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由 娛樂八卦內幕 發表于 旅遊2021-07-04
簡介庫斯圖裡卡的電影中常出現很多動物,他承認“這有點像費里尼”,因為“我需要有個馬戲團圍在身邊,不論是動物、人,或僅僅是那種感覺,這會為我想拍的電影創造出良好的氛圍”

太陽魔幻大馬戲好看嗎

從卓別林的黑白默片《馬戲團》,到拿下兩座奧斯卡獎盃的《大馬戲團》,再到痴迷馬戲的電影大師費里尼,一百多年的電影史中,馬戲團從未缺席過!色彩斑斕的馬戲團帳篷下,一匹馬從幾十米高的跳板上蹦下。地面上,小丑端著小魚缸迎接它。落地的瞬間,馬消失,魚缸裡多了一條金魚。

扛著肚子的小丑又從懷中掏出一朵花,輕輕一吹,花變成兔子,再吹,又變成小鳥。接著,獅子、大象、長頸鹿、斑馬紛紛出現,上天入地,好不熱鬧。這些畫面出現在7月21日上映的動畫電影《神奇馬戲團之動物餅乾》(以下簡稱《神奇馬戲團》)中。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這部電影由經典動畫電影《花木蘭》的聯合導演託尼·班克羅夫特執導,《尋夢環遊記》《神偷奶爸》的設計師卡特·古德里奇負責形象設計。電影講述了主人公歐文在家人的支援下,追求馬戲夢想的故事,並串起了一家馬戲團從輝煌到落寞又重回巔峰的過程。

幾個月前,好萊塢電影《馬戲之王》在全世界收穫4。34億美元票房。兩部和馬戲團有關的電影接連登上銀幕,拉回了人們對於馬戲團主題電影的記憶。從卓別林的黑白默片《馬戲團》,到拿下兩座奧斯卡獎盃的《大馬戲團》,再到痴迷馬戲的電影大師費里尼,一百多年的電影史中,馬戲團從未缺席過。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除了歡聲笑語,一無所有

在51歲的美國動畫導演託尼·班克羅夫特看來,創作動畫電影的過程,其實是變回小孩子的過程。他和三個女兒的童年,都和馬戲團有關。那是四十多年前,託尼的母親攢到一點錢,就會帶他和哥哥去看馬戲表演。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馬戲團經歷了“新馬戲運動”,不再只有單純的動物表演,還會加入有故事情節的舞臺秀,舞美、音效都有很大改進。看一場長達3小時的馬戲,成為很多美國家庭的週末活動。儘管馬戲門票不過幾美元,但對於託尼一家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

難得的體驗,成為他日後動畫創作的源泉。“我對馬戲團有非常溫暖的回憶。”坐在本刊記者對面的託尼,穿著襯衣、西褲,神采奕奕地聊著童年往事。組建家庭後,他也把看馬戲當作全家的親子活動。聊到興起,他拿過記者手中的紙筆,寫下最喜歡的馬戲團名字:玲玲馬戲團。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玲玲馬戲團成立於1886年,是世界三大馬戲團之一,被稱為現代馬戲團鼻祖。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好萊塢歌舞片《馬戲之王》,休·傑克曼飾演了玲玲馬戲團的創始人之一、充滿爭議的菲尼爾斯·泰勒·巴納姆。歷史上的巴納姆做過很多生意,經營過博物館、開戲院、辦選美比賽。

他善於製造噱頭,名言是“每一分鐘都會有一個傻子誕生”。他把猴子的頭和魚的尾巴縫在一起,宣稱是“斐濟美人魚”,又把長鬍子的女人、侏儒人、連體雙胞胎作為展覽物件。這些行為成了人們批判他唯利是圖的理由。1870年,60歲的巴納姆成立了“偉大的世界巡迴博覽會”馬戲團,並於次年春天在布魯克林做開幕表演。

