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6個步驟構建你的思維模型,7個方法提升你的思維能力

由 大腦幫 發表于 攝影2023-02-01
簡介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每個人對於這個思維模型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透過思維模型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是你要做的決策,這個決策是有一套邏輯分析後得出來的

如何培養靈感思維

思維模型最早是由查理·芒格提出的。但對於思維模型具體的定義是什麼,芒格並未詳細說過。

但作者為了好讓我們容易理解,認為思維模型就是我們每個人做決策思考問題時的“思維模板”,哪怕這個模板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

比如,做生意的商人,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利益交換;而一個律師,遇到問題時想到的往往是如何理性地講道理;如果是一個藝術家遇到問題,恐怕首先需要的是情緒宣洩。

這說明不同的人在思考問題時,由於人生閱歷、受教育情況的不同,會用不同的思考工具。

我們人生的絕大多數決策,都是在這些無形卻重要的思維模板下做出的。這些思維模板,本質上就是一個個思維模型。

由於我們做的一切決策,都與我們已有的信念、觀點和解釋方式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所擁有的思維模型就成為影響我們各種行為的重要因素。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夠用基於原理和規律的思維模型替換舊的基於個人有限經驗的思維模型,就等於在給我們的認知系統更新換代,升級了最好的發動機。

查理·芒格說,如果我們掌握了多元思維模型體系,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具體該怎麼做呢?

思維模型的有效性建立在兩個假說基礎之上。

1。 複雜的現象背後有簡單的規律;

2。 有些規律是普遍適用的,或是在比較廣泛的條件下通用。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學習思維模型,學習客觀的底層規律,舉一反三地運用到類似的場景中。

藉助思維模型,我們能夠在VUCA時代,實現“以少御多”,遊刃有餘!

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每個人對於這個思維模型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透過思維模型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是你要做的決策,這個決策是有一套邏輯分析後得出來的。

「思維模型」

也被叫做演算法或套路,它不需要我們記住每一種情況,而是一旦掌握,就可以處理所有類似情況。

比如學習寫小說,你一定會去看很多小說。但你沒有必要記住所有內容,而是透過不同的故事去總結一套寫作模板,再結合自己的想法去設計新的故事。

「模型」

這個概念,世界級富豪查理·芒格極為推崇。

但並非因為他極致推崇我們就要使用,而是因為這是這是人類進化的必然趨勢,是我們目前為止,高效處理資訊的唯一選擇。

職場中的成功人士,身上都有著一個相同的特質,那就是,擁有高效的思維方式。

他們不一定比我們更聰明,不一定比我們更努力,但,他們懂得透過更高效的思維方式,快速整理和歸納資訊,從而更快速地、更為準確地抓住事物的核心本質。

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可以幫我們:更為高效地傳遞資訊:也就是常說的“想得清楚、說得明白”;更為高效地分析和解決問題:也就是“化繁為簡、把握本質、有條有理”。結構化思維,並不是成功人士的專利,透過刻意的練習,我們人人都可以擁有!

如何鍛鍊構建思維模型的能力

大腦的生理是如何記憶儲存和理解知識的?這裡需要簡單來介紹一下,可以讓大家對學習有更加形象的認識。

我們的大腦中有數十億個神經元細胞來儲存知識,每個神經元細胞又有數千萬個突觸連結來傳遞資訊,下面就是大腦的神經元形象圖。

6個步驟構建你的思維模型,7個方法提升你的思維能力

當一個神經元和越多的神經元有突觸連結時,這個神經元就越發達,它所儲存的知識也就越牢固,所以突觸連結非常關鍵,那麼怎麼讓突觸進行連結呢?

