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座標中國 遠東助力|吊裝電纜登摩天 遠東獨領眾人先

由 遠東股份 發表于 攝影2022-12-21
簡介從專案開始,遠東電纜就針對電纜產品的技術要求和敷設方案與北京建築設計院進行了多次研討,並設計了周密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

什麼是梯駕托盤槽盒

尊身聳峙入雲霄,氣壯山河勢自嶢!這裡是北京第一高樓——北京中信大廈,因設計靈感源於中國傳統禮器之重寶——“尊”,又名“中國尊”,高528米。作為首都新地標,中國尊創造了8項世界之最和15專案國內之最,充分展示了中國高度、中國力量、中國智慧。遠東電纜為中國尊定製的總計15132米吊裝電纜打通了整座大樓的電力“大動脈”,為供電安全性和穩定性提供了保障。其中一根特殊10kV高壓吊裝電纜長820米、重8噸,更是堪稱世界之最,吸引了央視等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請收下這張

528米高的“名片”

座標中國 遠東助力|吊裝電纜登摩天 遠東獨領眾人先

大膽創新

破解超高層供電系統技術難題

《民用建築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9規定:建築高度大於100。0m為超高層建築。超高層建築就像一條豎立起來的街道,越是向高處延伸,對結構、機電、電梯等方面的要求越高。特別是在配電系統中,供電距離、電纜長度、電纜大小以及安裝工藝都是主要難點。

座標中國 遠東助力|吊裝電纜登摩天 遠東獨領眾人先

遠東電纜自主研發的特殊10千伏高壓吊裝電纜破解了超高層供電系統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成功應用於中國尊、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超級工程。

早在2005年,遠東電纜超高層建築用垂吊敷設電纜就取得了相關發明專利,並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安裝敷設規範,填補了行業空白。2017年12月24日,超高層建築用垂吊敷設電纜及吊具通過了江蘇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新產品鑑定,專家一致認為該產品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08年,遠東電纜作為國內首家自主研發超高層建築用吊裝電纜供應商,由此實現了超高層建築10kV吊裝電纜完全自主研發、設計、生產與交付,打破了國外電纜企業在該技術領域的壟斷地位。

座標中國 遠東助力|吊裝電纜登摩天 遠東獨領眾人先

儘管之前已經有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應用的成功案例,但對於中國尊專案遠東電纜沒有絲毫懈怠。從專案開始,遠東電纜就針對電纜產品的技術要求和敷設方案與北京建築設計院進行了多次研討,並設計了周密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超高層建築中,豎井內供電主幹電纜一般採用中壓電纜,採用橋架敷設的方式,沿電纜敷設方向採用綁紮的方式固定,因電纜是垂直敷設,電纜自重完全靠綁紮帶的摩擦力來承載,長期執行後電纜護套等結構受損,影響供電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

遠東電纜創新研發自承載電纜,在電纜垂直段嵌入3根鋼絲繩,並配吊裝圓盤,鋼絲繩與三根電纜芯絞合,在吊裝和長期通電執行過程中,由鋼絲繩和吊裝圓盤受力,無論多長多重,都可支撐自重,解決了普通電纜在長距離的垂直敷設中容易被自身重量拉傷的問題。

據瞭解,除了具有適應小面積電纜井安裝使用環境和可靠的整體抗拉強度外,該產品還具低煙無滷、阻燃、耐火等安全環保特性,保證了消防系統的供電要求,確保高層建築供電安全的可靠性。

匠心巧思

國際首例創新敷設方案

超高層建築電氣裝置多,施工方需要考慮為業主獲得更多的使用空間,儘量減少在電纜排布佔用的空間。

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專案中,遠東電纜供貨的超高層建築10kV吊裝電纜中,其中一根長達708米,重約14噸。該電纜吊裝高度從131至400多米,經過地下水平段、垂直段、高層水平段完成安裝,這在當時國內建築垂吊敷設施工領域尚屬首次。在中國尊專案中,要實現在寬度僅有450mm強電井內連續安全排布10根10kV電纜,難度非常大。

為了保證電纜的安全性和敷設的可行性,遠東研發團隊多次進入大廈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考察,與中建安裝公司經過多次設計、討論、修改,創新設計了一種新型排布方式和一板雙吊式承重吊具,解決了空間狹窄問題,這在國際上尚屬首例。

據業內人士介紹,超高層建築電纜敷設主要有鋼絲繩牽引提升敷設技術、電纜阻尼緩衝器順放敷設技術、垂吊式電纜敷設技術等施工方案,垂吊式電纜是一種新型電纜,可替代傳統的鎧裝電力電纜,自身可承受較大拉力,不用考慮超高層因素,在滿足各項功能設計要求的同時兼具敷設省時、省力、施工期短、佔用敷設的空間及面積少等特點,整體投入成本較低、維修率較低、持久耐用、穩定性好。

從中國尊專案專供的特殊10KV高壓吊裝電纜首批電纜抵京並順利進場,歷經6個月的吊裝作業,24根中國尊專案特殊10KV高壓吊裝電纜完成敷設,為大樓持續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

“唯至誠者,能致其極”,追求極致源自於對每一個細節的精準把控,是一種專注和創新的時代內涵。正因為對“及時極致”

執著,遠東電纜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用一個個技術創新成果定格著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昂揚姿態,生動詮釋了聚力造重器,鑄強國之基,共襄復興大業的偉大意義,不斷推動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