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攝影首頁攝影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由 VR陀螺 發表于 攝影2023-02-07
簡介不同的是,他們的目標並非運營一家體驗店,而是用自己技術,讓現有的VR遊戲和VR內容可以打破空間的侷限,在有限的空間裡實現無限的行走

無限陀螺怎麼拆裝

VR世界的迷人之處在哪裡?自由、無拘無束、無限擴充套件。

然而諷刺的是,受限於硬體和技術,以上的幾點在現有的VR體驗中不但無法完全實現,反而給人一種無法忽視的約束感。於是,隨著市場和使用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空間中自由行走成為了VR體驗絕對的趨勢。

近日,VR陀螺採訪了一支同樣想要在大空間領域施展手腳的初創團隊——位形空間。不同的是,他們的目標並非運營一家體驗店,而是用自己技術,讓現有的VR遊戲和VR內容可以打破空間的侷限,在有限的空間裡實現無限的行走。

憑藉“欺騙大腦”的重定向行走技術,他們成功插班Vive X

在VR行業中,具有計算機和遊戲背景的人不少,半路出家改做VR的也很多。但是像位形空間這樣,3人都是建築系畢業的高材生,還是讓人覺得頗為好奇。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據創始人之一的Derek介紹,團隊三人原本來自國內的天南海北,在英國巴特萊特建築學院就讀碩士時結識,並且共同參與到了“重定向行走演算法”這個課題的研究當中。隨著專案的不斷完善,這項技術對於大空間VR體驗的推動作用也愈發明顯。最終,三人決定將專案帶回國,同時成立了位形空間團隊。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重定向行走演算法(redirected walking algorithm)”這一名詞肯定會讓不少人感到陌生,但是說到The Void,VR行業中大概很少有人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這個被稱為“地表最強娛樂設施”的線下體驗主題樂園從2016年就開始研究如何打造最棒的VR體驗。目前The Void已經開設了7家體驗店,其中還包括和迪士尼共同設計的《星球大戰》VR體驗。而公司背後最重要的技術,就是自己研發的重定向行走演算法。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Derek告訴我們,這個演算法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人腦對空間的感知是不準確的,而人天生就是會原地繞圈的一種動物。比如,當我們在森林中迷路時,或者眼睛被蒙上時,會發現自己走不了直線,而且總是會回到原地。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由於VR頭顯託管了人的視覺,反而給了研究人員“投機取巧”的機會: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引導人們行動的路徑,可以讓我們身體在有限的空間中打轉,大腦卻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中。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在The Void的案例中,大空間的場地被設計成一個圓形的空間,玩家以為自己在一個很大的場景中活動,但實際上只是在房間裡繞來繞去罷了。

這種對於空間的利用的設計自然是建築師們的拿手好戲。據瞭解,除了The Void自研的方案以外,從高校中走出並且可以真正商用的重定向行走演算法,目前也就只有位形空間。同時,相比一些需要牆壁輔助、或者對場地大小有高要求的方案,位形空間的技術不需要任何外界的物理輔助,而且最小4*8平米的範圍中就可以運用。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這項非常具有潛力的技術也獲得了HTC Vive的關注。目前位形空間已經順利入駐Vive X第三期,並且獲得了來自HTC的加速資金。Derek還笑言,自己是在第三期團隊開營過後的第一天才見到Vive X深圳的負責人,並且當即敲定了合作,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插班生”了。目前,團隊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參展經歷,曾參與2017英國創意教育展、巴特萊特建築學院B-Pro Show畢業展、2017深港建築雙年展等。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大幅降低大空間VR成本,1-2周可完成地圖轉制

團隊談到,位形空間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方,服務於VR內容,尤其是面向VR大空間這一塊。這也是為何三人在英國學成之後果斷回國的原因:國內的VR線下體驗市場,包括大空間技術的迭代節奏都要比國外快,而且成本相對較低。但國外高校的研究能力更強,有不少能夠進行商業化、市場前景不錯的的專案,重定向行走就是其中一個。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在位形空間位於Vive X的辦公室中,記者體驗了Vive上的demo。

在第一個demo中,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黑白色調的世界,四周都是層層疊疊的樓梯以及走廊。我可以在其中隨意選擇想要去的方向,同時周圍的景象也會隨之改變,感覺就像是在真實的建築物中行走一樣。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第二個demo則是團隊和蛇口街道辦合作打造一個體驗。和剛才較為壓抑的氛圍不同,這個體驗以白色為主色調,更加明亮且具有科技感。同樣的,我也彷彿置身於一個無限高的空間內,能夠探索不同的方向。這裡面的樓梯還具有升高的功能,可以將我傳送到不同的地點。同時,這個體驗主打的是蛇口街道文化的介紹,當我走到不同的地點時,會觸發不一樣的模型和光影效果,還有畫外音進行解說。

總體來看,這兩個體驗相對比較簡單,但也非常直觀的展現出了所謂的“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無限行走”這一概念。我所處的物理房間僅有4*8平米左右大小,但是在戴上Vive後,的確會覺得自己在一個無限大的空間中爬樓梯與行走,能夠去到許多看起來十分遙遠的地點。

