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史上最大規模集採逼近,“電生理”的轉折時刻

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攝影2022-12-16
簡介01 海外企業佔據90%市場份額,集採有望加速國產替代程序心臟電生理市場,是為數不多的進口替代尚未攻破的器械堡壘之一

怎麼把照片改時間定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氨基觀察

2年以前,或許沒有人會意識到,“集採”會成為利好。

2022年9月27日,隨著脊柱耗材集採結果出爐,國內骨科板塊一改頹勢,“領頭羊”大博醫療的表現令人咋舌:

從集採結果出爐至今的9個交易日,大博醫療股價收穫6個漲停板,區間累計漲幅達66。45%。

顯而易見,從仿製藥到醫療器械,市場對於集採的看法發生了驚天扭轉,從極度悲觀到樂觀。

原因可以理解。此次脊柱耗材集採價格降幅不低,但海外廠家定價已不佔優勢,難以給渠道商豐厚利潤。這或許意味著,國產替代的程序要加速了。

雖然脊柱耗材企業最終能否實現“以價換量”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醫療器械領域,集採漸漸成為“國產替代”的代名詞。

如今,又一醫療器械將迎來該領域史上最大規模集採。

2022年10月14日,福建省藥械聯合採購中心釋出《心臟介入電生理類醫用耗材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公告(第1號)》。

根據採購公告,電生理類醫用耗材集採聯盟成員,包括福建、河北、浙江、廣東等在內的27省(區、市),規模堪比“國採”。

那麼,此次電生理集採,是否會對市場競爭格局造成衝擊?又是否會繼續改變市場對於集採的看法呢?

01 海外企業佔據90%市場份額,集採有望加速國產替代程序

心臟電生理市場,是為數不多的進口替代尚未攻破的器械堡壘之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0年中國電生理器械市場的前三名均為進口廠商,其中,強生以30。30億元銷售額獨佔58。8%的市場份額;

其次是雅培和美敦力,分別佔比21。4%和6。7%,三者合計市場份額超過85%。國內選手中佔比最高的是惠泰醫療,但市場份額僅有3。1%;微創電生理等選手,位置則更加邊緣。

不過,巨大的差距,也意味著巨大的追趕空間。對於醫療器械企業來說,集採無疑是國產替代的最好契機。

原因不僅是國內企業“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更是在於國內企業在集採中有著天然的成本優勢。

當前,醫療器械的售前售後都需要強大的銷售團隊支援,因此經銷商模式是最佳選擇,因為經銷商可以幫助公司產品高效地覆蓋更大範圍的終端客戶。

可以看到,包括微電生理、惠泰醫療等國內電生理企業,也均以經銷模式為主。例如,微電生理經銷模式收入佔比常年接近100%。

在經銷商佔據主導地位的銷售模式中,註定了一點:誰能給予渠道更豐厚的利潤,將會有更大的市場。

一款高階醫療器械的產品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研發、原材料等成本,間接成本則是市場教育等成本。

海外企業作為市場先驅,不管是研發投入還是市場教育成本,都會超過國內企業,註定了綜合成本要顯著高於國產品牌。

這也導致,在集採中海外企業也很難佔到便宜,而成本更低的國產品牌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給予渠道更豐厚的利潤。

過去,在脊柱等醫療器械領域,進口產品因為不具成本優勢,使得國產品牌有望加速替代程序。

隨著電生理集採的逐步推進,大機率也會重複這一發展軌跡。

01 

當然,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選手。

從產品端來看,國內電生理企業的確正在努力追趕,但只是處於不斷縮小與海外巨頭的技術差距的階段,並未真正達到旗鼓相當的地步。

目前,心臟電生理手術已經從二維時代跨入三維時代。在這一前沿領域,三維電生理主心骨標測系統方面,已經有三位國產選手入局,分別是惠泰醫療、錦江電子和微創電生理。

對比來看,國內選手與海外巨頭的定位誤差等核心指標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但在演算法層面因為入局較晚的原因還處於落後階段。