當時,馬戲團有500位工作人員和200匹馬。1881年,巴納姆與國際聯盟馬戲團合作,創辦了“巴納姆和貝利馬戲團”。1919年,它和另一家馬戲團合併,玲玲馬戲團正式誕生。不過此時,巴納姆已經離世28年。但《馬戲之王》沒有將筆墨放在巴納姆的爭議性上,或是畸形演員的抗爭上,而是變成了一部閤家歡電影。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一些影評人認為《馬戲之王》浪費了一個可以深挖人性的好題材,“正能量”到不值得回味,相反聲音則認為歌舞片和馬戲表演一樣,生產快樂就夠了。電影學者劉宇清寫道:“馬戲應該給人帶來歡樂,藝術也一樣。好萊塢的高階爆米花電影,即使很多人認為不是藝術,沒有營養,實際上有很多可取之處。

所有觀眾都可以放心享用,聽歌、觀舞、做夢。這正是大眾電影的職責之一。”這也是部分馬戲團電影的使命。美國電影《大馬戲團》、法國電影《魔力大篷車》、前蘇聯電影《大象音樂會》等都沒有駛離這個軌道。

其中,1952年的電影《大馬戲團》為這類電影贏得了五項奧斯卡提名,併成功拿走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編劇獎兩座小金人。這部電影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展現花樣百出的馬戲表演,畫面中擠滿了馬戲團的後臺場景和生活細節,讓馬戲團帳篷變成炫目的奇幻之地。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玲玲馬戲團的85位人類演員、百隻動物演員和大量服裝道具被借用到電影中。《大馬戲團》當年的北美票房為1200萬美元,是美國年度票房冠軍。不過幾十年後,英國電影雜誌《帝國》把它評為史上第三差奧斯卡最佳影片獲得者,理由和人們對《馬戲之王》的評價一樣:除了歡聲笑語,一無所 有。

到了新世紀,馬戲團電影在製造歡樂的同時,也變成導演的技術實驗物件。2012年,憑藉《阿凡達》掀起3D技術革命的詹姆斯·卡梅隆,和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合作,以製片人身份參與電影《太陽馬戲團·遙遠的世界》的製作。這部沒有任何對白,依靠剪輯、慢鏡頭和3D技術渲染的作品,成為徹頭徹尾的奇觀電影。

談及創作目的,卡梅隆解釋道:“生活中,你無法與表演者一起站在舞臺上,也無法俯身向下,像雜技表演者那樣感受眩暈。”但電影和3D技術彌補了遺憾, 終於讓觀眾體會到眼花繚亂的感覺。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到處都是小丑”

馬戲團主題電影的關鍵詞,並非只有“閤家歡”“歡樂”與“奇觀”。依然有人試圖藉助馬戲團去表達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影評人賽人曾寫道:“關於馬戲團的電影,有很多都位於世界電影的頂端,如費里尼、伯格曼、庫斯圖裡卡等人的作品。它們常常遊走於命運的邊緣、在難以遏制的放逐意味裡,散佈著得過且過的凌冽。”

義大利名導費里尼和馬戲團的淵源常被人提起。他在口述自傳《我,費里尼》中回憶,7歲時偷偷離家,計劃和馬戲團待上幾個月,結果“被家裡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因而事蹟敗露,被拖了回去”。這位三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榮獲終身成就獎的電影大師,創作了大量與馬戲團有關的作品。

從處女作《賣藝春秋》(又名《雜技之光》),到巔峰期的《大路》《甜蜜的生活》《八部半》,再到後期的《羅馬風情畫》,不時閃現馬戲團的影子,他還為鍾愛的小丑拍了一部紀錄片《小丑》。費里尼送給太太朱麗葉塔·瑪西娜結婚十週年的禮物是電影《大路》。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瑪西娜扮演一位流淚的小丑,愛著並不珍惜自己的人,義無反顧地守著大篷車。以快樂為名的小丑變成了孤獨者,因為費里尼覺得整個世界“到處都是小丑”,他寫道:“小丑是人們自己奇形怪狀、走樣、可笑形象的鏡子,是自己的鏡子,永遠都在。”

