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由 晨之論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8-25
簡介黃庭堅說:“有個叫吳無至的人,做無心散卓筆,大字小字都好寫,然而學書法的人還是喜歡用諸葛筆,把手放在桌子上寫小字,所以喜歡吳師傅筆的人就少

晉唐時代用什麼毛筆

中國人用毛筆的歷史非常悠久,雖有秦將蒙恬發明毛筆之說,但是1957年,河南信陽長臺關就出土了戰國楚墓中的毛筆,可見它的歷史更為悠久。當然,最初的毛筆形式非常簡單,只是將筆毫捆紮在筆桿上而已。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毛筆的製作越來越精良。張懷瓘的《書斷》中記載。王獻之得到韋昶製作的毛筆,嘆其“絕世”。到了宋朝時,毛筆家族又發生了大的分野。以宋代四大書法家中的蘇黃為例,他們所喜歡的毛筆就大相徑庭。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那麼,蘇東坡與黃庭堅用的毛筆有何區別?

一 蘇東坡:“諸葛氏獨守舊法,此又可喜也”

據明人婁堅《學古緒言》卷二十:“宋時筆工稱宣城諸葛,然蘇、黃之論似微不同。東坡於諸葛之外,頗稱程奕及吳說父子,且謂散卓筆非諸葛不能制。自餘筆鋒譬如著鹽曲蟮,作字有筋無骨。而山谷極稱吳無至無心散卓,且雲試使人提筆去紙數寸,欲左右皆能如意則諸葛敗矣。似又以懸腕枕幾而分,非筆之通論也。”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蘇東坡非常喜歡“有心”短鋒的諸葛筆。蘇軾《筆說》贊說:“近日都下筆皆圓熟少鋒,雖軟美易使,然百字外力輒衰, 蓋制毫太熟使然也。……唯諸葛氏獨守舊法,此又可喜也。”又說:“本朝宣州諸葛氏筆,擅名天下久矣。縱其間不甚佳者,終有家法,如北苑茶、內庫酒、教坊樂。”蘇軾流放嶺南後回都城,在叔靜家用到諸葛筆,非常高興地說:“今日於叔靜家飲官法酒,烹團茶,燒衙香,用諸葛筆,皆北歸喜事。”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這種諸葛筆用“纏紙法”製成,毫健心圓,自魏晉以來已經聞名天下,唐代的雞距筆便是諸葛家族的典型製作。宋代又稱為“三副筆”,其特點如歐陽修所說——“緊心縛長毫,三幅頗精密。硬軟適入手,百管不差一”!這種纏紙筆,筆毫約三分之二藏於管中(“大概筆長寸半,藏一寸於管中, 出其半,削管洪纖與半寸相當”),副毫是三層,一百根裡面挑不出一根差的!許多仿製的諸葛筆雖然用功,但“草野氣終不可脫”,可見諸葛筆製作的精良!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六品堂 毛筆書法練習水寫布套裝 毛筆字帖水寫紙仿宣紙空白卷軸大 文房四寶毛筆練字帖成人學生

¥

29。9

京東

月銷234

購買

二 黃庭堅:“試提筆去紙數寸書,諸葛筆敗矣”

黃庭堅也稱讚過諸葛筆,說它“鋒雖盡而心故圓,此為有輪扁斫輪之妙”。然而相對於諸葛筆,黃庭堅更喜歡“散卓筆”,這主要是因為有心短鋒的諸葛筆不利於懸腕寫大字,而散卓筆則寫小字大字均適宜。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黃庭堅說:“有個叫吳無至的人,做無心散卓筆,大字小字都好寫,然而學書法的人還是喜歡用諸葛筆,把手放在桌子上寫小字,所以喜歡吳師傅筆的人就少。但是如果叫學書法的人試著提起筆來寫,那諸葛筆就敗了。”(“有吳無至者,……做無心散卓,小大皆可人意。然學書人喜用宣城諸葛筆,著臂就案,倚筆成字。故吳君筆亦少喜之者,使學書人試提筆去紙數寸書,當左右如意,所欲肥瘠曲直皆無憾。然則,諸葛筆敗矣。”)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吳無至是晏幾道的酒客,黃庭堅曾經多次同他飲酒並稱贊他制的毛筆:“今都下筆師如蝟毛,作無心棗核筆,可作細書, 宛轉左右,無倒毫破其鋒,可告以諸葛高、李展者,侍其瑛也。”散卓筆筆心不纏紙且筆毫較長,便於寫大字,能左右如意、隨心所欲地表現曲直、粗細的筆法,而諸葛筆筆鋒的伸縮性及表現力有一定的侷限。這是黃庭堅推崇散卓筆的原因。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在《跋東坡論筆》裡,黃庭堅進一步指出諸葛筆的缺點,他說:“東坡平生喜用宣城諸葛家筆,以為諸葛之下者猶勝它處工者。平生書字,每得諸葛筆則宛轉可意,自以謂筆論窮於此。見幾研間有棗核筆,必嗤誚,以為今人但好奇尚異,而無入用之實。然東坡不善雙鉤懸腕,故書家亦不伏此論。”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黃庭堅手札精選(一函一冊)

