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由 老三說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5-14
簡介)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直接的兇手),攻克圖倫城,但是,努爾哈赤原約諾米納率兵會攻圖倫城,而諾米納背約不赴(一個人要做事情之初,怎麼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相信你呢

薩爾滸滿語是什麼意思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葬於瀋陽清福陵。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清太祖努爾哈赤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出生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州左衛,其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都是明朝邊關守將。他的母親喜塔喇·厄墨氣是喜塔喇·阿古的女兒(阿突汗,即王杲,努爾哈赤的姥爺,萬曆三年,李成梁率軍攻打建州,王杲被擒,磔於北京。),喜塔臘氏生有三子:長子努爾哈赤,次子次為舒爾哈齊,幼為雅爾哈齊。

努爾哈赤額祖父覺昌安經常率部眾頻繁地進入撫順馬市,將本部所產的糧食、麻布等物品拿到馬市進行貿易,換回大批的女真人生產生活用品,並在每次入市中都得到明邊官的賞賜。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馬市是民族間交流的重要場所

建州左衛女真人在這一時期的農耕經濟發展,奠定了蘇克素護河部女真社會穩定的基礎。在此期間,覺昌安以明廷地方官身份,約束著部眾,使自己的屬下極少出現參與入邊搶掠事件,而更加得到明廷的賞識,繼而被晉升為都督僉事。

努爾哈赤十歲時,母親去世。母親死後,父親塔克世娶了海西女真哈達部首領王臺的女兒那拉氏(王臺(姓納喇氏,名萬,史稱萬汗,漢名王臺,明代海西女真哈達部酋長,哈達那拉是那拉氏一支,不同於葉赫那拉)。後母那拉氏對前妻所生的努爾哈赤等三個兒子非常刻薄。努爾哈赤十九歲時不得不分家生活,僅獲得少量家產。

十九歲的努爾哈赤帶著弟弟舒爾哈齊和雅爾哈齊依靠挖人參、採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撿木耳等方式為生。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明朝漢族對人參的追求非常瘋狂,人參貿易也佔據了邊貿的很大一部分

稍微大一點的時候,他常至撫順關馬市與漢人、蒙古人進行貿易活動。在此期間,努爾哈赤習得蒙古語,對漢語也有了基本的認知。努爾哈赤喜歡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自謂有謀略。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蒙古人與女真儘管有過沖突,但是最終結成了聯盟

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部隊。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號引城,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後期將領。祖上因躲避唐末變亂避於朝鮮,明朝自朝鮮內附。他們家從唐朝時就去了朝鮮(這個估計是他說的,這個沒有辦法證明),當時看來他實際是朝鮮人。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李成梁

萬曆初期,滅建州女真首領王杲、其子阿臺部,數次大敗插漢部、泰寧部速把亥。計殺海西葉赫部首領清佳砮、楊吉砮。在整個明朝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鎮守遼東30年間,率領遼東鐵騎先後奏大捷者十,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明朝的環境是培養不出這種人的)。但他位望益隆,奢侈無度,甚至虛報戰功,為言官所劾。(被人整了)

萬曆十九年(1591年)罷官。其後十年間,遼東邊備益弛。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復職,年已76歲。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李成梁錯將萬曆初年時由他獻議興建,已“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餘家”的寬甸等六堡,以“地孤懸難守”放棄之,盡徙其民6萬餘戶於內地,以大軍驅迫戀家之民,雖為時論所譴責,但使遼東再次出現安定的局面。

卒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90歲(聰明人善於保全自己,不管為人如何常享高壽),葬仰山之北(今北京附近)。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不可否認,朝鮮族是一個聰明的民族

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間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間的矛盾縱橫捭闔(就是在女真各部之間相互挑撥),以控制局勢。

當王杲(努爾哈赤的姥爺)與他的親信來力紅等人誘殺了明撫順備禦裴成祖後,震驚了明廷,隨即招致了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的嚴厲打擊。