6個步驟構建你的思維模型,7個方法提升你的思維能力

答案就是思維模型的構建。每構建一個思維模型,就會讓神經元之間產生一定數量的突觸連結。構建思維模型也就是創造各個神經元之間的“

關係模型

”。

6個步驟構建你的思維模型,7個方法提升你的思維能力

因此,我們就知道了,學習中想要知識儲存的更加牢固和在實際中運用的更加靈活的關鍵就是構建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思維模型。還要知道,不僅僅是數量多就夠了,思維模型是分質量等級和深度等級的。

知道了這些,我們再來看學習這件事就更加清楚了。後面我們會更加詳細的介紹這個理論,我們定義為“顯化元腦模型”理論,這是我們發現的最強大的元認知理論。

構建思維模型主要有三種方式,每種方式又有自己的方法,今天我們只介紹最常用、最好用的方法,可以讓我們自己就能進行一定的訓練成長的方法。

首先說構建思維模型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深度拓展

二、橫向拓展

三、縱向拓展

深度拓展

就是探究知識內部的相關性,如知識的背景,知識從何而來?結論來自何處?

橫向拓展

就是探究知識和其他知識的相關性連結。如與這個知識類似的結論還有哪些?哪些地方類似?哪些地方不同?同一時期還有哪些發現?統一領域還有哪些發現等,都是橫向拓展。

縱向拓展

就是知識本身總結出來的思維模型與其他知識的思維模型類似時候,將這兩個知識和思維模型一起進行連結。如將一個數學公式和一個自然事件連結,速度公式和水壓之間的關係。縱向拓展是難度最大,最具創造性,但是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我們要重點培養的就是縱向拓展的能力。

6個步驟構建你的思維模型,7個方法提升你的思維能力

思維模型的構建,對於用拓展方式鍛鍊構建思維模型,

常用的方法是比喻法、內在化法和模型顯化法。

今天只介紹比喻法和內在化法,這兩個是靠自己就能做到的訓練法,而且效果非常好,模型顯化法如果沒有教練指導,容易導致模型構建方向不對,在此就不做過多解釋了。

首先說如何使用和鍛鍊比喻法。

可以按照下面五個簡單步驟找出一個比喻:

(1)確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記憶的資訊。

(2)在你的個人經驗中尋找與資訊部分相似的東西,要達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所以與其尋找一個完全符合的東西,不如稍作讓步,找到三到十個部分符合的“不完美比喻”。

(3)重複上述過程,檢查比喻不恰當的地方。

(4)最佳化和測試你的比喻

我們經常會碰到找到的比喻只是部分符合我們要學的知識。那麼我們就最好是再找幾個不同角度的比喻,這樣做不僅會減少理解上的錯誤,而且會創造廣泛的聯絡,從而改善結構的質量。

(5)應用10歲規則。是否能用這個比喻解釋給一個10歲的小孩聽?假如我們的比喻還是和原始觀點一樣,孩子聽不懂。重新來過吧,直到我們找到簡單到孩子能明白的比喻。

6個步驟構建你的思維模型,7個方法提升你的思維能力

第二個要鍛鍊的構建思維模型方法是內在化法。

怎樣進行內在化,可以按照下面的六個步驟來練習:

(1)明確我們要內在化的概念。這是一個生物過程,還是程式設計中的函式或者是一個數學概念?

(2)從建立腦海中的影象開始。如果我們開始不習慣內在化,可以先試著在紙上畫出概念的粗略圖,多次嘗試後,我們就會直接在腦海中想象了。

(3)腦海中的影象是靜態的,還是栩栩如生的動態場景?掌握一個行列式需要好幾個步驟,所以要讓影象動起來,就彷彿在看一部電影一樣。

(4)現在開始加上其他感官。試著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開啟它,去嗅它的味道,去聽它的聲音,儘量調動我們身體的所有感官,將所有的感覺與運動的影象相聯絡。

(5)加入更多的感覺或情感。

(6)不斷重複前面的步驟,強化內在化效果。

內在化法聽起來很像記憶法裡面的聯想法,但是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構建了模型,聯想法是表象化的應用,但是一旦構建了模型,再去最佳化模型,就能形成系統化的思考方式,是一種可以晉級的思維方式。

透過這兩個鍛鍊方法,能有效鍛鍊我們構建思維模型的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呢?

