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由 第一財經 發表于 攝影2023-01-14
簡介① 寫知識卡片,而不是內容摘要為了進一步方便之後進行卡片整理,書寫卡片時建議對卡片進行分類

盡字是什麼結構是什麼

評論贈書

你通常通個什麼途徑獲取自己需要的有效知識?效果如何,有哪些利弊?被選中的評論有機會獲贈中信出版社集團出版的《學習學習》

都說,現在是個不確定的時代。

瞬息間,負責的產品線被砍掉,部門要變更賽道,要升級新型的推廣模式,突然要負責新業務,調任新崗位……

你有沒有發現,在這種新變化帶來的挑戰中,有一類人他們可以迅速掌控新業務新崗位,輕鬆上手,而有些人即使頻繁加班,卻依然無法適應,甚至因為壓力過大而導致情緒失控等情況。

可以說,那些能迅速適應新變化,把握新機遇的人,他們都是會學習的人,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自己需要的有效知識,而且能進行體系化的知識管理,內化於心,進而在生活/工作中實踐開來。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新東方學習成長中心總經理王專,就是這類人,從教師到培訓師,從學校到集團總部,從教師到管理者,15年來不斷面臨各種變化和挑戰,基於這些年的工作實踐,他總結出一套集知識輸入、分類管理、構建體系、系統輸出於一體的學習法,他在《學習學習》一書中詳盡描述了其中要義和實操方法。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我們如何迅速獲取自己需要的有效知識?如何進行知識管理,形成體系?接下來,針對這兩大問題,《學習學習》一書中的觀點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建議:

1

1

第一步也是最源頭的一步,是知識輸入的問題。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透過閱讀與聽課、觀察生活和搜尋三種渠道獲取知識。但是網上資訊繁雜,良莠不齊,非常考驗個人的“搜商”。

如何迅速獲取有效知識?

《學習學習》一書中提到了搜尋需要遵循的4個原則:高質原則、多樣原則、速讀方法和主題式學習。

那麼如何搜尋,才能獲取有效的知識呢?

要堅持高質量,首先就要謹慎選擇資訊的源頭。優質出版物、優質課程、優質論文,這樣的內容以傳播知識和研究新知識為己任,整體質量相對較高。對於微博、公眾號和抖音等平臺,建議可以取消關注大部分資訊質量偏低的博主,只關注少數高質量的。瀏覽的時候看“關注”而不是“推薦”,或者直接搜尋自己喜歡的博主,翻閱他們的主頁。

儘量關閉差的資訊源,但同時還要意識到:優質的資訊源內也不全是好東西,要進行二次篩選。這就要看你所要獲取的內容的“價值大小”。

內容的“價值大小”,可以依據下文中的評分表進行打分。評分表裡的每一項內容是個“是否選擇題”,答案選擇“是”,該項得1分,滿分為8分。

得0分的內容謹慎閱讀,最好不讀,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你會驚訝地發現好多內容評估後都是0分;得1分的內容往往就值得讀。這可能有些令人意外,但現實確實如此;得2~3分的內容就值得好好讀,這些內容已經是價值比較高的好內容;超過4分的內容往往就值得精讀,甚至重複閱讀,這些內容是精品中的精品。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1. 高質量原則

我們不能指望一篇文章就提供多樣性,也不能指望一本書什麼都談,“多樣性”是我們主動構建的,多看一些不同類別的知識,組合著看,科學、經濟學、心理學、歷史、人文、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要看,類別多了,多樣性自然就能提升,針對一個主題,也可以多看一些視角。

除此之外還要警惕一點:小心演算法推薦。警惕所有基於演算法的推送,演算法推薦是“偏見加速器”。推薦的邏輯就是根據你的喜好推薦相似內容,這本身就違背了多樣性原則。在推薦引擎的幫助下,你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歡看的、已經認同的內容。新觀點越來越少,重複的觀點越來越多,多樣性就被破壞了。

“你的喜好”開始變成“你的偏見”。要學會停下來,及時給自己的偏見剎剎車。

踩剎車的第一個方法是換軟體。先把推薦太多相似內容的軟體放一邊,讀讀書,看看其他軟體。第二個方法是主動點選一些其他內容,讓演算法重新推薦。

2. 保持多樣性:不要讓喜好變成偏見

另外,我們獲取知識不僅要高質量還要講求獲取的速度,一些實用的提高閱讀速度的小方法大家可以用起來。

3. 速讀方法

操作方法非常簡單,閱讀時,拿出一張空白的卡片,或者一張白紙,在讀的過程中遮擋其他內容,讓自己的視線快速移動。但是注意要遮擋住你閱讀內容的上方,而不是下方。之所以要遮擋住上方而不是下方,是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回讀,這個方法簡單易操作,效果立竿見影。

