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染髮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由 來一點科普 發表于 攝影2023-01-07
簡介染髮時看清染髮劑配方,存在“對苯二胺”、“過氧化氫”、“雙氧水”等字樣的,無論商家如何宣傳,都要清楚這是永久性染髮劑(部分產品中會含有一些天然染髮劑成分,如五倍子、何首烏等,在宣傳時會刻意強調天然成分而回避人工合成的對苯二胺等)

染髮是不是越洗越明顯

染髮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人們對年輕和美的追求,使得染髮的需求越來越大,然而,你真的瞭解染髮嗎?本篇將從染髮的原理、染髮的危害和染髮的注意事項幾個方面為你細緻講解。

1.染髮的原理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染髮技術根據顏色保留時間主要分為三類:永久性染髮、半永久染髮和臨時性染髮,其中因為可調色範圍寬、保持時間久等原因,永久性染髮佔據市場份額的80%以上[1]。

三種方法在原理上也不相同,臨時性染髮和半永久染髮的染料分子相對較大,只能吸附在頭髮表面,而半永久染髮的染料分子相比臨時性染髮的更小,所以保留時間更長。永久性染髮的染料分子更小,並且在使用時會配合氧化劑和鹼劑,使染料分子進入頭髮的皮質層中[2]。

染髮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而使用最為廣泛的永久性染料會首先在鹼劑的作用下開啟毛鱗片(

也就是常說的頭髮變得毛糙

),隨後再用過氧化氫的作用下,將頭髮原本的黑色素褪去(

也就是染髮中頭髮漂白的步驟

),此時再加入以二苯胺和羥基苯胺為代表的合成染料,並在過氧化氫的作用下連續反應產生有色物質。

染髮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透過控制所加入苯二胺和羥基苯胺的用量和比例,可以產生不同延伸長度和顏色的有色產物,

也是這樣來調配出不同髮色

[3]。因此,越是染深色難度越大且對身體傷害越大,因為需要用到更多的染料。

染髮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2.染髮的危害

苯二胺類化合物是三類致癌物,看到三類致癌物大家也不要緊張,根據定義:

1類是對人類為確定致癌物;

2類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

3類是對人類致癌性可疑;

4類是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

而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對至今為止關於染髮劑的使用與癌症相關性研究的綜述[4],也能佐證:目前

沒有明確證據

表明染髮劑的使用與癌症的發生

具有相關性

但是

,沒有致癌性並不表示染髮劑對人體無毒,苯二胺類化合物具有中低急性毒性和較強的致敏性

中低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試驗結果表明,所有主要染髮劑成分,都具有中低急性毒性,包括對苯二胺、羥基苯胺等。染髮劑成分導致人體意外中毒的事件極為罕見,只有口服後才有報道。但它們通常是自殺未遂或殺人未遂的結果。高急性劑量PPD對人類和高等哺乳動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血管神經性水腫,導致急性呼吸窘迫[5]。而目前染髮劑中這些主要成分含量通常在2%,因此它們的急性毒性不用過於擔心。

這也與染髮中所見現象相一致,顧客不會存在意外觸碰到染髮劑,而立刻出現中毒的情況。

致敏性:

對苯二胺和它的甲基化衍生物(人體代謝產生)已經

被廣泛證實

對人體具有極強的致敏性。據統計,

健康受試者的對苯二胺貼片試驗顯示陽性率為0。2-0。5%,該陽性率在溼疹患者中明顯更高[6]。

致敏性問題是染髮劑中主要成分已經被明確證實存在的危害性,因此很多科學染髮的建議也是圍繞該特性提出。

3.

如何科學

染髮

1。儘量選擇非永久染髮,它們只是以物理作用的方式吸附在頭髮上。

2。選擇永久性染髮,最好做好以下幾項注意事項

(1)確認自己是否對對苯二胺類化合物過敏,可購買相對應試紙。

(2)染髮過程中儘量不要讓染髮劑接觸到面板,染髮後要立刻多次清洗。

(3)儘量不要染到接近髮根的位置,遠離頭皮。

3。染髮時看清染髮劑配方,存在“對苯二胺”、“過氧化氫”、“雙氧水”等字樣的,無論商家如何宣傳,都要清楚這是永久性染髮劑(部分產品中會含有一些天然染髮劑成分,如五倍子、何首烏等,在宣傳時會刻意強調天然成分而回避人工合成的對苯二胺等)。

4。一年永久性染髮次數不宜過多,期間間隔最好在4-6個月以上,給頭髮一個恢復時間。

5。當處於特殊情況時,儘量不要染髮,如:懷孕、生病等。因為關於染髮劑對人體急性毒性、遺傳毒性等的研究,研究物件大多為健康人群,人體處於特殊情況時,情況可能具有差異。

6。如果選用了永久性染髮劑,那麼發揮作用的都是對苯二胺等化合物,老闆如果再給你推薦“貴的”、“好的”染髮劑的意義已經不大了,這個時候選個好的護髮素可能對你幫助更大。要染髮,這個週期控制在化合物

參考文獻

[1]《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 2022年6月16日

[2] Jamie Hawkes and coworkers,

Materials

2013

6(2)

, 517。

[3] Shamin Ara Jahan and coworker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6

89

, 222

[4] Hair Dyes and Cancer Risk,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6。

[5] Watanabe, H。 and coworkers, Research in Practical Forensic Medicin,

1991

34

, 109–115。

[6] Herve Toutain and coworker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4

42

, 517–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