明軍殺死了王杲的得力戰將來力紅等人,血洗了古勒城。只有王杲在來力紅等人的勸說下,戰前率家眷逃離了古勒城(來力紅是很忠心的)。王杲在逃過明廷軍兵的追殺後,逃到哈達部投奔了王臺,被王臺設計醉縛後押送明廷,被明廷處死(努爾哈赤的後姥爺出賣了他的親姥爺,他後媽就對他很差)。

在李成梁率明軍第一次血洗古勒城時,由於覺昌安父子事先得到明廷邊官的資訊,藉故離開了古勒城,返回了自己的祖居地赫圖阿拉城,才躲過了這場劫難。(此時努爾哈赤的爺爺和爸爸都是明朝朝廷的人)

王杲的兒子阿臺章京(努爾哈赤的親舅舅)得以逃脫,回到古勒寨。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如今的古勒城只有一片荒涼的土丘

王杲被明廷誅殺後,其子阿臺、阿海等人懷恨在心,誓與父親報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阿臺兄弟三人便集聚起昔日的部眾,重新修築了古勒城與沙濟城,操練部眾,隨時準備為父親復仇。阿臺率眾再次在古勒城興起後,覺昌安父子不得不像往日一樣,聽從於阿臺的調遣。覺昌安與阿臺是翁婿姻親關係(覺昌安長子敦禮的女兒是阿臺的妻子,愛新覺羅家開始的力量弱小,經常被攻擊,其父福滿束手無策,覺昌安安排兄長索長阿與董鄂部和富察部聯姻,才使家族得以倖存和壯大,後又於王臺、王杲聯姻。),因此,當阿臺掌管部眾時,覺昌安便不像往日在王杲帳下的光景,顯得自如了許多,他們會經常居住在自己的城寨中,各行其是,而不必終日職守在古勒城中。

此事被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尼堪外蘭並非本名,尼堪在滿語中是漢人的意思,外蘭是秘書,是當時他的官職,據考,他本名布庫錄)偵知,他立即派人騎馬到廣寧報告給了明朝邊關守將李成梁。遼東總督周泳早就聽說過古勒寨死灰復燃,併到過南關哈達部進行過尋釁,他正想同李成梁合計如何除掉王杲之子這個禍根。李成梁這時又接到了密報,鑑於這種局勢,遼東總督周泳決定派李成梁率秦得倚部,分兩路向建州右衛討伐。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影視劇中的尼堪外蘭

李成梁到了撫順城,先找到了尼堪外蘭,叫他當嚮導帶路。在尼堪外蘭的指引下,秦得倚破了沙濟城,殺死了阿海,然後李成梁部將古勒城團團圍住。因為此城依山據險,李成梁親臨督戰,明軍連攻兩晝夜,也未攻下此城。李成梁大為惱火,責怪尼堪外蘭。尼堪外蘭受到責備後,便親自跑到陣前,對著城門樓呼叫:“太師有令,殺死城主歸降的,任命他做本城城主。”這樣城中人心動搖。城樓上的一個兵卒私心上來了,一刀就刺死了城主阿臺,並大聲說:“我是城主了,開門投降!”

守城的兵卒一看城主已死,紛紛倒戈,並開啟城門。然而,李成梁破城後,自食其言,縱兵大肆屠殺城中老幼,結果無辜軍民2200餘人被殺。是時,因明軍圍城,建州左衛都督覺昌安到城中營救孫女,其子塔克世進城尋找其父,兩人也被困在城中。明軍破城後,縱火燒房,覺昌安死於火焚,塔克世也被官軍誤殺,父子均死於戰禍。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每個民族都經歷過屠城,漢武帝把三萬多人的侖頭城也殺光了

噩耗傳來,年方二十五歲的努爾哈赤本想起兵索報父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但勢孤力單,怎能與擁兵百萬的大明“天皇帝”交鋒?

