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淺談與人體美相關的中西理論

由 素年文史 發表于 攝影2023-01-28
簡介但也得承認,這是人類人體審美觀念發展的必經階段,健康完美的人體美應該是人的內在精神美與外在形體美的統一

人體是美中之美是誰的名言

中國的許慎曾在《說文解字》裡說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對於“人“,許慎從外形上闡述了它像臂脛之形,也從內涵上指出了其為天地之性最為貴者。提到人,再結合人體美,不得不讓人想起西方學者丹納,他仔細地研究了希臘雕塑,寫有著名的《藝術哲學》,裡面有很多令人折服的觀點,其中就有關於人的觀點,關於理想的人體美的觀點。

人生短暫,須臾數十年,從呱呱墜地到靜寂的墳墓之間;真正的人生,真實的人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有獨立意志,又有活潑敏感的身體的。為此,丹納認為,我們不能辜負天地造物,應該鍛鍊使自己的身體儘量矯健,強壯敏捷和美麗,珍惜那精細的感官;同時要開發頭腦,在一切行動中堅強意志促使自己的才智敏捷,心靈活躍,擁有健康樂觀的世界觀,能欣賞世界一切的美也能創造並點綴自己的人生。這是理想的”人“,也是理想的人生,是即重視身體美也重視智力和心靈的完美存在。古今中外關於”人“的精妙之言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贅言。

淺談與人體美相關的中西理論

的確,人是萬物的靈長,也被稱為宇宙的精華。從猿一點點進化到人,再從原始社會一步步進化到現代文明社會,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時期。在這漫長的日子裡,人類透過自身的勞動實踐與自然界相處,自然萬物成為人們認識和實踐的物件的,人們在改變自然界的同時也改造了自身的身體和結構,互相發展完善走到今天。

審美產生於實踐過程中,在人類的審美活動中,人可以欣賞世界,也可以欣賞自己;這時人一方面作為審美認識的主體,另一方面也是審美活動的客觀物件。中國古代有很多形容人的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詩經

·衛風·碩人》中描繪當時的美人——“齊侯之子,衛侯之妻”莊姜的話,也被後來的歷代文人騷客們一再引用以形容女子姣好的容顏。這說明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容貌了。

據說漢代的樂師李延年用一首歌成功地把妹妹引薦給了漢武帝,李延年的妹妹後來被封為夫人。不知道若沒有這首歌,結果會怎樣;同樣在歷史留下的也反映了人們對自己身體的美的關注的典型事例莫過於

“東施效顰“的故事。西方的古希臘人甚至把擁有美麗和性感的容貌當做生活中追求的理想。他們有一個這樣的傳說,古希臘的國王皮格馬利翁命人將一塊岩石雕刻成一具美麗的女人體,結果請來的雕塑師把她造的太完美了,以致雕塑師自己不可遏制的愛上了她,還日日夜夜地陪伴著雕像不肯離去。最後雕塑師的痴情感動了維納斯,維納斯賦予那尊石像以生命並允許他們生活在一起。

淺談與人體美相關的中西理論

希臘神話有這樣的故事,一個少年名字叫那喀索斯,他長得很美並且也很愛美,於是時常去水邊看自己的樣子,就在一次欣賞自己的時候太過專注,不幸落水身亡,他死後便化成了美麗的水仙花。凡此種種都說明

:人類對於自己的身心美的重視與好奇,欣賞和探索是由來已久的。

人體美亦譯作

“形體美”,指人的形體結構、姿態和色澤的美。古希臘稱其為”身體美“。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認為,身體美在於肢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和對稱。柏拉圖則認為身體的優美與心靈的優美諧和一致才是最美的境界。

對此,中國學者王德勝和胡敏博士做了專門的理論梳理和研究,並得出基本一致的結論:首先,人體美產生於人把人類自己作為審美物件;進行審美觀照的自由自覺的創造活動之中的,他們所意識到的美即為人體美;其次,人體美的研究物件和研究內容是人的自然身體形式、與之相關的內在精神美和它的審美規律;最後,人體美是包括兩方面基本內容的和諧統一,一方面是人的自然感性形式狀態的外在美,另一方面是人的內在精神和心靈美。

淺談與人體美相關的中西理論

也就是說,人體美首先表現為人的自然身體形式的美,這也是自然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屬於形式美、自然美範疇的人體美,帶有社會性。這是因為,一方面人體的自然性因素是來自先天的遺傳稟賦,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態;另一方面人體也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同時,也是改造自身的社會勞動實踐過程中形成和進化過來的,它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以及特定時代的、民族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態度。

