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南匯鎮|建制鎮歷經百年,如今已併入王江涇鎮

由 正春和 發表于 旅遊2021-11-06
簡介上圖照片為南匯供銷社招待所舊址

上海南匯是郊區嗎

文 | 難看吳頭

南匯是秀洲區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因為我參加工作後曾經去蹲點推廣農村家庭財產保險,時隔三十多年,如今也成了念想之地。近日,突發奇想,與從小生活於南匯的陸海興先生攜伴重訪舊蹤。

南匯鎮|建制鎮歷經百年,如今已併入王江涇鎮

上圖照片為南匯老宅。

南匯地處嘉興東北角,與嘉善、江蘇黎裡交界,大約在明末清初形成集鎮,民國時置鎮。當時有2間碾米廠、120多間商鋪,郵政代辦所等,是當時浙東北重要的集鎮。規模與鳳喈橋、塘匯、東柵相當,屬於嘉興中等鄉鎮,建制鎮也歷經百年,如今已併入王江涇鎮。

人民公社開始時,南匯曾經作為中心集鎮,轄棲真、荷花、田樂、澄溪等部分合並稱為東風人民公社。

我剛參加工作那陣子,嘉興的財力相當貧乏,交通落後的程度是當今人們難以想象的。嘉興市區的馬路上基本是腳踏車與行人的天下。那時去南匯辦事,要坐輪船,算是出差,還有幾毛錢的補助。我記得在環城路與勤儉路交叉口輪船碼頭侯船,要經過塘匯、馬厙匯、澄溪,最後才抵達南匯鎮,俗稱南匯班。

每天南匯、嘉興對開,早晨出發,中午停頓,嘉興到南匯辦事,當天是回不來的,晚上都要住宿於當地。

南匯鎮|建制鎮歷經百年,如今已併入王江涇鎮

上圖照片為南匯供銷社招待所舊址。右邊房屋為吳建榮老家。

八十年初,剛改革開放,沒有吃喝風,出差都要自掏腰包,比較節儉。我記憶猶新的是,出門前首要任務就是給農行南匯營業所的老周師傅打個電話,吩咐一下,有幾個人到南匯,希望他幫助蒸點飯、中午臨時搭個夥,按規定付費。

因為輪船大約12點左右到南匯,已過了飯點,沒其它地方可以解決午餐。而住宿更簡單,當初還沒有身份證,出差憑單位介紹信到供銷社招待所登記即可就寢。

那時南匯相對郊區其它鄉鎮來說有點規模,一般的鄉鎮只有信用社,而南匯不但有信用社,還有農行營業所。現在信用社、農行在鄉鎮都稱呼變樣,鳥槍換炮,改為支行了。當然功能、人員、規模都不一樣,這些屬於題外話了。

當時兩家單位相連於一起,營業所在東,信用社位西。分工明確,營業所管鎮上集體以上單位。信用社面向鄉村廣大農民。沒有衝突,更談不上競爭,有點行政色彩,兩個單位稱得上是兄弟單位。

南匯鎮|建制鎮歷經百年,如今已併入王江涇鎮

上圖照片為南匯老街中大街及老宅。

信用社負責人我已忘記了,而營業所牽頭人是老周師傅,叫周春鑫。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瘦個子,操南腔北調口音,是農行的老資格信貸員,業務熟練又精通。由於我的工作變動,後來就沒有交集了。

直到上世紀未,我偶爾在南門附近遇到過已退休的老周,交談中才得知,他與女兒住一起。女婿與我工作聯絡較多,在絕緣廠保衛科工作,先後做過科長、副廠長,姓沈名國勳。

南匯供銷社招待所位於西大街,離市河橋10米左右,按形狀與式樣應該建造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模糊的記憶裡,屬於小鎮為數不多的豪華建築,三層樓房。一樓為供銷社商店。其中有爿南匯飯店,生意蠻是興旺。我與祖宙軍先生在此咪過小酒,那盆炒肉絲,量多味道又好吃。可惜現在總感覺吃不出那時的味道,常常回味。二樓已淡忘,估計是辦公室之類。而招待所設於三樓,當時條件設施極為簡陋,木床架子,竹幹上繫著蚊帳,窗臺邊置個寫字檯,臉盆架上擺著搪瓷臉盆,另加幾把竹殼熱水瓶。洗漱、方便要到集體公用廁所。

