圖用的掃描片,採用滌綸軟片,供外業調繪用的一般採用紙基像片,裝片法用的調繪片,應採用裱板像片或白底滌綸軟片。

4。2。1。2滌綸軟片和像紙的乳劑分解力不應低於80 lp/mm,滌綸軟片經攝影處理後的不規則變形應小於3/10 000。

4。2。2攝影處理的要求

4。2。2。1根據航攝底片的反差,正確選擇感光材料的型號,選配藥液,顯影液的溫度宜在18℃~22℃之間。

4。2。2。2正射影像負片密度範圍:

灰霧度D

0

≤0。2

密度值D

最小

在0。2~0。3

密度值D

最大

在0。8~1。1

影像反差△D為0。6~0。8

反差係數γ=0。65

微分糾正掃描用的透明正片密度範圍:

灰霧度D

0

≤0。1

密度值D

最小

在0。2~0。3

密度值D

最大

在1。0~1。2

影像反差△D為0。8~0。9

反差係數γ=0。6

4。2。2。3定影和水洗應充分,溫度和時間應適當,防止感光藥膜變軟產生影像漂移。滌綸軟片晾乾時應注意放置方式,防止區域性變形。

4。2。2。4曬印像片片基的機械方向應與航攝底片的機械方向垂直,硒印對需採取必要的壓平措藏。

4。2。2。5框標影像應清晰、完整、齊全。

4。2。3彩色攝影處理

4。2。3。1 曬印彩色透明軟片和像片,應使用色溫穩定的曝光光源,曝光定時器,光譜帶窄的鈉光燈和穩壓電源。

4。2。3。2彩色像片的沖洗要求:顯影的溫度和時間按配方要求控制,顯影液溫度與配方所要求的溫度之差不超過±0。5℃,漂定液溫差不超過±1℃,中間水洗溫差不超過土3℃。且應及時新增補充液,保證液體成分和pH值不變。

4。2。3。3彩色像片校色:曬印真彩色片應利用濾光片進行校色,以標準彩色樣片為準;曬印假彩色像片,以正確表達光楔中性灰值或反映本地區特定景觀的假彩色樣片為準。

4。2。3。4彩色感光材料的總感光度誤差應小於GB 1°,各乳劑層灰霧度不大於0。3,其他物理特性要求同黑白感光材料。

4。2。3。5彩色透明軟片和紙基像片應在85℃~95℃的條件下進行快速乾燥。

4.3復照

4。3。1 復照儀的光屏、鏡頭和承影板三平面應嚴格平行。

4。3。2被複照的圖版、像片等圖件應嚴格壓平。

4。3。3原圖復照後,圖廓邊長、對角線長與理論值之差不應超過表4的規定。

4。3。4復照圖邊的寬度不應小於1。5 cm。,邊長與理論值之差不應大於0。3 mm。

4。3。5攝影處理的要求同4。2。2。

4.4照像植字

4。4。1 照像植字的文字、數字和符號的規格應符合圖式和技術設計的要求。

4。4。2文字、數字要求排列整齊、字隔均勻、字跡清楚、黑度和筆劃粗細一致。

4。4。3照像植字要求灰霧度D

0

小於0。1,黑度D大於2。5。

4。4。4顯影、定影和水洗應充分,攝影處理應防止藥膜脫落。

5、解析法空中三角測量

5.1準備工作

5。1。1 解析空中三角測量(電算加密),為糾正和測圖提供了定向點或註記點(碎部點),以及作業時所需要的儀器安置元素資料。電算加密前需取得以下各種資料:航攝質量鑑定書,滌綸片(透明正片),圖歷表(卡),野外控制、調繪像片,布點略圖,各種觀測計算手簿,前一工序的技術設計書等。測區中如有大的江河湖泊水網地段,還需蒐集水文資料。

5。1。2根據規範、圖式和技術設計書的精度要求,分析所蒐集的資料,確認其是否能滿足內業作業要求,再依據航空攝影資料和外業布點情況,合理選用量測儀器和平差計算程式,編制電算加密計劃。

5.2轉點和選點

5。2。1使用立體轉點儀轉點、選刺點。刺孔的大小和誤差均不應大於0。06mm。野外控制點一般不轉刺,但應轉標,需要轉剌時,應依據野外控制片上的刺孔、點位略圖及點位說明綜合判斷進行準確轉刺。內業加密點應選刺在本片和相鄰像片影像都清晰、明顯、易轉刺和量測的目標點上。