技巧1:空白卡片法

在空白卡片法的基礎上,還要學會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句子,而是能夠一個意群一個意群地讀,這樣也可以提升我們的閱讀速度。在《如何閱讀:一個已被證實的低投入高回報的學習方法》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一個案例:

意群閱讀法/就是閱讀/構成同一思想/的一群單詞/。透過尋找/這些意群,你迫使視線/在保持/好的理解力/的同時/移動得更快些。

上述段落中第一個句子有20個字,4個意群。第二個句子有30個字,7個意群。學著眼睛每次停頓時抓住一個意群肯定比一次只讀一個字更加有效。你的大腦會積極配合眼睛,抓住意思相關的字。

意群閱讀法的特點是要訓練自己一塊一塊地讀,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這個訓練非常實用,在以後的閱讀中能經常用到。強烈推薦你將它變成日常閱讀的習慣。

技巧2:意群閱讀法

在空白卡片法和意群閱讀法的基礎上,你可以藉助關鍵詞來進行視線的進一步跳動,讓自己的閱讀速度進一步提升。這樣就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對一個內容的篩查,確定它值得讀後再好好閱讀。關鍵詞跳讀法的第一個特點是不用完整的句子來理解所有資訊,而是利用關鍵詞。

看一個例子:

關鍵詞跳讀法的第一個特點是不用完整的句子來理解所有資訊,而是利用關鍵詞。

關鍵詞跳讀法……不用完整的句子……,……利用關鍵詞。

雖然部分資訊被省略了,但是關鍵詞保留了核心資訊,重要內容並沒有丟失。而且用這種方式閱讀,我們的視線是跳躍的,跳著跳著,閱讀速度就快了。

技巧3:關鍵詞跳讀法

我們在利用了以上的方法進行了有效有質有量的知識儲備後,不妨嘗試建立一個“主題內容清單”,實現主題式學習,主題式學習的中心是“主題”,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吃透這個主題。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對自己的學習內容不再做型別上的限定,可以讀書,可以聽課,可以觀察生活,也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但有一個要求:這些內容都要與主題相關。要讓主題式學習成為常態,接觸一個新事物,就開展一次主題式學習,就這麼簡單。

4. 主題式學習

2

有些人說,我聽了課,看了書,過幾天發現都忘記了,怎麼辦?王專在《學習學習》中提到,我們可以用卡片管理法進行知識管理,卡片管理有兩大環節:寫卡片和分類管理卡片。

2

如何進行知識管理,形成體系?

知識卡片,和傳統意義上的“記筆記”並不完全相同。假如你現在正在聽一個大師的課程,“記筆記”更強調的是有條理地記錄下大師的講解內容,你可能做不到字字不落,

但基本的要點是要記錄清楚的。

但知識卡片不是為了“記錄”,而是為了“思考”,是用來整理自己的思緒,我們平時要多寫“思考筆記”,而不只是把別人的話寫在紙上而已。實踐越久越發現,一本書其實不是看懂的,很多時候是“寫”懂的。很多時候你透過書寫才能想清楚,甚至才能意識到自己原來根本沒有想清楚。

下圖展示的是作者王專看完《高績效教練》這本書後整理的卡片,一本書的學習形成了120張卡片,而不是一篇長長的摘要筆記。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1. 卡片該如何寫?

剛開始書寫卡片時建議把內容“結構化”,這樣方便以後呼叫。一張好的知識卡片會被劃分為兩個區域。上面的區域是卡片的正文,把思考和總結寫在這個地方,下面的區域是素材來源的彙總,把原文內容和出處放在這裡,方便之後查閱時能及時找到一手素材是什麼。上下區域中間可以用橫線分隔開,這樣就能在視線上清晰區分。

這樣的卡片結構有非常好的實用效果,在進行回顧時能及時看到最初讓我們思考的原文。思考往往是一種提煉,而原文有更完整的資訊,配合使用,效果最佳。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① 寫知識卡片,而不是內容摘要

為了進一步方便之後進行卡片整理,書寫卡片時建議對卡片進行分類。雖然提倡給卡片做分類,但不建議把分類做得太複雜,比如分成十幾種。一旦分類過多,分類之間難免有很多交叉重疊,未來就會給我們書寫卡片帶來負擔,常用的卡片就主要分為三類:

觀點卡

方法卡

案例卡

觀點卡就是告訴人們“怎麼想”的卡片。簡而言之,觀點卡側重在“想”這個環節。我們讀書時,如果看到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就可以把它整理成一張觀點卡;看到一個強大的分析模型,就可以把這個內容整理成一張觀點卡;看到一句名言,也可以整理出一張觀點卡。