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成員,是生物圈的一份子。生物形式的美是人體美的基礎。這一點達爾文先生在《進化論》中詳細地證明過,人體的構造在每一方面,都符合其作為自然存在物

——動物的特徵。所以錢鍾書先生曾在《圍城·序言》裡就說,他想寫中國的一部分人,中國的一部分社會,並且他把自己描寫的人們定義為“人類”,只是這個“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學貫中西又幽默智慧的錢鍾書在這裡把人類定義成“無毛兩足動物“,並且具有這一動物根性,從中是泛著些自然與美的。人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首先是具有生物屬性的,所以人體美首先表現在具有生命的生物形式美。

其次,人體美又是煥發在人的外部形式之上,聯結人的內心世界的種種情感和品質的美。它有感性的具體的形象,存在於人的身體的細節之中

:頭髮、五官、頸、肩、臂、胸、臀、手、腿、腳等;它也是具體生動的心理感受,誕生於人對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審視和審美自覺中。人體美作為人自身的美,是人自我發現的美感,同人的自由自覺活動相聯絡。

淺談與人體美相關的中西理論

馬克思說:“自由自覺的活動恰恰是人的類的特性”。學習馬克思美學思想使我們知道,“自由自覺”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最珍貴的特性,自由從自覺開始。自由創造把人與動物遠遠地區別開來,它是人在對事物的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後,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改造客觀世界,同時改變自身的實踐活動。在自由創造中,一方面,人從猿一步步進化過來,從體毛退化,學會直立行走,到大腦的容量增加、肢體靈活、五官敏銳,到最後語言的產生過程中,人類發展了豐富偉大的物質文明,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和精神生活也獲得極大發展,人的言行舉止和思想感情的完善與文雅,人的聰慧、仁慈、勇敢、信仰等美好的品質與思想和情感更是難得珍貴的財富。

最後,人體美的發展又同社會歷史條件密切相關,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人對人體美的審美標準也有同有異。比如清朝的曹雪芹塑造的嬌弱、病態的林妹妹是當時中國古代上流社會所認同的美人,同民間百姓心中的健康結實的美人相差很遠,更不用同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人體美觀念進行比較了。但是人類對於人體美的觀念還是有發展和變化的。在原始社會的初期,人們基於自我保護和發展等實用的考慮,重視性生殖之美和人的生命力美,這是人類對人體審美最初期的認識看法。

隨著社會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開始漸漸關注精神美,逐漸重視和感受眼睛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在心裡留下的愉悅感,從此人類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提高。也是有了這些精神生活,人類開始比較兩者,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甚至在一些時候,人類壓抑自己時一同壓制對人體美的關注,比如西方的中世紀時期,就把人的身體用厚厚的服飾遮蓋。

淺談與人體美相關的中西理論

跟這相似的是,中國古代畫論中

“重神輕形“的人物畫創作理論,並影響到人物畫創作,在欣賞很多畫像時我們總隱隱感覺到藝術家更看重表現人物的精神和心靈美,這是因為他們在人體表現處理時,相對忽略了人物的身體形式美的緣故。這或許跟人類的思維有關,在人類習慣於看重事物的一方面時,自然就不那麼突出對這一方面有削弱的對立面。

同樣,法國的文學大師雨果也透過《巴黎聖母院》中塑造的卡西莫多形象,表現了外表與內心形成極大的反差的藝術人物形象;中國先秦時期的莊子也有人體美觀點,看他在《人間世》和《德充符》等篇章中塑造的一些形象醜怪而德美的人物,比如支離疏、兀者王駘、申徒嘉等,這些都體現出人類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並且期望超越肉體美的願望。

然而,就人體美理論本身而言,無論是偏向哪一方面,都不是一種足夠理想、和諧的美。但也得承認,這是人類人體審美觀念發展的必經階段,健康完美的人體美應該是人的內在精神美與外在形體美的統一。中國老子所提倡的形神合一,美的人體需要體現“道”;古希臘藝術中繪畫和雕塑,更是認為人體美的理想是自然身體的外在形式與內在的精神和心靈美的統一與和諧,以此他們選擇雕刻肉體之美來表達理想、精神或更高的關於人體美的追求。

總得來說,文明的社會環境、美好的生活條件和長期的鍛鍊保養,能促進人體的日益美化。人體美成為重要的審美物件,能使人產生愉悅感,也能堅定人對自身本質力量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