5。2。2各種測圖方法對加密點數量和點在像片上位置的要求:

a)

精密立體測圖儀測圖、解析測圖儀測圖、微分糾正的定向點不少於四個,點的分佈如圖1所示;

糾正儀隔片糾正的糾正點點數和點位分佈如圖2所示;糾正儀每片糾正的糾正點點數和點位分佈如圖3所示;測圖定向點、糾正點為平高點(一帶糾正時,可為平面點),檢查點為高程點;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圖1精密立體測圖儀、解析測圖儀、微分糾正點位分佈圖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圖中“口”代表像主點;“o”代表平高點。

b)

圖1、圖2中的平高定向點、糾正點應在過主點且垂直於方位線的直線與旁向重疊中線的交點附近,左右偏離過主點且垂直於方位線的直線不大於1 cm;圖3中的平高糾正點應在過兩主點連線中點且垂直於方位線的直線與旁向重疊中線的交點1 cm附近範圍內選取;主點附近的糾正點(中心點),應在距離主點1 cm範圍內選取,選點困難時,不應大於1。5cm;

c)

加密點距離各類標誌應大於1mm,像幅為18 cm X 18 cm時距離像片邊緣不應小於1 cm,像幅為23 cm X 23 cm時距離像片邊緣不應小於1。5cm;

d)

一張中心像片覆蓋一幅圖作業時,測圖或糾正用的加密點距離圖廓點或圖廓線在像片上不大於1 cm,偏離透過主點且垂直於方位線的直線不大於1 cm,困難時,不應大於1。5 cm。當點位不能同時滿足距離圖廓點和左右偏離過主點垂直於方位線的直線條件時,應增選加密連線點。

5。2。3加密點的選刺除了應按5。2。2規定執行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各點:

a)

加密本身需要的連線點,選刺在位於圖1所示的1,3,5,2,4,6六個標準點位附近。1,2點選在距離像主點1 cm範圍內的明顯點上,個別選點困難時,亦應在1。5 cm的範圍內選點。3,4,5,6點一般情況下應與測圖定向點、隔片糾正點一致,其離方位線的距離像幅為18 cmX18cm時應大致相等且大於3。5cm,像幅為23 cm X 23cm時應大致相等且大於5cm。當有特殊需要增加連線強度時,可增選連線點的數量。

b)

當旁向重疊過大,連線點距離方位線小於a)規定時,應分別選點;當旁向重疊過小,在重疊中線處選點難以保證量測精度時,亦可分別選點,但其兩點至旁向重疊中線垂足之和不應大於1。5 cm。

c)

選點目標在本片和鄰片上都應位於影像清晰、明顯,易於轉刺和量測的地形點上,所選點位構成的圖形大致呈矩形為宜,並應照顧調繪面積,加密點連線到調繪範圍線的距離,不大於像片上1 cm。

d)

森林地區的點位應儘量選在林問空地的明顯點上,如選不出時,可選在相鄰航線和左右立體像對都清晰的樹頂上。

e)

沿河道、山谷佈設的航線選點時應注意標準點之間的相對位置避免出現相對定向的不定性,在平坦地急劇轉為山地、高山地時,宜在地形變換線處,每像對增選1~2個地形特徵點,在較大的江河、湖泊、水庫地段,圖板上每隔10 cm~15 cm應選刺水位點,備水系平差使用。

f)

為便於航測原圖的室內抽樣檢查,各測圖單位可依據抽樣檢驗的方法,自行規定選刺備查點的數量和要求。

g)

自由圖邊的加密點選在圖廓線以外。

h)

不同測圖方法、不同像片比例尺、不同航攝區測圖接邊處的點位和點數均應滿足各自的要求,並互相轉刺。

5.3座標量測

5。3。1像點座標採用立體座標量測儀、精密座標量測儀、精密立體測圖儀、解析測圖儀等儀器進行量測。

5。3。2像片定向可採用解析框標定向、輔助點(近似框標)定向、方位線定向等方法。

5。3。3像點座標的量測採用一人單測切讀兩次取中數。在立體座標量測儀上作業,兩次讀數之較差,座標x、y不大於0。05mm;左右視差P、上下視差q不大於0。03 mm。。在精密座標儀和解析測圖儀上量測兩次讀數之較差不大於0。01 mm。

