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糞箕仔”和“簸箕炊”湛江人一臉懵逼的兩個詞

由 快樂每一天的生活額 發表于 明星2021-09-30
簡介有兩個詞在湛江和粵西地區出現,涉及到鄉村的兩種竹編器皿——“糞箕仔”和“簸箕炊”,當地人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廣東北部)都聽得懂

小粵撒什麼梗

有兩個詞在湛江和粵西地區出現,涉及到鄉村的兩種竹編器皿——“糞箕仔”和“簸箕炊”,當地人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廣東北部)都聽得懂。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農村家庭使用的必備農具糞箕,形狀像簸箕,又像筐,比簸箕深些,比筐淺些,中間提樑,一般用竹竿或柳條編成,拾起狗糞、牛糞、豬糞和其它牲畜糞便,用來做肥料。此後,農村土地上化肥不再短缺,糞箕也慢慢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但在許多農村,它仍可見到。

“糞箕仔”和“簸箕炊”湛江人一臉懵逼的兩個詞

鄉下的糞堆

從字面上看,糞箕仔似乎指的是一隻小糞箕,但實際上,它指的是一隻裝在糞箕裡的小孩。這句話常用來罵小孩子不爭氣,攪屎棍的意思,現在雖被廣泛使用,原意卻很惡毒。

從前,人們生活艱苦,科技落後,醫療保健差,經常發生兒童夭折的悲劇。成人將死去的小孩屍體用糞箕堆起來,提到坡上去埋葬,這種小孩一般是不能埋在祖墳裡的。所以,罵人的“糞箕仔”本意是詛咒人死,而死無葬身之地(在古代,詛咒常常被使用)。在廣東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罵人方式,比如廣州叫“糞箕掘”,茂名叫“糞箕(秧)”,意思就是這樣。

“糞箕仔”的本意雖惡毒,但經常被父母用來罵孩子,難道他們不忌諱嗎?那是民間習俗。從前,人們不敢對小孩子說好話,怕被鬼妒恨招來惡運,反而罵得越狠越毒,小孩子越走運。

“糞箕仔”和“簸箕炊”湛江人一臉懵逼的兩個詞

淘氣的小孩

而且“簸箕炊”是粵西地區一種家喻戶曉的小吃。箕子是一種扁平的竹編器皿,炊具是用來燒飯做飯的,北方人對炊具的字面理解很差,但“箕子”三字卻連在一起,在我們這裡,它是點心的名字。

箕炊在茂名的電白、高州、信宜、化州、湛江各區,遂溪縣、廉江市、吳川市、雷州市、徐聞縣等地都很流行。以用竹篾編成的箕斗為盛具而聞名,化州又稱“格鬥”或“箕斗”。

沿海岸向西的遂溪港門鎮、北坡鎮、草潭鎮、楊柑鎮等稱“白魚”(有別於有餡的白魚),湛江市區和廉江市稱其為箕炊,以廉江箕炊最著名。本字原為一米字一乙字,不能打字,暫以此字代之。

炊事作法:將磨成漿的米粉放在簸箕中,上鍋蒸熟,待一層熟後再逐漸加入,一般三層以上。等米粉完全熟了,用刀把它切成格子狀,然後在它的表面放上香油,芝麻和蒜蓉就可以了。

夏秋季,簸箕炊切成小方塊,撒上芝麻或配蒜蓉、醬油、花生油;冬春季節,簸箕炊切成小方塊,撒上辣椒醬炒香。還有人在米漿中摻入菠菜汁,做成綠色的簸箕炊。箕炊入口細膩而有彈性,柔軟而不粘牙,香味濃而不膩,那種味道吃過就讓人難以忘懷,箕炊這三個字一定會銘記在心。

在80、90年代,簸箕炊事是農村孩子們最奢侈的零食之一。購買簸箕炊不像購買其它小吃一樣要現金交易,沒錢也可以吃到簸箕炊,把自家米缸裡的米拿去找小販換,一斤米可以換一塊。父母親外出,只要米缸裡有米,就有簸箕吃。孩子們常常偷取大米來換簸箕炊,遭到大人的暴打。

“糞箕仔”和“簸箕炊”湛江人一臉懵逼的兩個詞

粵西有名的箕炊小吃。

因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當你是粵西人時,「糞箕仔」、「簸箕炊」這兩個字,是否曾在你的生活中出現?請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