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讓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的故事,魅力何在?

由 hr小荷 發表于 明星2022-12-19
簡介故事,精彩在於情節和主題讀者能讀下去的慾望,在於情節,在於主題:發生了什麼事件,引起了主人公追求的目標路上受阻

何以笙簫默第一集劇情

我們幾乎都是在故事的陪伴中漸漸長大。小時候《嫦娥奔月》、《武松打虎》、《白雪公主》等故事,吸引著我們去聽大人講,或者去翻看帶圖的書

意會

故事內容。是故事或者說是故事書,幫我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直至成年,有故事的小說、戲劇、電影仍然是我們的大愛。

作家

席慕容

說:

“我們總是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但總有那麼幾個故事,會改變我們的人生。”

在故事中,有時我們會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時會與主人公一起去探索沒有去過的地方,有時會與主人公“合體”,與他同呼吸共命運。

故事何來這麼大的魅力?

讓我們想一口氣讀完、展望結局,直至閱罷

書,坐思良久,想出個子午丁卯,才算告一段落。

[美]加州大學寫作專案教師、擔任過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和威秀電影公司故事顧問的

莉薩.克龍

撰寫的

《寫作腦科學》

一書,為我們的問題作了詳細解答:何謂好故事?寫作者是如何寫出好故事的?

讓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的故事,魅力何在?

好故事,讓我們手不釋卷,想一直看到大結局。而糟糕的故事,卻對挑剔的我們沒有任何吸引力。

好故事這個目標,不但要寫作者奮力而為,也是讀者在書海中,最想尋到的“珍寶”。

01。故事,離不了4大構成要素

哈佛大學教授

斯蒂芬.平克

一段話,讓我們瞭解了自己為什麼需要故事來填充日常生活中的時段:

“虛構的敘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心理目錄表,上面收錄了我們將來可能面對的一系列致命難題和我們可以採取的應對策略及其後果。”

故事更像教科書,一定要從中教會我們什麼,或我們從中吸取什麼營養,才算是對我們投入的回報。

一個好故事,要求發生的事件要有影響力,讓某個人,涉千險越萬難,努力完成一個難實現的目標,在其實現過程中,又如何改變這個人的人生。

其中,故事要完整。要具備

故事情節(發生的事情)、故事主人公(某個人)、目標(故事問題,想完成的事情故事本身的實際內容(如何改變了他的人生)4個故事構成要素。

如小說《飄》,主人公郝思嘉,在南北戰爭前後,由一個無憂的公主變成一個內心強悍的女性,她的目標是不要再過窮苦的日子,要想盡一切辦法保住塔拉莊園。

讓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的故事,魅力何在?

這一目標的完成,讓我們知道,哭泣在困境面前一點作用都沒有,去解決問題、戰勝困難才是重中之重。郝思嘉正是給了我們這樣的一個學習範本。

好的故事,自帶教育意義,需要讀者去認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歷程,才能獲得真正的小說要表達的主旨。也正是這份意義,讓讀者更有興趣讀下去。

02。故事,頭彩在開篇

茫茫書海中,為何就相中了這本小說呢?厚厚一本書,一眼相中,那一定是有原由的——那就是開篇的魅力。

讀者

從頭開始讀起的,一個開頭,就沒有吸引住讀者的眼球,沒有喚起他對後面故事情節的期待之心萌起,何談讓他讀到結尾?

所以故事的開頭至關重要,特別是第一句話,要有魔術棒的功能,讓讀者見之,就被迷住,引之到一片森林,一個海島,一座城市,去尋寶,去探險,或來一場最熱烈的愛情。

有期待,才能完成讀者對故事的閱讀。

作者強調,

在第一頁,要給讀者備齊一個故事的三個基本資訊:這是誰的故事?這裡正在發生什麼事情?是什麼岌岌可危?也就是說,從第一頁開始,必須有某件事出現危機。

讓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的故事,魅力何在?

電視劇同小說一樣,開始就要抓住觀者的心。如《何以笙簫默》電視劇在第一集,是以兩位主人公在超市相遇開啟了故事,為什麼他們是那樣的目光對視對方?又為什麼互不言語?這一系列的為什麼,在其後的情節中一一展現。這是編劇先丟擲一個

“球”

——危機、懸念,讓觀者接住,然後再讓“球”運轉起來,它的路線,就是劇情的發展。

故事的第一頁,囊括進去一種危機已伏的認知,讀者就會迫切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閱讀的緊迫感讓讀者想一口氣讀完,了結一份急迫的心願。

03。故事,精彩在於情節和主題

讀者能讀下去的慾望,在於情節,在於主題:

發生了什麼事件,引起了主人公追求的目標路上受阻?又透過什麼事件,反映出故事主題的意義對讀者受用?

發生的事件,就是故事的情節。

在讀故事時,讀者通常被代入到故事中去,雖你還坐在家裡舒適的沙發上,但你的心早已隨主人公踏上去遠方的路程,他高興時你也歡喜,他落難時你也悲傷,完全合二為一的感同身受。

這樣的情節,一定要能帶動讀者情緒,融入其中,好的主題,要能引起巨大的共鳴方可。

書中說:

“中立性讓讀者覺得無趣,中立的敘事不僅偏離主題,還會削弱主題。”

所以情節、主題萬般重要,決定讀者的去與留。

主人公的目標、內心的掙扎糾結

,都要在情節中展現,在衝突中凸顯,這是讀者想讀到的內容,也是激起往下閱讀的興趣,

“接下來要發生什麼”

,讀者一向喜歡進行這樣的預測,讓人愉悅的多巴胺也在此諸多產生。

寫作者要構建有效的事件鏈條,讓每一個情節能講得通,與主題有關聯,不能跑題,而且要具體化,不可以籠統,它不是一句話概括:“他歷盡千險,最後終於迴歸故里,完成了母親的遺願。” 主人公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能達以目標的完成,這一系列的“千險”,即是故事須言之有物的

“物”

,才是讀者想要讀的內容,能夠感知到的東西。是“物”,讓讀者沉浸其中,忘了身外的世界喧囂。

好故事,有時文字無需漂亮,但它的內容一定是險象叢生,一波三折,扣人心絃,是內容佔了優先,吸引到了讀者,而精美文字對於故事只是輔助而已。

枯燥無趣是好故事的大敵,含糊其詞更不是好故事的戰友。所以當讀者碰到這樣的故事,肯定是一走了之,決不猶豫。

讓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的故事,魅力何在?

“如果……那麼……所以……”

清晰的因果關係,向來是故事的走向。發生了那麼多事情,應適可而止了,主人公已經到達終點站了。

也許結局,契合讀者的意,也許結局,讓讀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揮,但終究故事落幕,讀者從頭到尾陪了主人公全程,

有分離,這就是一個故事最想要的結果。

作者在書中說,

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看,故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就是,透過閱讀故事,我們可以安心地坐著,間接地體驗別人遭受的種種厄運,在這個過程中學得以驗,萬一有類似的毒箭射向我們,我們可以靈巧地躲開。

故事源於現實生活,又超脫於現實生活。一個個漫長的黑夜,伴隨著我們的是一個個好故事,我們看的是故事,可是故事給予我們的卻是內心的強壯與豐富。

願更多的好故事來臨,也願讀者寫出自己的故事,讓故事世界更加精彩紛呈,我們的閱讀領域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