5。3。4平行航線方向的自由圖邊,若採用聯機空中三角測量系統作業,可只觀測一次,離線作業則需對測對算,對測後的對算較差不超過加密點中誤差時,用主測成果,大於中誤差而在兩倍中誤差以內,取中數作為使用值。若採用輔助點或方位線定向可只對測,兩人對測的x,y較差不大於0。06 mm p、q較差不大於0。04 mm,用中數或主測資料計算均可。

5。3。5量測野外控制點,應對照野外控制片上的刺孔位置、點位說明和點位略圖。野外控制點和內業加密點的點位不明顯或在樹頂、房頂、塔頂等非地表位置時,應將觀測位置記人手簿,或繪出點位略圖。

5.4平差計算和成果整理

5。4。1 計算程式應具有像點座標系統誤差改正的功能。當計算程式需要填寫改正後的航攝儀焦距f′

x

,f′

y

按公式(2)計算: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式中:

f——航攝儀焦距,單位為毫米(mm);

L

x

、L

y

——分別為航攝儀x方向和Y方向框標距離,單位為毫米(mm);

l

x

、l

y

,——分別為量測像片上x方向和Y方向框標間距離,單位為毫米(mm)。

應利用座標量測儀量測每片框標距,其量測精度為±0。1mm。需片片進行焦距改正。

5。4。2計算的各項限差應符合下列要求:

a)

相對定向中,利用立體座標量測儀、精密座標量測儀、精密立體測圖儀量測時,平地、丘陵地標準點相對定向的殘餘上下視差△q不大於0。02mm,檢查點殘餘上下視差△g不大於0。03 mm;山地、高山地標準點相對定向的殘餘上下視差衄不大於0。03 mm,檢查點殘餘上下視差△q不大於0。04 mm。如果採用解析測圖儀聯機空中三角測量加密,平地、丘陵地相對定向的殘餘上下視差△q不大於0。005 mm,山地、高山地的殘餘上下視差△q不大於0。008 mm。

b)

模型連線較差按公式(3)、(4)進行計算: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式中:

△s——平面位置較差,單位為米(m);

△z——高程較差,單位為米(m);

m——像片比例尺分母;

f——航攝儀焦距,單位為毫米(mm);

b——像片基線長度,單位為毫米(mm)。

如採用解析測圖儀聯機空中三角測量加密,模型連線較差按公式(5)、(6)計算: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c)

絕對定向後,基本定向點殘差、多餘控制點的不符值及區域網間公共點的較差不應大於表5的規定。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5。4。3計算過程中出現的超限和錯誤,應認真分析、正確處理。處理意見在圖歷表(卡)相應欄內註記說明,並簽名。

5。4。4經分析各項限差均符合要求後,根據成圖方法和下工序的要求,整理下列各項成果:加密點的平面座標和高程、底點(主點)座標、航高及各種定向元素。

5。4。4。1較大的江河湖泊水網地段,宜按攝影時期水文資料直接參與平差,或者在全區平差計算後,在立體觀測下加減配賦改正,其改正數不大於i/z加密點高程中誤差。在像片和成果表上應註記水系平差後的高程值。

5。4。4。2測制1:500地形圖時,平面座標和高程取至0。01m;比例尺為1:1 000、1:2 000時平面座標和高程取至0。1 m。

5。4。4。3列印成果應清晰、齊全,裝訂裁切應整齊。加密像片上需填寫高程,並傲到認真校對,防止抄錯和遺漏。

5。4。4。4加密點的中誤差按公式(7)、(8)進行計算: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式中:

m

一一控制點中誤差,單位為米(m);

m

——區域網問公共點中誤差,單位為米(m);

△一一多餘控制點的不符值,單位為米(m);

d——相鄰區域網間公共點的較差,單位為米(m);

n——評定精度的點數。

5。4。4。5填寫圖歷表(卡):內容有原始資料、作業方法、精度統計、作業過程中重大技術處理情況等,應按專案認真填寫,填寫者和檢查者簽名。最後上交資料。

5.5航測樁點法加密

用航測樁點法加密,以單模型為單元進行平差計算為宜。

絕對(大地)定向後,定向點平面位置限差不大於0。3 mm(圖板上),高程限差不大於0。2 m;多餘控制點的不符值不大於加密點的中誤差;公共點的較差在加密點中誤差兩倍以內。