國內企業更大的挑戰,是核心模組或導管的缺失。

三維心臟電生理手術,需要生產廠家提供心臟電生理裝置與耗材的整體解決方案。標測系統的核心模組及其適配導管的差異,都會影響手術的實施效果,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核心模組及其適配導管一直是海外選手發展的重點。目前,進口廠商圍繞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已建立起一系列先進導管產品矩陣,能滿足各類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療需求。

而國內選手,要麼在核心模組,要麼是與核心模組匹配的導管尚未獲批,使得產品效能仍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限制著產品的推廣。

這也意味著,即便集採帶來了國產替代機會,但國內企業依然可能難以把握。正如微電生理總經理孫毅勇所說:集採將加速國產替代,前提是產品要做好準備。

此次福建牽頭的“27省集採”,採購模式分為“組套採購模式、單件採購模式、配套採購模式“。

其中,組套採購模式中,射頻消融治療用非線形診斷導管與壓力消融治療導管,以及冷凍消融治療用冷凍環形診斷導管與冷凍治療導管,按照 1:1 的配比進行採購。

單肩模式,則是特定品類採取單件的模式進行採購。

雖然多模式採購組合,給予國內選手充分參與的空間。但在高階治療類耗材中,例如壓力感應治療導管以及冷凍治療導管,目前均沒有國產產品上市,其中冷凍治療導管更是美敦力獨家產品。

很顯然,在沒有完成技術追趕的情況下,集採帶來的“國產替代”機會,對於國內選手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01 

在脊柱集採之後,市場紛紛認為“集採”變得溫和了。

原因在於,脊柱耗材集採設定了“保底擬中選降幅”:同一個產品系統類別內,若申報價格≤本產品系統類別最高有效申報價40%的,則該企業獲得擬中選資格。

簡單來說,只要在有效申報價格百分之40%以內,都可以中標。基於此,各家企業的報價相對從容。

按最高有效申報價計算,脊柱集採平均降幅為61%,14個產品系統類別當中差異不大,基本維持在60%-70%左右。在冠脈支架的集採中,平均降價超90%;相比下來,脊柱骨科的結果要好得多。

目前來看,設定“兜底價”或是器械集採標配。此次福建牽頭的“27省集採”也是如此,設定了保底價。

具體來看,組套採購下,基於最高限價,同分組中降幅≥30%的組套獲得擬中選資格。也就是說,打7折即可保底中選。

單件採購採購價格下,基於最高限價,同分組中降幅≥50%,可獲得擬中選資格。也就是說,打5折即可保底中選。

那麼,在“有兜底價”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著集採不需要犧牲出廠價換取更多的銷量呢?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實際上,脊柱集採變溫柔其實只是假象。原因在於,與目前實際掛網價相比,“有效申報價”降幅已達40%-50%。也就是說,看似溫柔的“降價”,實際是“折上折”。

根據財通證券研報,若直接與集採前掛網價相比,實際降幅較集採前掛網價下降約80%。對於脊柱耗材企業來說,集採依然會“傷筋動骨”。

一方面,集採降價會直接影響產品出廠價。目前部分產品的報價,已經擊穿出廠價;另一方面,集採降價意味著廠家需要給經銷商留出利潤,因此可能還會間接影響出廠價。

綜合因素導致,看似溫柔的脊柱集採,依然會低各企業脊柱耗材的利潤空間。最終這些企業能否實現“以價換量”,還需要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對於電生理集採來說,必然也是如此。最終集採是否會影響出廠價,以及能否實現“以價換量”,都需要繼續跟蹤觀察。

根據福建省藥械聯合採購中心官網,此次電生理集採企業需要在2022年10月17日至10月23日進行申報。

在步步逼近的電生理集採中,國內企業能夠帶來如何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