方法卡就是告訴人們“怎麼做”的卡片。簡而言之,方法卡側重在“做”這個環節。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完善工作的工具介紹,可以製作一張方法卡;看到一個做事的小妙招,可以整理一張方法卡。

案例卡就是讓怎麼想和怎麼做變得更加直觀的卡片。案例卡中就放案例,可能是一個實驗,可能是一個真實的商戰事件,也可能是我們觀察到的真人真事。

② 知識卡片的雙區結構

命名的目的是方便之後進行分類整理和快速檢索。卡片命名可分為兩個部分:卡片型別和卡片核心內容。

首先,寫清楚卡片型別。其次,寫清楚核心內容。卡片的名字不要只是一兩個關鍵詞,建議把重要內容寫得完整清晰一些。不然,我們就不能從名稱上看出卡片的內容是什麼,需要挨個點開卡片檢視,這樣效率太低。最好把卡片核心內容相對完整地寫進去,這樣看完卡片名稱,就已經快速瞭解了卡片裡講解了什麼。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③三種最實用知識卡片型別

學會如何寫卡片之後,我們就要開始研究如何整理卡片。卡片管理有兩大階段:

④卡片的命名要方便分類和檢索

假定我們現在正在閱讀一本書,那麼就可以在電腦裡建一個資料夾,資料夾的名字就是這本書的書名。閱讀時把寫的卡片放到這個資料夾裡。

下圖是王專在閱讀《穿透式學習》時整理的卡片。每張卡片都標記了類別,能清晰地看到哪些是觀點卡,哪些是方法卡,哪些是案例卡。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如果幾張卡片討論的是同一個話題,就可以建立一個子資料夾,把這幾張卡片放到這個子資料夾裡。這樣一本書的卡片會存放得更有邏輯,也方便第二階段的整理工作。

2. 如何用卡片管理知識,提升效率?

在第一階段,我們建立了很多卡片資料夾,一個資料夾就代表一本書或一套課。此時,這些卡片還是按照別人的邏輯存放的。接下來我們需要做一個重要的動作,即“卡片分類”,讓卡片從“別人的分類”變成“自己的分類”。

這一步在電腦上操作沒有什麼困難,最關鍵的是要整理好自己的“分類體系”。這個“分類體系”要靠一個個主題支撐。分類做得好,資料夾的設定就比較合理,長遠來看返工的機率會小一些,減少返工會提升卡片管理效率。幾十個資料夾,幾千張卡片,每一次返工調整都是巨大的精力耗費。儘量把分類做好,減少返工。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第一階段:以書籍或課程為單位整理卡片

建議根據“人生需要”進行反推。也就是可以問問自己:一生中我最需要關注的事情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有機會讓我們看清楚自己的人生觀,也能清晰地知道如何改進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的一級資料夾都與工作相關,這意味著“工作”幾乎成為你人生的全部,即使你可能不承認,但資料夾代表了你真實的想法。想看清自己的人生觀,就看看自己的資料夾。你的人生中有哪些事情重要到可以建立一級資料夾呢?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找到答案,這將讓你受益一生。

下面以王專老師的分類為例的做法。他在電腦裡建立了以下幾個一級資料夾:“1-1讀書筆記”“1-2聽課筆記”就是以書和課程為單位的資料夾;“2-1”~“2-6”是我的第二套體系。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為什麼建立這幾個資料夾?因為這就是王專老師對人生幸福的理解。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把之前整理的讀書卡片放入一級資料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在一級資料夾下面慢慢建立出更多的二級或三級資料夾。

會管理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週末讀書

建立子資料夾的過程建議用思維導圖構建體系;隨用隨建,不要建空資料夾。在分類整理卡片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提醒:寫一些卡片,就整理一些。隨寫隨整理,不要積攢。不要積累上千張卡片才想起來要做分類。到時候工作量巨大,你就反而不願意動手了。

最好是學習一次,整理一次。一次學習可以是指看完一本書,聽完一期課,或者聽完一場講座,等等。如果是零散積累的卡片,也可以在積累了50張卡片後進行一次整理。

在搜尋階段,我們完成了知識的高質量篩選;在卡片管理階段,我們完成了對知識的解構和重構工作,搭建了我們自己需要的知識庫。知識輸入與知識管理環節,環環相扣,最終服務於我們的實踐環節。

最後,把俞敏洪老師在《學習學習》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第二階段:以主題為單位進行卡片分類

那麼如何搭建分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