剌點、量測和計算同5。2、5。3、5。4規定。

5.6加密接邊規定

5。6。1同比例尺、同地形類別的相鄰圖幅、航線、區域網之問公共點接邊,平面和高程較差均不應大於表5的規定,取中數作為最後使用值。與已成圖或出版圖接邊,當較差小於規定限差1/2時,以已成圖和出版圖為準;當較差大於規定限差的1/2、且小於規定限差時,應取中數作為最後使用值。超過限差時,應認真檢查原因,確係已成圖或出版圖錯誤,可使用正確的單值,並在圖歷表內註明備案。

5。6。2 同比例尺,不同地形類別接邊時,平面位置較差不應大於圖上1。4 mm,最大不超過圖上1。75 mm。高程較差不應大於兩種地形類別加密中誤差之和,最大不超過和的1。25倍。然後將實際較差按中誤差的比例進行配賦作為最後使用值。

5。6。3不同比例尺接邊,平面的較差不應大於表2規定的加密點中誤差化為實地長度之和的1。25倍,然後將實際較差按中誤差的實地值的比例進行配賦作為最後值。高程的較差規定與5,6。2相同。

5.7展點

5。7。1要求直角座標展點儀x、y導軌應水平且相互垂直,刺孔不大於0。1mm;各種機械傳動無隙動差。

5。7。2原圖板可選用裱糊圖板、聚酯薄膜或刻圖膜。圖板應平整無摺痕。

5。7。3展點誤差不應大於0。1 mm;圖廓邊長(包括公里網點間距離)及對角線長與理論值之差不應大於表4的規定;恢復圖板二次定向對點誤差不大於0。15 mm。展點應認真,校對應細緻,防止錯漏出現。

5。7。4展點圖板用淺藍色墨水或鉛筆進行點的整飾和註記,各類點的整飾規格如下: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圖板上應註記圖幅號、比例尺、圖廓理論尺寸、略圖、控制點號、像片號及公里網座標。

6、像片平面圖和正射影像圖

6.1糾正鑲嵌

6。1。1 糾正鑲嵌的一般要求

6。1。1。1 平坦地區可採用糾正儀糾正,鑲嵌編制像片平面圖;丘陵地、山地適宜採用正射投影儀編制正射影像圖。

6。1。1。2糾正儀應經過檢校,使儀器裝置處於良好的作業狀態;承影平面上應光照均勻,成像清晰。

6。1。1。3各項限差不超過表6的規定。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6。1。1。4像片平面圖上的三角點、埋石點、野外控制點均應有刺孔,精度應符合展點要求。公里網點、圖廓點應完整。曬像的邊線、鑲嵌切割線不應超過像片上糾正點連線外1 cm,像幅為18 cm×18 cm時離像片邊緣不應小於0。8 cm,像幅為23 cm x 23 cm時離像片邊緣不應小於1。0 cm。

6。1。1。5像片圖整飾,各作業單位自行規定,但應標出像底點位置,內業向外業提供的糾正起始面相對航高和高程。圖歷表(卡)填寫應認真、完整、齊全。

6。1。2像片糾正

6。1。2。1準備工作:領取航空攝影底片;內、外業控制像片;控制手簿;圖歷表(卡);展點圖板和技術設計書等。並對資料進行必要的分析。

6。1。2。2像片平面圖通常宜採用固定比例尺編制像片圖。在糾正點控制的像片應用面積內,當高差滿足公式(9)的要求時,不分帶糾正。

式中:

△h——高差限值(帶距),單位為米(m);

f

k

——航攝儀焦距,單位為毫米(mm);

r——輻射中心至最遠糾正點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

M——成圖比例尺分母。

一帶糾正的高差限制參見表7規定。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6。1。2。3根據航攝資料和地面高差情況,可以採用每片糾正或隔片糾正。糾正曬印的要求如下:

a)

糾正片的片號和範圍,可根據像片在圖板上的位置來決定,像片圖應曬出圖廓線外1 cm。

b)

底片刺點:中心點、底點(或主點)、糾正點、野外控制點都應按像片上的影像準確轉刺在底片上,轉刺誤差按表6規定執行。

c)

改投影差:應以底點為輻射中心,圖板上應展繪底點位置。底點座標由電算加密提供;如為全野外布點,底點用光學法求解,求解方法參見附錄A。

d)

製作透點圖:點位應嚴格重合,透點圖應註明圖號、糾正片號和點號。

e)

糾正點和中心點的對點誤差應符合表6的規定,對點誤差應合理配賦。

f)

