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明星首頁明星

孩子不聽話太心累?或是語言溝通不當,試試打破“否定式溝通”

由 奶嘴媽媽 發表于 明星2023-02-06
簡介其實很多的時候並非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的語言溝通不恰當——總是採用“否定式溝通”才讓孩子產生如此的情緒,為此家長應該試著去打破“否定式溝通”

孩子說心累是什麼原因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要,我不要;我就要那個玩具。”

“不可以,家裡面已經有很多那種玩具,不可以再買了。”

然後,就聽到孩子哭了並且哭的很大聲嘴裡面還一直叫著“我就要那個玩具……”

“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都說了不可以……”

昨天在逛商場的時候看到一對母子在玩具店裡面看玩具,孩子突然想要買一款玩具,卻遭到媽媽的拒絕,最後以媽媽不忍心看著孩子一直哭鬧而買了那款玩具收場。

在這個小插曲當中,也許在很多家長的眼中裡面也同樣認為是孩子不聽話,甚至一些家長也面臨同樣的境地進而認為孩子如此的不聽話真是心累。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很多的時候並非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的語言溝通不恰當——總是採用“否定式溝通”才讓孩子產生如此的情緒,為此家長應該試著去打破“否定式溝通”。

孩子不聽話太心累?或是語言溝通不當,試試打破“否定式溝通”

親子關係常出現的“否定式溝通”,你有嗎?

很多的家長可能還處於一臉茫然的狀態——哪裡有否定孩子什麼,我沒有啊。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親子之間的溝通很常存在家長否定孩子的現場,不相信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對話,看看各位家長有沒有和孩子進行這樣的“否定式溝通”,如果有的話,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在未來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少用或者是做到不用。

場景一:孩子不想要寫作業

孩子:媽媽,我不想再寫作業了!媽媽:那你想幹什麼?作業沒有寫完的話,你不許吃飯、不許睡覺!快點寫!

場景二:孩子生病,害怕打針

孩子:媽媽,我不想要打針,我害怕!媽媽:你不想要也得打啊,不可以不打!不打針病不會好!……

簡單的來說就是:當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或者是表達自己不滿情緒的時候,如果跟家長所預期以及規劃不相符的時候,父母往往都會以否定句式開始。

可是家長們知道嗎?這樣的做法實際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即使是表面的問題得到暫時的解決,可是孩子的負面情緒還在,甚至可能會加劇。這也就導致了家長眼裡的所謂的“孩子不聽話”。

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的不利的,各位家長需知。

孩子不聽話太心累?或是語言溝通不當,試試打破“否定式溝通”

親子溝通不暢問題,很嚴重

在2016年的一份《父母與子女溝通調查報告》,其中的資料顯示:

只有38%的家庭,是溝通和諧的;有41%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間存在很嚴重的代溝問題,甚至是無法溝通;有10%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溝通是單向的,甚至的雙向的“冷漠”關係,根本無溝通。這份調查報告中也顯示出:有68%的父母覺得自己還是很瞭解自己的孩子;11%的父母認為自己瞭解孩子,這兩類家長已經佔總數的79%。

孩子不聽話太心累?或是語言溝通不當,試試打破“否定式溝通”

可是心理學家卻認為:這種“瞭解”只是一種膚淺的、僅僅只是家長自以為的瞭解;每當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暢通的時候,父母對子女的所謂的“瞭解”,只不過是家長強加任務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完成了而已。

我們的知道:

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是孩子一生中可能是影響最深遠的人,可是根據這份調查報告我們可以發現竟然存在大概一半的孩子、家長是根本無法進行溝通的,這是多麼可怕。

出現這個問題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家長的“否定式溝通”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也就是所表現出來的“不聽話”。

打破“否定式溝通”,和孩子溝通不再有問題

對情緒進行消化

每一個人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情緒、整理自己的情緒,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孩子的年齡還尚小所以很多的時候儘管產生了一些負面情緒,他們都不太會表達出來,往往只會用語言:“我不要去學校”之類的話語來表達。

面對孩子的情緒化,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消化,簡單的說就是:

家長順著孩子說法、不要去否定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和他擁有一樣的情緒的,並引導孩子說出產生情緒的具體原因,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無意義的詞語,引導孩子先去直面情緒以及讓他們的情緒得到發洩。

比如說:當孩子說:“上自然課好無聊啊”的時候,家長絕對不能這樣接著說:

“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可以這樣接著說:

“寶寶,自然課很無聊啊,那你可以告訴媽媽,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家長需要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孩子的當時的感受,往往可以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瞭解孩子更多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孩子不聽話太心累?或是語言溝通不當,試試打破“否定式溝通”

和孩子進行提示性溝通

很多的時候,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難以管教;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的,孩子並非不懂事,只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沒有那麼考慮的那麼的全面亦或者是和家長所做的規劃不同。

當孩子提出一個提議或者是請求的時候,家長即使是不願意順著孩子,也不要直接的去否定孩子,家長可以適時的提示一下孩子,讓孩子改變他的主意或者是採用你所提出來的建議。

比如說,當在飯點的時間,孩子提出想要去超市的請求,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寶寶,現在已經到了做午飯的時候了。”此時孩子可能會改變主意這樣和你說:“媽媽,那我們吃完午飯再去好嗎?”

孩子其實對於未來的規劃、時間都是沒有太大的概念,非常容易“突然想做什麼”。這個時候,家長直接的否定孩子或者是說出下一步的計劃,反而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

但是,此時家長能夠給孩子一個提示,孩子就會順著這個提示,自己去了解,甚至是提出一個符合家長的心意的解決方法。

孩子不聽話太心累?或是語言溝通不當,試試打破“否定式溝通”

多用肯定的方式去表達否定

孩子對於語言是非常的敏感的,我們都知道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是非常的強的,此外還表現在對關鍵詞的提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肯定”與“否定”。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組對話可以參考借鑑一下:

孩子:“爸爸,我想去公園玩。”爸爸:“可以,等吃完午飯之後爸爸就帶你去。”孩子:“可是爸爸,我現在就想去了。”爸爸:“那我們走吧,但是一會餓了怎麼辦?爸爸身上現在可沒有錢。”孩子:“爸爸,那我們還是先回去吃完午飯再去吧。”

同樣的,家長也是在否定和拒絕孩子,但是父母先用肯定讓孩子感覺到被滿足,慾望和執念也會減少很多,那麼之後的溝通也會越來越順暢。

孩子不聽話太心累?或是語言溝通不當,試試打破“否定式溝通”

做一名合格的聽眾,不要對孩子“說教”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和孩子聊天,但是這個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家長對孩子進行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變成說教,那麼接下來的談話也是無意義的甚至會產生一些衝突。

所以,在和孩子聊天時可以對孩子所說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簡單的來說就是:家長需要做一名合格的聽眾,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溝通人與人之間的一道“橋樑”,家長需要學會和孩子溝通;此外家長也不要低估了語言對於孩子的一些影響,很多的時候父母的否定的語言促使孩子步入“歧途”;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語言用詞,儘量少用“否定式溝通”,多用“肯定式溝通”。

孩子不聽話太心累?或是語言溝通不當,試試打破“否定式溝通”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注:(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