南匯鎮|建制鎮歷經百年,如今已併入王江涇鎮

上圖照片為沈家白場原址。

那陣由於剛參加工作不久,白天熱情高漲,走村串戶,忙於工作,不亦樂乎,可是到了傍晚,商鋪閉門,飯後街道冷清幾乎無人,就寂寞難熬了。除了到老街散步外,就是在市河橋上數來往的農船了,極為無聊。南匯除了供銷社商店、銀行、信用社外,另外就是市河南岸木器廠、綢廠等小廠作坊外基本沒有其它產業。

招待所路對面就是銀行同事吳建榮的家,吳是退伍老兵,進了銀行工作,住人民銀行大院辦公室後門的集體宿舍,一起住宿的還有周洪聲、俞金觀、黃光華、許永琪與許永林兄弟等退伍軍人。由於吳建榮家離招待所近,只要出差到南匯,晚上總能碰到他的父母。

經常聽他們自豪地講兒子的往事,以消磨時間,他的父親是南匯飯店的廚師。

招待所後不遠處就是鄉政府,而鄉政府東面有條小街,不長且窄,名字卻響亮,叫大弄,名氣蠻大的“南匯中學”的大門正對著那條大弄,它一度稱“嘉興九中”,號稱是浙北的”最高學府“。曾經辦過高中部,吸收了周邊荷花、田樂、澄溪的大批莘莘學子在此求學。

那時的校長姓鮑,是我高中同學鮑峰的父親。從校門出來左邊傍,有幢二層小樓,便是郵政所,樓下對外營業,樓上為宿舍,年青的王萍就在郵電所當話務員。

南匯鎮|建制鎮歷經百年,如今已併入王江涇鎮

上圖照片背景為南匯沈家花園假山。

就在南匯輪船碼頭對面,有塊場地叫沈家白場,與之相連的還有大廳、祠堂和花園,頗有規模。據說沈氏先人曾為嚴嵩的幕僚,後隱居於此。

目前60~70歲以上的老人至今還有印象,沈家花園內建有假山。為名石壘就,叫玉洞春。似乎比小南湖中的“舞蛟石”更為有名,受嘉興好多文人雅士欣賞並歌頌。以前是南匯人常去玩耍的地方。名石置於後花園,背有靠山,萬事如意。而門口的“大弄”傳聞是沈家出門上船的專用通道。

沈家白場旁邊,有個南匯人津津樂道的地方,那就是蔣正盛煙號了。生產的“芝蘭”牌菸絲,遠近聞名,在附近集鎮均設有分號經銷,還出口歐洲、日本和東南亞。在民國早期,“芝蘭”菸絲還榮獲過巴拿馬博覽會金獎。

我小時候常常看到一些老人拿著菸斗或捲菸在抽吸的場景。解放後公私合營,煙號併入供銷社,成了南匯煙雜門市部。當年蔣正盛煙號的工人劉光漢成了首任經理。令人稱奇叫絕的是老人家現已103歲,他的妻子也已101歲高齡,夫妻如此長壽,實屬稀罕。而老夫妻也健談,至今還時不時與晚輩們訴說煙號的前生今世。

南匯鎮|建制鎮歷經百年,如今已併入王江涇鎮

上圖照片為南匯市河。

我的老領導王明泉老先生,他在1958年停辦保險後不久就調南匯工作,先後在財稅所、鄉政府工作,擔任領導,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南匯。恢復保險後,我隨他去南匯出差,幾乎南匯人都熟悉,走在南匯街頭,點頭招呼直呼其名的人接二連三。他人緣好、關係多,雖然交通不便,因為辦事方便順暢,我們還是願意去那公幹。

至今還記得有廊下、小曲、鈕北和莫家旬村,以及梅家蕩。當然梅家蕩邊還是個國營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