根據底片影像的反差,正確選擇相紙型號和選配藥液。顯影液的溫度一般應在18℃~22℃之間。如部分色調不勻,可進行區域性減薄處理。

6。1。3分帶糾正

6。1。3。1在糾正點控制的像片面積內,高差

時,應進行分帶糾正,分帶糾正一般不宜超過三帶。用立體測圖儀確定帶的邊緣曲線,高程量測的誤差不超過表7所列帶距的1/5,或者用舊地形圖確定分帶線。

6。1。3。2按公式(10)計算各糾正點對起始帶中間平面的投影差改正數甌(計算至0。1 mm),並在圖板上進行改正。

式中:

——糾正點對起始帶中間平面的投影差改正數,單位為毫米(mm);

R——圖板上糾正點至底點的距離,單位為毫米(mm);

H

1

——起始帶中間平面的航高,單位為米(m);

△h ——糾正點對起始帶中間平面的高差,單位為米(m)。

6。1。3。3有關糾正對點和曬像的要求與6。1。2相同。但第二帶曬像前,應改變糾正儀鏡頭的高度。糾正儀鏡頭變化值△d按公式(11)計算:

式中:

△d——糾正儀鏡頭變化值,單位為毫米(mm);

f

k

——航攝儀焦距,單位為毫米(mm);

F——糾正儀主距,單位為毫米(mm);

Q一帶距,單位為米(m);

M——成圖比例尺分母。

△d值算出後即可在儀器上安置,並使底點與圖板上的相應位置重會,使其可以進行第二帶的曬像。

6。1。3。4航高可使用電算成果或按圖解法計算。圖解法計算航高時,量測圖板、像片上兩控制點間距離,要求準確到0。1 mm。

同一片兩組線段求得的航高較差不應大於H/300(H為本片平均相對航高),在限差內取中數作為最後值。

6。1。4光學鑲嵌

6。1。4。1光學鑲嵌時應先切割好分帶或分片界線,貼好鑲嵌紙條,不能出現重疊和裂縫。在糾正對點後,直接將影像曬印在有感光材料的圖板上。

6。1。4。2控制點、糾正點、底點、圖廓點等在暗室安全燈下展繪;若採用透點法,像片圖上刺孔位置應達到展點精度。

6。1。4。3光學鑲嵌(包括糾正對點)的誤差不應大於表6的規定,攝影處理的要求與糾正曬印相同。

6。1。5切割鑲嵌

6。1。5。1切割鑲嵌適用多片覆蓋一幅圖及分帶糾正曬印後編制像片平面圖。各項限差要求不應大於表5的規定。鑲嵌對點誤差與糾正對點誤差相同。

6。1。5。2片與片之間的鑲嵌切割線,應選在像片上糾正點連線附近,偏離不應大於1cm;帶與帶之間切割線應以分帶線為依據。切割線應透過接邊誤差小,色調大致相同的地方,儘量避免透過重要地物;切割線與線狀地物交角應儘量大,一般不允許沿河流、道路等處切割。

6。1。5。3切割線應光滑、貼上應牢固。

6。1。5。4鑲嵌圖上的三角點、埋石點、野外控制點、圖廓點等按展點位置整飾。

6.2微分糾正

6。2。1準備工作

糾正前應進行如下準備工作:

a)

作業儀器及其外圍裝置均應處於良好的作業狀態下,方可進行作業;

b)

資料準備:包括透明正(負)片、控制像片、感光膠片以及原始資料等;

c)

裝片(或歸心)、輸入已知資料和引數、裝感光膠片等。

6。2。2採集斷面資料

採集斷面資料要求如下:

a)

採集斷面資料一般使用精密立體測圖儀、立體座標量測儀加其外圍裝置或解析測圖儀;斷面資料還可以從任何一種數字高程模型獲取。

b)

用精密立體測圖儀、立體座標量測儀加外圍裝置採集斷面資料時,相對定向、絕對定向等要求與第7章精密立體測圖儀測圖相同。

c)

用解析測圖儀採集斷面資料時,內定向、相對定向和絕對定向等要求與第8章解析測圖儀聯機測圖相同。

d)

根據成圖精度、高差及坡度綜合考慮,正確選擇模型斷面的橫向間隔△x和縱向間隔△y。

e)

計算模型的斷面數N。當單模型採集或單程採集時,N為奇、偶數均可;雙模型採集時,第一個模型的N應為偶數。

f)