在那部自傳式電影《八部半》的結尾,馬戲舞臺上,所有角色退場,留下童年的費里尼。北京電影學院鄭雅玲教授解讀道:“他的作品中將內心的矛盾和朦朧的意識,以一種隨意、靈活的方式表現出來。”費里尼則說,那個7歲的小男孩,只想成為快樂的馬戲團領班。

比利·懷爾德、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等導演都表達過對費里尼的欣賞和崇拜,前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裡卡更是他的忠實影迷。1994年,費里尼離世,庫斯圖裡卡甚至覺得這比推倒柏林牆的意義還要大。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庫斯圖裡卡的電影中常出現很多動物,他承認“這有點像費里尼”,因為“我需要有個馬戲團圍在身邊,不論是動物、人,或僅僅是那種感覺,這會為我想拍的電影創造出良好的氛圍”。但庫斯圖裡卡不像偶像直接表現馬戲團,而是化用馬戲團元素的引申意義。

比如魔術表演帶來的魔幻感,變為他作品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他電影中常出現的丑角則象徵怪誕、滑稽的小丑。正因此,人們賦予他的作品“馬戲團美學”的稱號。東北師範大學博士符曉認為:“馬戲團美學背後浸潤著庫斯圖裡卡對南斯拉夫政治、戰爭、民族和歷史的深刻思考。”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庫斯圖裡卡還很迷戀卓別林的《馬戲團》。電影中,流浪漢查理意外闖入馬戲團,成為臺柱,愛上馬戲團老闆的女兒。但女孩心有所屬,孤獨的查理默默離開。“每次看《馬戲團》的最後一場戲,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落淚。他孤獨地站在那裡,看著馬戲團的大篷車慢慢地消失在他的視線中。

卓別林懂得如何把喜劇和悲劇融合在一起,用笑中帶淚的方式感動觀眾。”庫斯圖裡卡說。銀幕之外,《馬戲團》的經歷也頗為曲折。拍攝過程中,劇組遭遇大火。

卓別林本想借此片從“流浪漢”角色轉型,但效果不好。卓別林最初憑藉本片獲得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提名,組委會又將他從提名名單上剔除,轉而授予榮譽獎。後來,卓別林在自傳中對《馬戲團》隻字未提。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馬戲危機

費里尼和庫斯圖裡卡之後,很難再見到痴迷於馬戲團的導演了。與此同時,馬戲行業遭遇危機。2017年5月21日,146歲的玲玲馬戲團在紐約完成了謝幕演出。其母公司菲爾德娛樂公司給出的理由是,觀眾人數持續減少,運營成本高昂。這也是眾多馬戲團面臨的窘境。

“三大馬戲團”的另外兩家日子也不好過。太陽馬戲團在2012年遭遇成團以來的第一次財務赤字,三年後,來自中國的兩家集團收購了其80%的股份。紐約大蘋果馬戲團則在2016年11月申請破產。來自動物保護組織的長期抗議,更加速了馬戲團的衰落。

2000年,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和其他動物保護組織起訴玲玲馬戲團,認為它對亞洲大象的處理違反了《瀕危物種保護法》。2011年,菲爾德娛樂公司因違反《動物福利法》,繳納了27萬美元的罰金。2012年,玲玲馬戲團在洛杉磯演出時,千餘位動物保護人士出街抗議。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2016年5月,玲玲馬戲團的標誌性節目大象表演退出舞臺,13頭大象被送到佛羅里達州的大象保育中心。這一敏感問題促使電影人必須做出取捨。《神奇馬戲團》在宣傳中多次強調電影不涉及動物表演,電影製作得到了美國動物保護協會的支援。

受訪時,託尼再次補充道:“電影中並沒有任何一個動物是真實的動物,都是人吃了餅乾變的。沒有人身自由或者身體受到任何傷害,也沒有出現籠子或任何對動物不好的行為。”《馬戲之王》也沒有出現任何動物的身影,變成一出華麗歌舞秀。

