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基金前三季度波動幅度加大 銀行加強適應性管理嚴管定投

由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于 明星2022-12-10
簡介下步為進一步強化適應性管理,系統將實現客戶基金申購、定投等風險等級強匹配,客戶將無法購買超過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產品

基金定投投什麼型別的基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年內基金淨值波動加大,前三季度有18只開放式基金(非貨基)虧損超40%,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此前被譽為“避險神器”的基金定投也失靈了,不少投資人的定投損失虧損超過20%。

為了加強適應性管理,近期多家銀行釋出公告稱,為保護投資者權益,在基金定投扣款、快溢通自動轉入扣款發起時將增加風險等級判斷。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舉措或有助於及時更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避免糾紛,提高投資體驗。

低風險等級客戶難購買高風險產品

興業銀行近日釋出公告稱,將從11月8日起,對在該行購買的基金定投扣款增加風險等級判斷,若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已經失效或與產品的風險等級不匹配,興業銀行將不會進行扣款,直到客戶的風險等級結果恢復有效且與擬定投的產品風險等級匹配。

今年以來,部分銀行加碼代銷渠道“銷售合規性”,嚴格匹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基金定投產品風險等級,釋出調整基金定投業務規則。

8月,交通銀行釋出公告稱,從9月5日起,在基金定投扣款、快溢通自動轉入扣款發起時增加風險等級判斷,若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有效期到期或與擬購買的產品風險等級不匹配,該行將不會進行扣款。

據瞭解目前多數銀行都會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能力測評。11月7日當日,記者在一家大型國有大型銀行的APP上進行定投,經過測評風險等級為C1—保守型(最低風險承受能力),購買偏股型基金時就會彈出“風險不匹配警示函”,不論是定投還是購買都不能進行到“下一步”。提示顯示:“根據適當性匹配原則,最低風險承受能力類別的普通投資者不得購買高於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產品/服務。”

某上市城商行的負責人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我行根據監管要求不主動營銷客戶超風險購買產品,若客戶自行購買,則系統提示風險等級不匹配,並落實二次確認。下步為進一步強化適應性管理,系統將實現客戶基金申購、定投等風險等級強匹配,客戶將無法購買超過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產品。預計新系統將在今年年底上線。”

對於銀行嚴格匹配投資者和定投產品風險等級的原因,某股份行的市場人士告訴記者: “這是大勢所趨,其實這對投資者是一個保護。特別是今年行情波動較大,不少基金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虧損,一些投資者很難承受,因此有關的投訴也增多。在前期銷售環節進行嚴格的風險等級評判,不僅能夠更好的保護投資者權益,降低客訴率,還可以提高投資者的使用者體驗。”

前三季度基金虧損幅度較大

雖然相比一次性投入,基金定投的風險減弱了不少,但是在極端行情中,依然會產生較大的虧損,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投資人來說可能很難適應。

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震盪不斷,資料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年內分別下跌16。91%、27。45%、31。11%。這一行情表現,直接拖累了基金產品的經營資料。資料顯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共計虧損9102億元,與二季度受益於行情回暖、基金產品單季度盈利7000億元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加上一季度虧損1。36萬億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的年內利潤總額為-1。57萬億元。

虧損大戶是混合型基金,年內利潤累計虧損11237。32億元。此外股票型基金前三季度虧損6125。18億元。 前三季度共有18只開放式基金(非貨基)虧損超40%,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的身影。

“我從去年開始就定投了,到現在還虧損超過20%。其實我並不是一個新手,而是一個擁有8年投資經驗的老基民了,即使如此看著虧損還是覺得很難接受。目前定投了2只基金,一隻是醫藥主題的基金,一隻是港股基金,今年港股行情波動較大,我定投一度虧損還超過3成,最多的一個月虧了8萬塊錢。因此我覺得強化適應性管理其實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好事,有些投資者在賺錢的時候,體會不到虧錢的痛苦,因此把‘醜話說到前面’其實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敲警鐘。”一位基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據悉,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是國際資本市場普遍規則,其核心為將合適的產品或者服務提供給合適的投資者。此前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基金銷售機構應當按照證監會的規定了解投資人資訊,堅持投資人利益優先和風險匹配原則,向投資者銷售與其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強化投資者權益保護。

(統籌:馬春園)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