採集斷面資料,測標一般應與模型表面相切,照準誤差不大於H/1750(H為平均相對航高)。

6。2。3正射投影儀糾正的一般要求

正射投影儀糾正的一般要求如下:

a)

供掃描用的透明正片要求同4。2。2。2,且不應有劃傷、斑點、指紋等。

b)

以採用一張像片覆蓋一幅圖或一張像片覆蓋四幅圖為宜。

c)

平面定向,平面控制點經定向配賦後,測標位置與點位不符值以像片比例尺計一般不大於0。03 mm,最大不應超過0。05 mm。

d)

根據不同型別儀器和地面坡度大小選擇縫隙長度W,參見附錄B。

零級正射投影儀參照公式(12)選擇:

一級正射投影像參照公式(13)選擇:

式中:

w——縫隙長度,單位為毫米(mm);

dx——圖上影像x方向位移,單位為毫米(mm);

z——模型點投影高度,單位為毫米(mm);

X——圖上掃描點z方向的最大座標,單位為毫米(mm);

θ

x

——地面坡度x方向分量,單位為度(°)。

這時平地、丘陵地影像位移不大於圖上0。2 mm山地、高山地不大於圖上0。4mm。長度W數值參見附錄B中表B。1、B。2、B。3、B。4(零級)和B。5、B。6、B。7、B。8(一級)。

e)

縫隙寬度D(見附錄B)根據各類正射投影儀的特點,參照公式(14)選擇。

式中:

D——縫隙寬度,單位為毫米(mm);

R

y

,——正射底片因地形坡度以影響後的解析度,單位為線對每毫米(1p/mm);

β——投影光線在YZ平面的投影和z軸的夾角,單位為度(°);

θ

y

——地面坡度角y方向分量,單位為度(°)。

這時正射底片的解析度應不少於9 lp/mm。寬度D數值參見附錄B中表B。9。

f)

測定並安置灰楔。量測掃描片上最大和最小密度值,並按公式(15)計算出平均密度值D

平均

,繼而計算灰楔值。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式中:

D

最大

——最大密度值;

D

最小

——最小密度值;

K——根據作業情況試驗測定的密度常數。

g)

掃描和曬印正射負(正)片,應曬出圖廓線外8 mm。每個立體像對一次曬印完畢。

h)

正射像片的攝影處理作業要求與第4章同。

i)

正射影像圖的整飾,依據用圖需要,由各作業單位自行規定。

6。2。4接邊要求

接邊要求如下:

a)

雙模型儀器上的連線誤差,以模型比例尺計一般不大於0。005 mm,最大不應大於0。01 mm

b)

帶與帶接邊差:

平地、丘陵地:一般0。3 mm,最大0。6 mm,

山地、高山地:一般0。5 mm,最大1。0 mm。

c)

幅與幅接邊差:

平地、丘陵地:一般1。2 mm,最大1。5 mm,

山地、高山地:一般1。6 mm,最大2。0 mm。

7、精密立體到圖儀測圖

7.1準備工作

7。1。1精密立體測圖儀適用於各種成圖比例尺及各種地形類別的測圖,儀器應保持良好的作業狀態,定期檢校,鑑定合格後方可進行作業。

7。1。2測圖面積不應超過像片上控制點連線外1 cm,且像幅為18 cm×18 cm時離像片邊緣不應小於1 cm、像幅為23 cm×23 cm時離像片邊緣不應小於1。5 cm。

7。1。3模型比例尺按公式(16)進行計算:

式中:

M

——模型比例尺分母;

H——相對航高,單位為米(m);

Z——儀器上的相應航高,單位為毫米(mm)。

作業時應根據H和Z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計算最小及最大的模型比例尺,在此範圍內,應儘可能選擇最大模型比例尺,且應考慮便於直接讀出高程和儀器與繪圖桌的傳動比。

7。1。4裝片。不論採用透明正片或負片都應透過放大鏡仔細觀察,使框標標誌嚴格對準像片盤的相應標誌,其對準誤差不應大於0。05 mm。

7。1。5安置焦距。左右投影器應分別安置改正後的焦距^,安置值取至0。01mm(或儀器最小刻劃值)。

7。1。6概略模型基線按公式(17)計算:

式中:

b

x

——概略模型基線,單位為毫米(mm);

b——像片基線長度,單位為毫米(mm)。

b

x

值也可根據電算加密提供的資料進行安置。

7.2定向

7。2。1 利用電算加密提供的外方位元素成果時,應將成果化算為適應測圖儀座標軸系及分劃尺的安置值,並在安置基線與絕對傾斜角的基礎上進行相對定向與絕對定向。

7。2。2相對定向後,各點的殘餘上下視差不應大於0。02 mm,主點附近不應有殘餘上下視差。殘餘視差配賦應合理。

7。2。3絕對定向的平面對點誤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不大於圖上0。4 mm,最大不應大於0。5 mm;山地、高山地一般不大於0。5 mm,最大不應大於0。6 mm。高程定向誤差不大於加密點的高程中誤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點時,高程誤差不應大於0。3 m。

7。2。4高程誤差經配賦後,應使3,6,4,5點誤差值大致相等,3與6點,4與5點符號相同,而3、6點與4、5點的符號則應相反。

7。2。5平面對點誤差經配賦後,應使3,4,5,6點誤差大致相等,而誤差方向大致成對相反。

7.3測繪地物、地貌

7。3。1立體測圖可採用在全野外調繪後測圖的方法,亦可採用室內在精密立體測圖儀上根據模型判讀測圖後,再進行外業對照、補測和補調的方法。

7。3。2如採用全野外調繪方式測圖,參照調繪片在儀器上應認真仔細地辨認、測繪。原則是外業定性,內業定位。當外業調繪確有錯誤時,內業可根據立體模型影像改正,並在調繪片背後加以說明。測繪地物、地貌元素應做到無錯漏、不變形、不移位。在測繪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時,應以測標中心切準輪廓線或拐角打點連線;測繪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時,以其定位點或定位線確定。

7。3。3如採用內判測圖後外業對照、補測和補調方法時,應注意下列幾點:

a)

航攝像片的現勢性要好;

b)

必要時需編制測區室內判讀樣片;

c)

對有把握判準的地物、地貌元素,按圖式要求直接測繪在圖板上,其要求同5。3。2;對無把握判準的地物、地貌元素,內業只測繪外輪廓作為疑點留給外業處理;

d)

外業進行檢查、核對、補測和補調工作。對內業測繪有把握的部分應作抽查,對內業標明的疑點應作核對、補測,對內業無法判繪的地形元素如新增(或減少)的重要地物,隱蔽地區地物、地貌元素及影像上未顯示出來的地物元素和各種註記等應進行補調。

7。3。4測繪等高線時應用測標切準模型描繪。在等傾斜地段,相鄰兩計曲線間距離在圖上小於5 mm時,可只測繪計曲線,首曲線可以插繪。

7。3。5有植被覆蓋的地表,當只能沿植被表面描繪時,應加植被高度改正。在樹林密集隱蔽地區,應依據野外高程點和立體模型進行測繪。

7。3。6高程註記點應切讀兩次,讀數較差一般不大於0。3 m,取中數注至0。1 m。

7。3。7圖上需要註記的比高大於1 m時,可由內業量注。

7.4接邊和結尾工作

7。4。1測繪地物、地貌時,應在儀器上與已描圖邊進行接邊(並經檢查員檢查)。在限差以內時,各改一半,可繪在差值的1/2處,超限時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圖邊上應註明“已接邊、接邊者姓名和日期”。接邊誤差應作記錄。

7。4。2像對間的地物接邊差不大於地物點平面位置中誤差的兩倍,等高線接邊差不應大於1個基本等高距。

7。4。3每像對測完後,應經檢查才能從儀器上取下。

7。4。4每幅圖測完後,應認真進行自校和資料整理。圖歷表(卡)、量測計算手簿應齊全,並填寫完整。

7.5航測樁點法測囤

7。5。1航測樁點法測圖適宜平坦地區,以便根據樁點在精密立體測圖儀上測圖或者在其他立體測圖儀上測圖。

7。5。2依據樁點在精密立體測圖儀上測繪地物、地貌時,其儀器的相對定向、絕對定向和測繪地物、地貌的要求同7。2和7。3。絕對定向完成後,首先在立體觀察下檢查樁點是否正確、合理,對明顯不合理、有錯誤的點應認真檢查原因,作出處理,然後依據樁點測繪地物、地貌。

7。5。3少數不能代表地形特徵的地物點、控制點允許點線矛盾,一般情況下高程註記點不應與等高線有矛盾,若有矛盾時可以加、減1/4等高距之值作適當調整,使其合理,否則應檢查原因作出處理。

