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由 諸葛品歷史 發表于 明星2021-07-24
簡介從整篇詩歌分析,押韻程度不高,至少不是全部押韻,卻不影響這首詩的流傳度,結尾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堪稱神來之筆,所以有人說古代能稱得上“仙才”的只有三人,分別是曹植、李白和蘇軾

小何小何後面四字押韻

每當談論古詩,估計多數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唐代詩歌,畢竟唐朝有名的詩人多如繁星,經典作品數不勝數。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詩並非起源於唐代,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詩經》,據說是孔子整理而成,話句話說。

早在春秋之前,古人就已經開始吟詩,像“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優美詩句比比皆是。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遷客騷人以寫詩為樂,自然少不了相互學習、切磋,從而出現一批頗具名氣的詩人,曹植無疑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位。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縱觀整個魏晉文壇,比曹植優秀之人極少,稱他為獨領風騷也不為過。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對於那些才子來說,想讓他們對某個人心服口服,估計跟登天的難度差不多。恃才傲物的謝靈運,唯獨對曹植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曾毫不掩飾地表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雖然此話略顯誇張,卻足以看出曹植何等有才,詩仙李白也是曹植的小迷弟,對曹植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李白說道:“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意思是說,李白如果在曹植面前,都不敢高談闊論,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曹植。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曹操一生妻妾眾多,共給他生下25個兒子,曹植排行第四,他沒有二哥曹丕城府深,武藝比不上三哥曹彰,卻是眾兄弟裡才華最突出的一個,差點成為王位繼承人。平心而論,曹操最終傳位於曹丕是英明之舉,執掌曹魏江山以及駕馭群臣的能力,曹丕比曹植更合適。

即使曹丕繼位後,對弟弟曹植依舊不放心,時刻提防著他,甚至還逼著他作出《七步詩》,曹植不愧是天才,含著淚出口成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憑藉此詩,讓曹丕找不到殺他的理由,只好作罷。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一般來說,詩詞十分講究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曹植十六歲跟著父親出征北方時,曾寫下一首不太押韻的詩,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即他的頗具代表性作品《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此詩字裡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情壯志,可以看出曹植也想馳騁於沙場,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從整篇詩歌分析,押韻程度不高,至少不是全部押韻,卻不影響這首詩的流傳度,結尾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堪稱神來之筆,所以有人說古代能稱得上“仙才”的只有三人,分別是曹植、李白和蘇軾。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書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