敏感的動物問題使創作者小心翼翼。當整個馬戲行業光芒暗淡,馬戲團在大銀幕上漸漸淪為喧鬧的背景。但作為一個創造歡樂、充滿想象的地方,託尼相信:“(馬戲團)和電影一樣,它帶來歡聲笑語,人們就像需要電影一樣需要馬戲團。”

截至記者發稿,《神奇馬戲團》上映1天,票房近1900萬元。豆瓣有736人參與評分,評分僅為5。4分。下方的評論大多為“適合親子看”“閤家歡”。有網友寫道:“表達了對當今馬戲團前景的擔憂,老版的馬戲團表演已經失去市場,未來何去何從?影片卻並沒有給出肯定答案。”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小丑之殤在電影中

查理

電影:《馬戲團》

導演: 查理·卓別林

扮演者:查理·卓別林

因為一個錢包的誤會,流浪漢查理被警察追趕。他一路逃到正在演出的馬戲團中。舞臺上,查理靈活躲避警察,被觀眾誤以為是馬戲表演,掌聲不斷。老闆留下了查理,希望他能幫馬戲團起死回生。很快,查理的喜劇天賦使他成為臺柱。他愛上老闆的女兒,但她卻喜歡走鋼絲的男演員。為了成全愛人,查理選擇離開。

卓別林的喜劇風格非常適合扮演小丑,因為他滑稽的動作、裝扮和啞劇風格,和馬戲表演中的小丑十分相似。卓別林試圖借本片轉型,從此前的流浪漢到有特定職業的小人物。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伯頓斯

電影:《大馬戲團》(1952年)

導演:塞西爾·B·戴米爾

扮演者:詹姆斯·史都華

十年前,醫生伯頓斯失手殺害妻子,此後便以小丑身份在馬戲團工作,但他從不敢卸妝。他是馬戲團的開心果,不僅逗笑觀眾,也不斷鼓勵馬戲團的其他演員。一場意外使馬戲團經理布萊特身負重傷,伯頓斯成功醫治了他,卻也暴露了身份,後被捕。出演這個角色的是好萊塢著名演員詹姆斯·史都華。當時,史都華已經憑藉《費城故事》《奪魂索》等成為炙手可熱的男星,並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但他依然接下了這個“不露臉”的角色。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傑爾索米娜

電影:《大路》(1954年)

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

扮演者:朱麗葉塔·瑪西娜

傑爾索米娜是一位輕微弱智的鄉下姑娘,總是無條件地付出信任與愛,卻得不到回報。母親將她賣給流浪藝人藏巴諾,傑爾索米娜扮演小丑。她對藏巴諾日久生情,問他是否會娶自己,鐵石心腸的藏巴諾毫不理會她的溫情。偶遇流浪藝人“傻瓜”後,傑爾索米娜和他互生好感,然而“傻瓜”卻被藏巴諾打死。

不斷受傷害的傑爾索米娜不吃不喝,被藏巴諾拋棄。她在一座小鎮孤獨辭世。義大利演員朱麗葉塔·瑪西娜飾演傑爾索米娜。她因多次出演天真善良的底層小人物,被稱為“女卓別林”。瑪西娜是導演費里尼的妻子,費里尼去世四個多月後,她因肺癌離世。在她的葬禮上,小號手毛羅·莫爾扮演了小丑傑爾索米娜。

《馬戲團》: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馬戲團電影!電影史中從未缺席

哈維

電影: 《傷心小號曲》(2010年)

導演:阿萊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

扮演者:卡洛斯·阿雷塞斯

哈維生於小丑世家,因西班牙內戰而失去父親。痛苦的他只能扮演哭泣的小丑。哈維愛上了雜技演員娜塔莉亞。她的男友塞爾吉奧是馬戲團的團長兼笑臉小丑,常常對娜塔莉亞拳打腳踢。

為了保護心愛的女孩,哈維與塞爾吉奧發生衝突。後者破相,再也無法在孩子面前表演。而哈維被警察追趕躲了起來。最後,哈維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舉槍在街上一路掃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