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走進南海I號沉船內部,《閃耀吧!中華文明》繼續撥開海上迷霧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明星2022-12-09
簡介中華文明》繼續沿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探秘,廣東省陽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原南海I號博物館黨組書記、館長曾超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員李玉昆,泉州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陳建中三位專家助力解讀閃耀文明,一起走進南宋的古窯、海

古代南海國是現在哪裡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何雨婷

南宋時期,一艘遠洋商船——南海I號裝載著精挑細選的十幾萬件瓷器、百餘件金器、百噸鐵器,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港啟程,開始了它的航海之旅,可不久之後卻離奇沉沒於廣東近海,南海I號身上迷霧重重。

800年前那個冬天,這艘貨船為什麼沒能順利抵達目的地?南海I號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航海盛世在等待解鎖?11月4日晚,由河南衛視、優酷聯合打造,封面新聞媒體戰略合作的國內首檔文化探索紀實節目《閃耀吧!中華文明》帶著上期節目中留下的未解之謎,繼續深入考古第一現場,追尋寶船背後的貿易繁榮,對話大航海時代背後的東方智慧。

走進南海I號沉船內部,《閃耀吧!中華文明》繼續撥開海上迷霧

《閃耀吧!中華文明》劇照

航海技術領先世界

沉船真相撲朔迷離

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印證著宋代航海的盛況,當時世界第一大港——東方大港就在中國泉州,一艘艘巨輪從這裡出發,駛向一望無際的海洋。

據統計,近代沉船事故主要有四大原因:船體觸礁、惡劣天氣、船體質量問題以及船體相撞。在古代,沒有先進的水下探測裝置,觸礁是船難的一個最主要原因。

為了尋找南海I號沉船的真相,發起人陳坤和追光夥伴許丹睿拜訪了泉州的老船匠,參觀了1:1復原的古船模型,瞭解了這艘遠洋商船的結構原理。隨後,他們又探訪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一睹這艘800年前沉沒商船的真容,在右舷上發現了不尋常的線索。這會是導致南海I號沉沒的原因嗎?

走進南海I號沉船內部,《閃耀吧!中華文明》繼續撥開海上迷霧

《閃耀吧!中華文明》劇照

《義熙起居注》中記載“盧循新作八槽艦九枚,起四層,高十餘丈”,“八槽艦”就是將船體分解成了八個船艙,這裡指的是先進的“水密隔艙”技術。中國人發明的這項技術可以保證每個隔艙的獨立性,單個隔艙破損不會導致整船進水,極大地提高了船隻的安全性。

南海I號就使用了當時世界領先的“水密隔艙”技術。因此,從技術上講,右舷發現的小破損不足以導致這艘遠洋商船沉沒,那沉船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颱風,或是海盜?快來跟隨《閃耀吧!中華文明》節目一起觸控船體,感受百年文明帶來的震撼。

走進南海I號沉船內部,《閃耀吧!中華文明》繼續撥開海上迷霧

陳坤

水下考古碩果累累

航海盛世等待解鎖

800年前,南海I號輸掉了與海洋的博弈,載著滿倉珍寶沉睡海底,而中華民族的冒險精神並未被時光沖淡,一直傳承至今。南海I號考古計劃,也是一次勇敢的冒險。

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水下考古蹣跚起步,這艘寶藏古船就是在這個時候被發現的。南海I號沉沒海域能見度非常低,無法拍照、無法繪圖,考古工作寸步難行,從被發現到出水,等待了整整20年。

2007年,南海I號連同周邊附著的海底淤泥,被整體打撈出水,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中國水下考古史上的一次冒險,因為這種工作是沒有先例的。當長30米,寬10多米,連帶海底凝結物重達3000噸的龐然大物出水後,工作人員開始進行精細發掘的時候,他們知道,這場冒險迎來了勝利。

走進南海I號沉船內部,《閃耀吧!中華文明》繼續撥開海上迷霧

《閃耀吧!中華文明》劇照

船上除了107件金器、超17萬件瓷器和130多噸鐵器,考古人員還在淤泥中發現了絲綢蛋白,罐子裡發現了釀酒殘留物,此外還有遺存的鹹鴨蛋、羊骨、橄欖、楊梅……這些物件的發現對於復原南宋人民生活場景來說意義重大,如果沒有采取整體打撈的方式,這些珍貴的物品很可能就在水下流失了。

古人用這種悲壯的方式,把他們的一筆財富留給了我們。

南海I號還有多少秘密?11月4日晚,《閃耀吧!中華文明》繼續沿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探秘,廣東省陽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原南海I號博物館黨組書記、館長曾超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員李玉昆,泉州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陳建中三位專家助力解讀閃耀文明,一起走進南宋的古窯、海港,還原古代中華繁華的海上貿易!鎖定河南衛視、優酷、大象新聞,與陳坤一起探尋中華文明的閃耀時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