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竇氏,東漢第一個外戚勢力的登場與覆滅

由 不明山人 發表于 旅遊2021-08-31
簡介當劉炟死後,竇皇后晉級成為竇太后,活動兄長竇憲,弟弟竇篤、竇景把持朝政,換了一個外戚的身份,竇氏再度崛起

漢朝竇家怎麼滅亡的

竇氏,始於西漢文帝竇太后。

東漢竇氏,始於竇融,是竇太后弟弟竇廣國的七世孫。竇融高祖父時,竇氏遷居扶風平陵。

王莽時,竇融以強弩將軍司馬的身份參加過對翟義、槐裡之亂的鎮壓,妹妹是新朝大司空、王莽從弟王邑的小妾。

後來,竇融又跟隨王匡東征,與劉秀大戰於昆陽城下——劉秀在昆陽天神下凡一般的表現,他是親歷者。

更始政權進入長安後,竇融帶著部下向更始大司馬趙萌投降,被任命為校尉,後來又被趙萌舉薦為鉅鹿太守。

竇融作為政治老手,對更始政權能否建立穩定統治還充滿疑問,因此不願意東出就職——此時的關東太不安定。

但在長安,更始功臣太多,派系紛爭,也是是非之地。竇融權衡之下,選中了河西走廊這塊地盤。

竇融的高祖父曾經做過張掖太守,而從祖父則擔任過胡強校尉,從弟此時正擔任武威太守,竇氏在河西頗有根基。

於是竇融向趙萌請求出任河西,最後透過趙萌說動更始帝劉玄,竇融被任命為張掖屬國都尉,舉家西向。

竇融到了河西,與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厙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交結互保。

更始政權垮臺後,竇融被眾人推舉為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

竇融就職後,重新整合了河西的郡級官吏,梁統、厙鈞、史苞、竺曾、辛肜瓜分了五郡太守職位,原先的武威太守馬期、張掖太守任仲,由於孤立不黨而被解除職務、排擠出河西統治集團。

隨後,很好玩的是,竇融仍然以都尉的身份居屬國,兼職監察五郡而已。

那麼,河西的政治,在此時,實際上類似於聯邦制,五郡太守高度自治,竇融是聯邦領袖。

在大一統時代,這是搞分裂,但在當時天下未定之際,竇融在河西的割據,保證了河西的安定繁榮發展。

竇融和眾太守,練兵守邊、發展農業、和合諸戎,為河西走廊的深度開發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可以說,竇融做了一個經營帝國邊境的完美榜樣,只可惜,這同時也意味著地方勢力的膨脹,與中央集權格格不入。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是劉秀,也不是每一個封疆大吏都是竇融。

後來,劉秀漸次掃平關東群雄之後,竇融表態擁護劉秀的中央政權,並做出了歸屬於統一政權的實質讓步,相當於竇融主動接受了劉秀集團的併購。

而竇融集團也因此躋身東漢政權的第一大非控股股東——劉秀家族是控股股東嘛!

而且,河西竇融集團不同於普通的功臣集團,他們在河西積累的財富基本得到保全,比有錢,河西幾大豪強顯著強過南陽和河北豪強。

竇融入朝後,也成為平衡河北、南陽豪強的一大勢力。天下稍稍平定之後,劉秀就不允許功臣居三公之位,但竇融從建武八年就任大司空,直到建武二十年,受大司徒戴涉舉薦不當之事牽連,三公被罷免。

但不久就加位特進,代陰興行衛尉事,兼領將作大匠。

光武一朝,竇氏榮寵不衰。

漢明帝劉莊即位後,竇融的侄子竇林因為徵西羌出了差錯被誅殺,兒子竇穆又因為驕奢,與其他兩個兒子竇宣和竇勳一起死於獄中,竇氏陷入了低谷。

但竇勳生了一個女兒,取名

竇某

,後來成為漢章帝劉炟的皇后,還有一個女兒,做了貴人。

當劉炟死後,竇皇后晉級成為竇太后,活動兄長竇憲,弟弟竇篤、竇景把持朝政,換了一個外戚的身份,竇氏再度崛起。

竇憲是個混不吝。

首先,竇家錢多得花不完。其次,雖然竇勳、竇宣、竇穆、竇林先後死於非命,但整個竇氏家族仍然是無可爭議的貴族。暫時的失勢只是相對於馬家、陰家而言,跟皇權關係不夠密切的,見到竇家仍然要繞著走。

