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芮城黃河沿岸的抗旱史:祖祖輩輩皆盼水,當代大禹譜新篇!

由 佳想書屋 發表于 旅遊2021-05-06
簡介在大禹渡揚水工程建設的“大禹精神”的激勵下,芮城人民還大規模開展了平田整地,與水利工程進行配套,使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觀,實現了把黃土旱塬變成賽江南米糧川的宏偉夢想

大禹渡揚水工程的建造被稱為什麼精神?

在山西芮城禹王廟大殿的東南側,有一塊清代而立的遺存碑刻——《歷敘光緒初年荒早暨瘟疫狼鼠災傷記》,為後人再現了光緒初年旱荒災傷的慘烈史實。讀著碑文,筆者一邊啼噓不已,一邊又忍不住遙想起堯舜時期江河橫溢、洪水漫漶的悽慘史象。雖然那時的洪水嚴重威脅到華夏黎民百姓的生產生活,但到大禹汲取父親鯀的治水教訓,透過硫導洪水歸海,井然河道後,得以消弧洪患。然而隨著洪水退去,水位不斷下降,許多曾經飽嘗洪水浸淫的土地,卻又因為日漸沉降的水位而飢渴成了嗷嗷待哺的黃土旱塬。

芮城黃河沿岸的抗旱史:祖祖輩輩皆盼水,當代大禹譜新篇!

芮城縣黃河沿岸,正是這樣的地貌寫照,因為這裡地處山西省最南端,屬於黃土丘陵地區,南臨黃河,北靠條山,禿嶺垂疊,溝壑縱橫,塬高水缺,風多雨少,氣候乾燥,十年九旱。全縣1178平方公里面積,地面水不到一個流量。80多萬畝耕地,新中國成立前僅有水地1萬多畝,素有“旱疙瘩”之稱。或許有人會說:塬上乾旱,那為什麼不沿河而居,以解缺水之苦呢?

這話問得沒錯,更何況我們的祖先們就是“逐水草而居”,依傍著河流繁衍生息、發展壯大起米的,怎麼能不懂得這樣的生存之道呢?只因為流經芮城將近80公里的黃河,在舊社會幾乎年年氾濫成災,僅1943年一次大洪災,就把大禹渡附近10個村莊的土地衝了個精光,由此足以想見,祖祖輩輩居住在黃河沿岸的人民,不知道被黃河奪去了多少生命財產,才不得不逃避到了遠離河岸的黃土臺地上。

芮城黃河沿岸的抗旱史:祖祖輩輩皆盼水,當代大禹譜新篇!

降雨量缺乏的自然氣候,讓這裡的早災比水災更為嚴重。據記載,僅清朝年間因乾旱發生的大災荒就有18次,尤以光緒初年荒早災情為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大禹渡也依舊如此。面對著這樣艱難的生存環境,深受大禹治水精神影響的芮城人民,自古以來就沒有放棄過對抗和改造幹早的努力。在廣仁王廟的碑文中就曾經記載道,唐元和三年,龍泉人發明畦灌法,被收錄《水經注》中得以流傳。古魏鎮地前村的地皇泉導水工程設施遺存,也是芮城人民科學有效地利用泉水源改善生產生活用水的見證。

但是,由於舊時代的勞動人民受制於落後的技術水平,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常年為旱魔奴役的嚴酷生存條件,讓這一帶的廣大民眾守著從眼前流過的滾滾黃河,卻只能望河興嘆,世世代代忍受著幹早的煎熬,苦度著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饑饉歲月,祖祖輩輩皆盼水!新中國建立以來,為了解決黃土上的缺水現實,芮城曾經在60年代後期,特地請來專家進行了水源勘探,雖然打過上百座井眼,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芮城黃河沿岸的抗旱史:祖祖輩輩皆盼水,當代大禹譜新篇!

看來,在旱塬上密集打深井的辦法,並不是徹底改變乾旱現狀的出路所在。那麼,芮城人民用水的出路又在哪裡呢?當歷史的腳步跨入20世紀70年代,秉承大禹治水精神、勤勞智慧的芮城人民,在當地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向大自然宜戰,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千餘民工,翻懸崖爬溝坡,選擇最佳取水點,全縣人民齊動員,揭開了改天換地、引黃河水上高塬這令人蕩氣迴腸的偉大一幕。在四年的工程建設中,工程資金缺乏,原材料短缺,他們沒有辦法想辦法,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土法上馬解決施工難題,可歌可泣的事蹟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甚至有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工程技術人員經過日日夜夜千百次的試,一道道難關被攻克,一張張先進新穎的設計藍圖得以繪就,廣大幹部群眾就是以這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向黃河要水,歷經數年終於修建成了大禹渡電灌站。在大禹渡揚水工程建設的“大禹精神”的激勵下,芮城人民還大規模開展了平田整地,與水利工程進行配套,使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觀,實現了把黃土旱塬變成賽江南米糧川的宏偉夢想。

芮城黃河沿岸的抗旱史:祖祖輩輩皆盼水,當代大禹譜新篇!

如今,站在“龍頭神柏”下俯瞰佈局在神柏峪“馬蹄形“山窩裡的灌區工作場地,禹渡電灌站的全貌盡收眼底。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就是,這裡哪像是一處水利樞紐工程的工作場地呀,看看山清水秀、黃河環抱、花木蔥蘢、鳥語花香的景緻,簡直就是一處世外桃源般空靈受妙的人間仙境呀。而三處代表著大禹渡發明創造的標誌性建築物,就掩映其間。這不正是當代大禹們建造大禹渡揚水高灌水利樞紐工程的精神與智慧的生動寫照嗎?

黃河,這大自然之子的神奇偉力,讓意欲征服它的中華子民,從傳說當中的先祖鯀禹父子,一直到當下的大禹渡人,奮鬥了多少輩人!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當代的治水者,還是沒有摸透黃河的脾性,還是沒有真正讀懂黃河讖語一樣的流淌聲。但是,筆者認為,大禹的疏導之道,便是治理黃河的真諦,便是告誡後人對付這條泥沙之河的最佳辦法:要讓它流動起來,只有暢通無阻,才不會發生淤積,也就消弭了它所隱伏著的河患!

芮城黃河沿岸的抗旱史:祖祖輩輩皆盼水,當代大禹譜新篇!

我們要充分利用黃河的能量,造福民眾,富強國家,但是除了攔河造壩之外,就再沒有更適合這條母親河的科學辦法了嗎?智慧的芮城人民給我們做出了回答。他們讓黃河水上高塬,讓旱塬變成水澆地,但同時又順著黃河的水性,透過有節制按計劃的提水上揚工程手段,有效地利用黃河豐富的水資源造福人民,實現了改造自然、取利予民、惠濟蒼生的水利之夢,這是何等非凡的創舉!而且也找到了與母親河融洽相處的最佳辦法,這不正是對大禹精神的兼承與創新的偉大篇章嗎?

以上便是芮城黃河沿岸人民,一部恢弘浩蕩的抗旱史,經歷過前人的曲折,最終迎來了如今的太平,我們要學習前人和當代人的智慧,不斷去感悟、尋找和創造,天人合一才能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