考慮到目前大空間VR的侷限性,位形空間方案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在記者體驗過的大空間專案中,幾乎都採用了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1:1的大小匹配,即現實空間有多大,你在VR中所處的空間就有多大。這就導致我們的VR體驗是直接受到現實環境的影響和限制。比如在柱子比較多的場地中,需要專門的人員陪同防止玩家撞上;還有一些體驗店則採用了1:1。5的移動比例,然而在誇大了虛擬地圖的同時也增加了玩家眩暈的可能性。

同時,現在普遍採用的OptiTrack方案,雖然理論上可以做到無限的空間延伸,但是成本相當高昂,每100平米的空間,光攝像頭就需要花費30萬元左右。這對於運營方有著非常大的壓力。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位形空間的方案讓使用者在及其有限的空間中可以非常自然的體驗到無限的範圍。其沉浸感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使用者忘記掉物理環境的束縛,真正投入VR。同時,相比光學鏡頭,採用Lighthouse或者一體機自帶定位系統進行定位的方案也能大幅降低成本。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當然,在現場體驗重定向行走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些比較容易齣戲的地方,比如Vive所帶的長長的線纜時不時會絆到腳,以及由於在一個較小的場地中來來回回走一個“8”字,時間久了之後還是會感受到眩暈。

線纜的問題可以透過一體機和無線套件、揹包電腦來解決,但場地的佈置對於這種無限行走的效果影響非常大。Derek表示,受限於一代Lighthouse的範圍,4*8平米其實並不是理想的最小面積。如果搭配第二代Lighthouse或者OptiTrack,就可以實現更好的效果。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而團隊更加寄希望於大空間VR爆發之後,從體驗館發展到一個樂園的體量,比如說能夠在500平米的空間內進行設計,就能夠實現更加自然、更加沉浸式的體驗。

目前,團隊也正在和主題樂園以及遊戲廠商進行合作。在和客戶初步溝通之後,團隊就可以在1-2周之內根據需求製作出一個“速模”版本的地圖,大概地勾勒出地板、障礙物的規劃等,隨後對方可以再基於實際的遊戲內容來重新進行組合排列。

在這個過程中,的確需要遊戲內容方對遊戲關卡進行重新設計,但是現有的玩法、素材和怪物的路徑等都可以繼續使用。而新的地圖有70%是已經預先算好的,僅有30%需要實時運算,因此對於VR頭顯的效能要求並不高。

那麼對於多人的大空間體驗來說,重定向行走也能夠順利使用嗎?Derek表示,每個玩家都將擁有自己的一套座標系統進行計算,重要的是做好路徑的規劃。當兩人在物理世界中靠的太近時,系統就會生成一個虛擬的“鬼影”來提示玩家注意不要撞上。但是這套多人的系統仍然處於很初期的階段,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和完善,比如玩家會不會忽略鬼影?怎樣區別鬼影和真人?鬼影的角色應該如何設定?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細節。

樣板房參觀、培訓等同樣適用,未來將推出開發工具包

位形空間的這套技術除了可以用線上下VR遊戲的體驗之外,也可以在樣板房參觀、VR培訓中有所應用。比如,在目前用VR參觀樣板房時,只可以透過瞬移或者傳送門的方式來運動。而經過重定向行走演算法轉制之後,可以保證覆蓋75%以上面積。團隊將會基於樣板房的平面圖生成固定的路徑,讓使用者穿越到所有的房間中去。同時,還可以在路徑旁設定具有物理觸感的材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VR樣板房無法體驗裝修材質的問題。

32平米的無限大空間!這個90後高顏值海歸團隊做到了

雖然市場潛力很大,但團隊也坦言,目前也遇到了一些需要攻克的難點。比如,對於佈置了固定外設,如風扇、吊橋、震動地板等場地,就需要進一步規劃來適配演算法。同時,團隊現階段和遊戲、內容廠商進行合作的話,需要和對方產生很深度的關聯。針對這一點,位形空間希望能夠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推出開發工具包,自動化的生成地圖,以授權的模式盈利。

當然,還少不了競爭的問題。在和遊戲廠商的合作中,對方實際上是可以根據影片自己逐漸模仿出路線的,相似度甚至會達到80%以上。但Derek認為,雖然地圖可以山寨,但是在體驗上是無法超越原版的,因為團隊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可以保證具有半年至一年的技術壁壘。

在未來,位形空間希望自己的無限行走方案能夠稱為一個標準——正如電影有2D、3D、IMAX版本一樣,VR線下體驗也會擁有原地版本、1:1行走版本以及無限行走的版本。團隊希望無限行走的版本可以成為使用者的第一選擇,並且為廠商提供轉制服務。

2018年才開啟不久,大空間VR的熱度就顯而易見。但如果是將提供高質量VR體驗作為目標的話,實際上大空間在內容、體驗、玩法和價格上都還有相當多的提升空間。所幸,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團隊在針對這一領域進行創新,包括位形空間,包括VR陀螺曾報道過的Vive X中另一支提供大空間解決方案的團隊Antilantency(相關閱讀:1/5的成本實現Optitrack的效果!專訪俄羅斯VR公司Antilatency),還有許多已經小有名氣和已經落地的大空間方案供應商。相信在今年,我們將會見證更多、更好的產品的誕生

———————————

更多新鮮有趣的遊戲資訊,歡迎關注VR陀螺的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