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明星2023-02-03
簡介白琵鷺喜歡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的河流、湖泊、水庫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水淹平原、蘆葦沼澤溼地、沿海沼澤、海岸、河谷沖積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類生境,而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典型的洲灘溼地生態系統,大面積的保育區較好地避免了人為活

高峰什麼什麼

近日,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新濟洲溼地保育區發現了首批遷徙落地的白琵鷺。據統計,該批種群約百隻,這預示著新濟洲溼地即將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10月26日,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日常監控中發現了首批遷徙的白琵鷺。

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供圖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地處江蘇省長江段最上游,屬於典型的洲灘型溼地公園。該公園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全文告訴新京報記者,時值深秋,正是冬候鳥遷徙季,新濟洲溼地內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在新濟洲溼地越冬的白琵鷺共891只,佔東亞-澳大利西亞區域種群總量的5。77%。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2022年1月,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的白琵鷺。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供圖

白琵鷺是世界上嘴最長的鷺

白琵鷺是一種大型涉禽,全身羽毛白色,身長約85釐米。全身最顯著的部位就是嘴,長而直的嘴在末端突然變得扁平闊大,與樂器琵琶十分相似,因此得名白琵鷺。白琵鷺在鷺中嘴巴是最長的,它也被人稱為世界上嘴最長的鷺。又因長相動人、姿態優雅,被稱作“飛鳥美人”,現為荷蘭的國鳥。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荷蘭國鳥

白琵鷺。圖/IC photo

白琵鷺現屬於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世界上白琵鷺的種群數量約有6萬至14萬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物種。

據李全文介紹,白琵鷺大約於每年10月中上旬由北方遷徙至新濟洲溼地公園。按以往情況分析,大部分白琵鷺會棲息於子母洲、再生洲和子匯洲。“當前在子匯洲尾部監控已經觀察到了百隻白琵鷺,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有大量的白琵鷺及其他冬候鳥來到新濟洲溼地越冬。”

南京長江新濟洲溼地群是近百年來由沙洲和沙灘逐漸生成的陸地,是長江中下游洲灘溼地的典型代表,其獨有的長江中下游天然的物種基因庫,極具代表意義的生態系統和生態鏈,以及獨特的溼地景觀,使得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冬季南遷的重要中轉站、眾多水禽良好的棲息地,而白琵鷺就是這些遷徙水禽中的一種。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2022年1月,

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的白琵鷺。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供圖

白琵鷺用嘴在水裡來回掃動進行覓食

白琵鷺多在不深於30釐米的水邊淺水處覓食。主要以蝦、蟹、甲殼類、軟體動物、小魚等小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通常成小群,偶爾也單獨覓食。

李全文告訴記者,白琵鷺覓食不是透過眼睛直接捕食可見食物,而是一邊在水邊淺水處行走,一邊將嘴張開,伸入水中左右來回掃動,就像一把半圓形的鐮刀來回割草一樣。嘴張開嘴尖直接觸到水底,觸碰捕獲物時,即可捉住。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正在捕食的白琵鷺。圖/IC photo

“白琵鷺遷徙時常呈40只至50只的小群,排成一縱列或呈波浪式的斜行佇列飛行。休息時常在水邊成‘一’字形散開,長時間站立不動。機警畏人,很難接近,因此人工野外調查時較難近距離拍攝到清晰的畫面。”李全文說。

白琵鷺喜歡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的河流、湖泊、水庫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水淹平原、蘆葦沼澤溼地、沿海沼澤、海岸、河谷沖積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類生境,而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典型的洲灘溼地生態系統,大面積的保育區較好地避免了人為活動干擾,尤其冬天長江水位退去後形成的天然淺水洲灘溼地,大量的魚蝦等動物沉積在其中,為白琵鷺等鳥類提供了適宜棲息的場所和豐富的食物來源。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2022年1月,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的白琵鷺。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供圖

預計12月中旬,新濟洲溼地候鳥遷徙將達到高峰

今年長江流域水位較往年降低幅度較大,新濟洲溼地各洲水面位置有所變化。李全文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密切關注白琵鷺越冬棲息地的變化情況,同時也在關注花臉鴨(二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一級保護動物)等其餘候鳥的遷徙狀況。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花臉鴨。圖/IC photo

首批白琵鷺落地新濟洲溼地,12月中旬候鳥遷徙將達高峰

東方白鸛。

圖/IC photo

除了本次遷徙來的白琵鷺,10月中旬,工作人員在新濟洲洲尾水面也觀測到千隻左右的斑嘴鴨、綠頭鴨種群,“先遣部隊”抵達,標誌著今年冬候鳥遷徙季大幕已經拉開。預計12月中旬,新濟洲溼地候鳥遷徙將達到高峰。

根據往年觀測,約在12月份初,花臉鴨會大量遷徙到子母洲、子匯洲,去年最高峰時,花臉鴨在以上兩洲共觀測到23962只,花臉鴨體型較白琵鷺小得多,但如此大規模的花臉鴨“來襲”,白琵鷺也得乖乖“避其鋒芒”,全部搬家到面積更大的新生洲,和東方白鸛、普通鸕鷀等做鄰居。

全身黑色的鸕鷀除了捕魚之外,大多時刻都是晾曬翅膀,我行我素。東方白鸛常擺出一副高冷的樣子,有種“生人勿近”的架勢。白琵鷺一般自成團體,除了排隊掃蕩式捕食之外,就把頭埋進翅膀,“金雞獨立”式睡覺。各自陣營,互不干擾,構成一幅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李全文說,新濟洲溼地內洪泛平原溼地、沼澤地等區域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60種越冬候鳥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目前新濟洲溼地的花臉鴨、白琵鷺、普通鸕鷀、羅紋鴨、斑背潛鴨等5種水禽數量均超過東亞-澳大利西亞區域種群的1%。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