這種環境里長大的竇憲,是不懂得民間疾苦的,甚至尋常官員的無奈他也體會不到。

當妹妹竇某成為皇后之後,竇憲立即就囂張起來,他曾經試圖以極低價賤買沁水公主家的地,沁水公主感覺惹不起,就由他了。

後來,劉炟自己發現這塊地成為竇憲家的後,勃然大怒,大罵了竇憲一通,放了一句狠話:“國家拋棄你竇憲就像拋棄一隻死老鼠一樣。”這才嚇得竇憲把地還給了沁水公主。

那麼,當竇某晉身皇太后,新皇帝是個10歲的小屁孩時,竇憲就更加肆無忌憚。

當年,竇憲父親犯法的時候,謁者韓紆曾經審訊竇勳,竇憲懷恨在心,就讓賓客把韓紆兒子殺了。

都鄉侯劉暢和竇太后勾搭上後,很受竇太后信任,軍國大事常常諮詢劉暢的意見,竇憲擔心劉暢分權,又派人把劉暢刺殺了,然後嫁禍於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

但這事,一則殺了竇太后的相好,竇太后很生氣,二則連同刺殺韓紆兒子的事,激怒了士大夫集團。

宗室與士大夫合力,加上竇太后也要教訓竇憲一下,劉暢遇刺案最後被徹查,真相大白,就是竇憲乾的事。

不過,這時候,竇太后又要保護竇憲,把他關在宮裡許多天。然後,竇憲想出了一個主意,伐匈奴將功贖罪。

士大夫們都反對,事實上當時北匈奴的威脅也極小,打未必是最佳選擇。

但士大夫只有建議權,決策權還牢牢掌握在竇太后手裡,最終竇憲得到了他想要的——出征匈奴。

匈奴和漢武帝之後任何一個時期的匈奴一樣拉胯,竇憲追擊匈奴到燕然山,斬首一萬三千級,俘虜及後續投降者二十萬餘人。

不得不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勝利,霍去病都沒做到過,戰爭的收益比很高。

但客觀事實是,當時的北匈奴苟延殘喘而已,不比北境的烏桓、鮮卑強大。

霍去病漠北之戰,是兩個超級大國的決戰,竇憲燕然山之戰,不過是俄羅斯打打喬治亞這種角色。

而巨大的收益不能抵消他為了個人政治生命悍然發動戰爭的不正當性,

竇憲的勝利,實際上是東漢帝國的失敗

——中央政權失去了對各方勢力的控制力,失衡是最可怕的。

竇憲戰勝歸來,被任命為大將軍,封二萬戶侯。竇憲辭掉了封邑,換來了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的權力突破。

此後,三四年間,帝國一直在竇氏的控制之下。

如果竇氏來得晚一點,他們可能統治得更久。

但很可惜,漢和帝劉肇人小鬼大,是個天才狠角色。

劉肇公元88年即位,十歲。

兩三年後,十二三歲,就有了把權力收歸己有的念頭。劉暢遇刺案的徹底審查,背後不無小皇帝的身影。

竇憲北征匈奴後,公元90年被封為大將軍。

公元92年,劉肇就策劃了奪權。

劉肇先把哥哥,原皇太子劉慶調進京城,然後透過劉慶得到了班固的《漢書-外戚傳》,從外戚傳中找到了靈感。

隨後,劉肇與宦官中常侍鄭眾商定方案——劉肇的團伙非常小,但也因此非常機密。

時機則選定在竇憲第二次北征匈奴剛回來時。

竇憲再度獲得勝利,班師回朝,風頭無兩。劉肇派遣大鴻臚前去郊外代表自己迎接,隨後竇憲等人入宮謝恩領賞。

就在竇憲入宮後,劉肇調動執金吾、五校尉帶領禁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把竇憲逮捕,而竇憲安插在禁軍中的心腹將領,像也早就被定位,此時一併被誅殺。

而斬首行動打掉竇憲可能的武力反抗之後,竇景、竇篤及其他竇氏就成了砧板上的肉。

不久之後,竇憲、竇景、竇篤都被遣返歸國,並逼令自殺,而此前依附於竇氏的政府官員也多被誅殺,比如著名的班固就在其中。

嗯,竇太后某還活著。

謀劃、保密、突擊、擒王,劉肇真是個天才陰謀家。

但劉肇也因此釋放出了一個妖孽,宦官登場了。

鄭眾不是妖孽,他忠於劉肇,沒做什麼惡,但鄭眾是差生班裡出了個尖子,後來的宦官,將一次次證明,差生班裡,出渣子的機率一定高於出尖子的機率。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寫簡明中國政治史,這是一個有時好玩、有時嚴肅的公眾號,每早六點,廁上一觀,可通天地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