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由 鄉村與城市遺產 發表于 旅遊2021-09-04
簡介康熙年間,因救災有功,由國庫出資,在西古堡南、北門外各加修甕城一座

西古堡怎麼讀

西古堡村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暖泉鎮,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由於社會動盪,百姓流離失所,西古堡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當時四方而來的老百姓選擇在此築堡。到了清代達到了最為繁盛階段。康熙年間,因救災有功,由國庫出資,在西古堡南、北門外各加修甕城一座。以後西古堡便集“古城堡、古寺廟、古戲樓、古民居”四大文化奇觀於一體,是古蔚州800處莊堡中最為獨特,儲存最為完好的一例,被譽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200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民俗研究和建築藝術等價值。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西古堡四周由黃土夯成的土城牆圍成,黃土都是就地取土,這樣土城牆建成的同時護城河也就形成了。在一通康熙十五年(1676)《重修地藏王菩薩廟宇碑記》碑文中有記載:“暖泉西古堡南門甕城,自鄉耆年老,60歲以上的人董汝翠建立地藏王菩薩廟宇以來,迄今三十餘載。”董汝翠建立地藏殿的年代是清入關不久,因而可推算西古堡南甕城修建於明末清初。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據暖泉鎮老人們回憶,西古堡可能建於明嘉靖年間,最初由大戶張家以及其他村民共同修建而成。原來只有堡牆、南北堡門及護城河,沒有甕城,主要是為了就近保護暖泉街市和便於街市民眾一旦遇襲可儘快避居城堡。據傳,有一年全國遭遇 “南水北蝗”,饑民成災。董汝翠開倉放糧安撫災民不計其數。災後朝廷對其嘉獎,由國庫出資,在西古堡南、北門外各加修甕城座。至康熙年間,甕城修建完成。西古堡甕城由此而來。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西古堡為暖泉鎮三堡之一,與中小堡僅一巷之隔,可迅速就近轉移並保護暖泉鎮市民遇襲躲入。南北設兩座堡門,堡門均向東方開門,因為東為四方之首,南北分別配有兩座翁城。堡內是一條青石鋪成的南北主大街,該街長227米,明清時期建成並儲存完好的古民居分佈在街的兩側。主街東西共有三條巷子,東南方向有一口官井,總體形成了“國”字形建築格局。堡中最短的巷子只有6米,最寬的街道有8。4米,最窄的巷子只有1。5米。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沿東、西、南三面堡牆根設有一圈小路,最寬達8。4米,窄的也有5米。此設計不僅可以避免堡牆坍塌或滑坡造成房屋損壞,更重要的是當敵人進攻,牆根下有足夠的空間可供守衛人員的調動和運輸供給。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複雜的巷道網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迷惑和震懾敵兵的作用。一旦敵人進攻城裡,守軍也可以透過開展巷戰儲存實力,等待援兵。這種巧妙的佈局具有很強的防禦功能。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清朝初期,西古堡甕城內建了六座廟宇,分別是地藏寺、鬼王殿、十閻君殿、三義殿、馬王廟以及觀音殿。還建有一座戲臺,同時設鐘鼓樓各兩座。現在古堡大部分儲存了原貌。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西古堡村歷史街巷特色為青磚路、黃土路,街巷狹窄,街道高低錯落,縱橫交織,奠定了傳統村落的空間形態基礎。街巷兩側院落依坡就勢,參差錯落,古色古香,與自然地勢一起構成了西古堡富有韻律和變化的街巷景觀。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中國傳統村落——河北張家口西古堡村

現存傳統民居院落中較大的連環套院5所(亦稱九連環院)、小巧規整的古四合院49所、有觀賞研究價值的古民房246間。堡內建築規格較高的古民宅主要分佈在東北、東南和西南三部分。東北部分以樓房院為主,包括張家大院、董家祠堂、蒼竹軒等。近20所院落100多間房屋均有不同的磚鏇門或平木門相聯相通。東南部是九連環院,九個院落規模較大,有三處主院,還有碾房院、長工院、車馬院等。西南部也有一處九連環院落,當地人稱“西大院”。這處大院的特點是不但院院相通,屋屋相聯,而通街通巷的大門就有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