8、解析測圖儀聯機測圖

8.1準備工作

8。1。1解析測圖儀適用於各種攝影資料的測圖,儀器應保持良好的作業狀態,定期檢校,鑑定合格後方可進行作業。

8。1。2資料準備:包括透明正片、控制像片、調繪片以及原始資料等。

8。1。3裝片。透明正片的x方向大致平行於儀器的x方向。

8。1。4輸入引數,如儀器型別、作業姓名、作業日期、像片號、基線、焦距、框標資料、定向點資料、模型號等軟體所需要的各種引數。

8.2定向和測圖

8。2。1 內定向時測標嚴格對準框標,框標座標量測誤差不應大於0。02 mm。

8。2。2相對定向各點的殘餘上下視差不應大於0。008 mm。

8。2。3絕對定向平面座標誤差,平地、丘陵地一般為0。000 2M

m,(M

為成圖比例尺分母)最大不應大於0。000 3M

m;山地、高山地一般為0。000 3M

m,最大不應大於0。000 4M

m。高程定向誤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點不應大於0。2 m,其餘不應超過加密點高程中誤差的0。75倍。

8。2。4繪圖桌定向平面誤差同8。2。3。

8。2。5測圖、接邊和結尾工作要求與精密立體測圖儀測圖7。3、7。4相同。

9、原圖清繪與接邊

9.1原圖清繪的要求

9。1。1 圖廓線、公里網線應嚴格透過晨點針孔,連線偏差不大於0。1 mm。

9。1。2各類控制點中心位置偏移不應大於0。1 mm。

9。1。3各類地物元素的線劃、符號中心位置偏移不應大於0。2 mm。圖上各符號間間隔除應實交的元素外,其他各符號間間隔不應小於0。3 mm。

9。1。4各種線劃、符號規格應符合圖式要求,線條應均勻光滑,墨色飽滿,刻繪線劃透亮,不應劃破和燙傷片基。

9。1。5原圖著色法清繪一般採用單色,刻繪法清繪可採用一版刻繪(全要素刻繪)或分版刻繪,當採用分版刻繪時,其套合差不應太於0。2 mm。

9。1。6各種註記宜採用植字或膜片刻繪。註記位置恰當,不壓蓋重要地物地貌,貼上應牢固平整。

9。1。7在鉛筆稿原圖上進行清理著色(或刻繪),或在儀器上直接清繪後的原圖應準確、清晰、易讀,符合現行圖式的規格,滿足曬圖、復照及製版印刷的要求。

9.2原圖接邊規定

9。2。1 同比例尺圖幅接邊時地物平面位置和等高線接邊較差一般不應大於表2、表3所列中誤差的2倍,最大不應大於2。5倍。

9。2。2同比例尺不同精度圖幅接邊時地物平面位置和等高線接邊較差一般不應大於表2、表3相應中誤差之和,最大不應大於其和的1。5倍,然後按中誤差值的比例進行配賦接邊。

9。2。3不同比例尺圖幅接邊,可將小比例尺圖邊放大成等比例尺後進行接邊。其地物平面位置和等高線接邊較差一般不大於表2、表3相應中誤差(地物平面中誤差應化為同一比例尺)之和,最大不應大於其和的1。5倍。然後按中誤差值比例化在同比例尺的圖上進行配賦接邊。

9。2。4與已成圖、出版圖接邊時接邊較差不大於9。2。1、9。2。2、9。2。3的規定,只改新圖,如大於上述限差時,應認真檢查,確認新圖無誤,則以新圖為準,不接部分在兩幅圖的圖歷表(卡)內和原圖上分別註明。

9。2。5各類地物的拼接,不應改變其真實形狀及相關位置,直線地物應從離圈廓線最近的轉折點處進行拼接。地貌拼接不應產生變形。

9。2。6自由圖邊地物、地貌應測出圖廓外6mm。圖廓外的地物、地貌和各種名稱數字註記用鉛稿線整飾。

10、檢查驗收和資料上交

10.1技術總結

按CH/T 1001的規定編寫技術總結。

10.2檢查驗收

航測內業測繪產品按CH 1002、CH 1003規定進行檢查驗收。

10.3資料上交

上交的各項成果成圖資料應整理裝訂齊全,資料準確、字跡端正清楚,保證下工序和用圖單位能順利進行工作。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範

轉自丨勘測聯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