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佛教小故事13:觀音菩薩向自己禱告,求人不如求已!

由 信仰之美 發表于 旅遊2021-05-11
簡介”佛印說,“她也像凡人一樣禱告呀

觀音殿求什麼

佛教小故事13:觀音菩薩向自己禱告,求人不如求已!

在宋·蘇軾《問答錄》中,記載了蘇東坡與好朋友佛印之間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天,兩人去一座寺院遊覽。走到前殿時,看見兩尊神態威猛的金剛神像,東坡就問道:“這兩尊金剛哪一尊更重要呢?”佛印隨口答道:“自然是拳頭較大的那一尊!”當到了後殿時,他們看到了觀音手持念珠。東坡就問:“觀音既然已經是菩薩了,為什麼還要數手裡的念珠呢?”佛印說,“她也像凡人一樣禱告呀!”“她向誰禱告呢?”“她向觀音菩薩禱告呀!”“她自己不就是觀音菩薩嗎,為什麼還要向自己禱告呢?”佛印道:“這就叫求人不如求己嘛!”兩人同聲大笑。

評語:

“求人不如求己”出自於《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央求別人不如自己努力。蘇東坡與好友佛印之間的一段對話看則幽默,實則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一是學佛其實就是修自己。

佛教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其中自覺是基礎。自覺就是自己要覺悟,沒有自己的覺悟,就不可能覺他,更談不上覺行圓滿。因此,學佛首先是“自修自悟”、“自食其力”。而不能天天只念佛求佛,不從自己身上下功夫,不然一切都是徒勞。

二是要懂得有因才有果。

佛教的因果觀認為,“依因感果,果又成因,如影隨形,報應不爽。”這是因果必然聯絡一個重要內容。你自己做的業、你起的惑、你受的報,得你自己去消,釋迦牟尼佛也難以替你消災,求人不如求已。

三是要清醒地認識到有付出才有回報。

儒家說:“不患無位,患所以不立。”對一個人來說,他能不能有成果,能不能有好的福分,固然與機遇和別人的幫助分不開,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厚德方能載物,每個人身上都有無窮的寶藏,只要你深挖了你自己的潛力,只要你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你一定能取得成功。

佛教小故事13:觀音菩薩向自己禱告,求人不如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