一、掌握解決問題的底層思維能力

當我們遇到一個難題的時候,我們要思考這個難題產生的前因後果。

1、對於遇到的難題要給予準確的定義(What)

當我們要解決難題的時候,首先要審題,確定這個難題到底是什麼。

曾經看過一個面試題,面試官要面試一群人,面試題有五頁,要求在一分半內答完。很多人拿上題後,看到需要一分半內答完就馬不停蹄地奮筆疾書;而只有一個同學將題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寫上名字在一分半內交了。

而面試官當場說大家停筆吧,剛才交了的那位同學已經被錄取了,大家回吧。很多人很納悶那個同學一分半怎麼能夠做完呢?於是紛紛提出異議,說他不可能做完。面試官只淡淡地說了一句,麻煩大家翻到最後一頁。

原來如此,最後清晰的寫著

麻煩大家看完題不用作答,寫上名字交回即可

。”

是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犯這樣的問題?對問題還沒有審清楚就匆忙作答,結果出力不討好,白費勁。

2、思考這個難題產生的原因和背景(Why\When)

每一件事、每一個難題產生都是有其特定原因和背景的,當我們離開原因和背景來解決,這個答案就會失去準確性。

很多時候一個答案的正確是相對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答案也會發生變化。

比如以前說有才華的人總有出人頭地的時候,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單純靠才華還不行還得靠平臺、靠人際、靠資源等等。

3、針對產生的原因給出相應的對策以及取得的效果(How/How good)

當我們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後,找對策就相對容易很多。

思考對策無非是從明暗兩個方面入手,看得見的地方:一個是資源方面,一個是方法和技術方面;看不見的地方:使用者的心理、產生背後的規律等等。

看得見的地方:資源方面主要包括政策資源、人力資源、人脈資源、資金資源、物品資源等方面入手考慮;方法和技術方面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各種工作相關技巧以及展示技巧等方面入手。

看不見的地方: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心理學定律以及人性等方面。

比如在銷售方面,價錢並未便宜,產品並未提質的情況下,有些人將產品賣出了天價和天量,而有些人卻很難賣出,就是利用了貪慕虛榮和貪圖便宜的人性。

當然在解決問題的對策當中要選擇取得效果最好的那個策略來進行。

二、拓寬眼界,提升認知

很多時候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給出的思路和解決途徑很有限,那就需要我們從人、事、網、書四個方面來補充。

1、人:向前輩和師傅多請教

在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在書籍並不普及的年代,能夠拜一位師傅對於自己提升認知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就因為拜了一個好師傅而光耀門楣。

當然很多書香門第家庭,自己長輩的見識其實是經過了好幾輩積累才換來的,他們的見識是很多普通人不能比擬的,他們的循循善誘對於子女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那會不是有句話叫向你父親學習、向你師傅學習就是這個道理。

2、事:行萬里路,多歷練

回看我們如今社會的發展,很多高新科技來自哪裡?來自國外,小到手機、印表機、相機;大到航空航天、飛機、坦克以及網際網路帶動的各種科技公司等等。

如果我們不走出去,就無法拓寬我們的眼界,就不瞭解別人,那我們只能是井底之蛙,關門造車;曾經的閉關鎖國就讓我們吃盡了苦頭。

可見,行萬里路就是出去長見識與人打交道學習的過程。

3、網:透過網路進行學習

現在的網路已經很發達了,很多東西透過網路都可以搜尋到了;只不過我們更多人將網路當成了購物和消遣的場所;只有個別人將網路利用了起來。

他們將其當成了圖書館,當成了學習課堂,當成了生產財富轉換的場所。

4、書:書籍是我們的老師

說到書籍的重要性,我們就不再贅述了,從小就開始了讀書;而很多時候讀書是一種最快捷最省錢的成長方式。

有些人會說網路學習很便捷,可是網路知識更多是一種碎片化的知識,對於系統化學習和提升是不利的,只有系統化的讀書才能夠真正幫到一個人。

讀書就需要安靜的環境,而在網路中學習很容易受其中的廣告和各種短影片的影響。

不管是哪種方法,人、事、網、書都是人們拓寬眼界、提升認知最好的四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