¥

342

京東

購買

三 蘇黃用筆差異的原因

蘇東坡不喜歡散卓筆,說它是時人好奇尚異的產物,沒有實用價值(“妄出新意,形制詭異”,“不經師匠, 妄出新意”,“如著鹽曲蟮,詰曲紙上”,“今人但好奇尚異,而無入用之實”),他認為散卓筆鋒軟無心,形制怪異,有虛鋒漲墨等毛病。(“若用今時筆,立虛鋒漲墨,則人人皆作肥皮饅頭矣”)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但是黃庭堅更喜歡散卓筆,受蘇軾批評時他說:“此徐偃筆也。有筋無骨, 真可謂名不虛得。”出乎蘇東坡意料的是,入管淺、出鋒瘦長的散卓筆在書法界的發展突飛猛進。蘇軾在流放八年後回到中原,發現士大夫都用散卓筆寫字:“買筆於市,皆散軟一律。”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那麼,怎樣看待蘇黃對毛筆的這種不同喜好?它與兩人的執筆及書寫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諸葛筆鋒短毫硬,適合寫小字。蘇東坡寫字時多三指單鉤,枕腕寫小字(“側臥筆”),所以用諸葛筆比較合適,這一點也得到黃庭堅認可(“諸葛筆,著臂就案,倚筆成字”)。然而,宋代以來高桌高座的書寫方式逐漸取代此前席地低案的書寫方式,這種方式的書寫多“懸腕雙鉤”,筆鋒大體垂直紙面書寫,再加上毛筆書寫大字逐漸更受人們歡迎,這種情況下筆頭短的諸葛筆不利於左右揮灑,因此散卓筆的流行自然就不足為怪了。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瞭解蘇黃所用毛筆的差異,是理解晉唐筆法的關鍵:魏晉人多用硬毫寫小字,大字從唐代開始逐漸流行,寫大字要用較軟的羊毫。要寫出“多力豐筋”的字該怎樣“用軟”?在這方面顏真卿做了“起收藏鋒”等勇敢的探索,成為王羲之身後最偉大的書法家。用軟毫寫大字的藏鋒、絞轉等筆法,開拓了書法的新世界。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說的:“宋四家書風,皆出魯公。”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黃庭堅的《經伏波神祠詩》《松風閣詩》及草書《諸上座草書卷》《廉頗藺相如傳》等書法風格與他喜歡的瘦長筆鋒或羊毫筆頗有關係。黃庭堅書法中伴有的微小擺動,尤其是豎畫或撇畫的收筆部分往往帶有波動,更應是蘇軾所稱“著鹽曲蟮”“虛鋒軟熟”的瘦長鋒筆觸所為,可能是由筆鋒柔弱及絞轉提按所造成的。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徐邦達先生在《談古代書畫鑑別》中說:“筆的有心無心問題,是值得我們加以注意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晉人王珣《伯遠帖》,用的是一種吸墨不多轉側不太靈便(折筆處往往提起再下)的勁毫,為後世書中所沒有見過的,是最為特異的了。僧法極(智永)《真草千字文》,有些頓筆處有賊毫直出,也是特種制筆的緣故。唐代孫過庭《書譜》,僧懷素《苦筍帖》、顏真卿《祭侄文稿》、杜牧《張好好詩》等,大都是使用一種堅硬而看來吸墨不太多的有心筆。唐人萬歲通天摹《王氏一門法書》中好多粗肥的字,還表現出開叉的筆劃,就是因為諸王書原跡用硬筆又吸水不多的緣故。”

從蘇東坡與黃庭堅愛用的毛筆來看,“晉唐書法”有何訣竅?

現在總有人喊著要恢復魏晉筆法,認為魏晉筆法失傳以後書法就退步了,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晉唐筆法是硬毫單鉤筆法,是小字露鋒筆法。宋代以後高桌高座、懸腕雙鉤,用軟毫寫大字,要玩轉軟的羊毫還用魏晉的硬毫筆法行嗎?想體驗魏晉筆法,還是試試用纏紙筆舉腕單鉤書寫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