無可奈何,努爾哈赤乃諉過於建州左衛圖倫城主尼堪外蘭,指責其唆使明兵殺害父、祖,奏請明臣執送。不料這一要求,竟惹惱了驕橫跋扈的明朝邊將,被視為無理取鬧,一口拒絕,並宣稱要於甲板築城,令尼堪外蘭為“滿洲國主”(這就是李成梁的計策,達到挑撥女真部族內部矛盾,相互制約的目的),因而尼堪外蘭威望大升,“於是國人信之,皆歸尼堪外蘭”,甚至連親族子弟也“對神立誓”,欲殺努爾哈赤以歸之(殺了他爺爺和爸爸,兒子如果來尋仇怎麼辦?把兒子也殺了啊。),尼堪外蘭則乘機逼努爾哈赤“往附”,儼然以建州國君自居。

努爾哈赤和他的弟弟舒爾哈齊在敗軍之中,因儀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在清朝存在的兩百多年內,每天在坤寧宮殺兩頭豬祭祀的神靈中,就有李小妾,以示不忘恩情,一直到清朝結束,從未間斷)。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坤寧宮

努爾哈赤歸途中遇到額亦都等人擁戴,用祖、父所遺的十三副甲冑起兵,開始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戰爭(要想戰勝明朝,首先就要各部團結一致,否則一盤散沙什麼也幹不成)。

他回到建州之後,派人質問明朝為什麼殺害其祖父、父親。明朝歸還努爾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殺了他爺爺和爸爸,還要殺他自己個,這種沒有誠意的安撫是不起了作用的,是個有血性的人都無法接受)。努爾哈赤重新收整舊部,有部眾有安布祿、安費揚古父子等,加之新收部眾額亦都等共有數十人。(就只有這麼一點點人,人不在少,在於團結一致,楚歲的三戶能亡秦也是這個道理。假如我們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會怎麼處理呢?說不是要接受明朝的東西,繼續做一個順民?那年努爾哈赤二十五歲。)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直接的兇手),攻克圖倫城,但是,努爾哈赤原約諾米納率兵會攻圖倫城,而諾米納背約不赴(一個人要做事情之初,怎麼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相信你呢?)。尼堪外蘭又預知訊息,攜帶妻子離開圖倫城,逃至甲版城。努爾哈赤攻克圖倫城後勝利而歸。

八月,努爾哈赤攻打甲板城。然而,先前背盟的薩爾滸城主諾米納見尼堪外蘭有明朝做靠山,勢力較強,便偷偷地給尼堪外蘭洩露了風聲,尼堪外蘭聞風輾轉逃往撫順附近的鵝爾渾城。努爾哈赤再度撲空,遂收尼堪外蘭部眾後而還。不久,諾米納與其弟鼐喀達約同努爾哈赤會攻巴爾達城,努爾哈赤深知機會來了,便佯許盟約。戰前,努爾哈赤請諾米納先攻,米納不從。這時,努爾哈赤便使用預定之計,輕而易舉地除掉了諾米納。(都說努爾哈赤沒有文化,但是實踐中鍛煉出的智慧未必比書本上的弱。)

萬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爾哈赤嚮明朝將領李岱駐守的兆佳城發動攻擊,取勝並生擒李岱。

萬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爾哈赤在對蘇克蘇滸部、董鄂部取得勝利之後,又劍指蘇克蘇滸部左鄰之哲陳部。努爾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打哲陳部界凡城,但因對手準備充分,努爾哈赤無所斬獲(並非一切都是順利的)。

當回師至界凡南部太蘭岡之時,界凡、薩爾滸、東佳、巴爾達四城之主率四百追兵趕來。瑪爾墩城之戰的敗軍之將、界凡城主訥申、巴穆尼等率先逼近,努爾哈赤單騎回馬迎敵。訥申將努爾哈赤馬鞭斬斷,努爾哈赤回馬揮刀砍中訥申後背,將其劈為兩段,又回身一箭擊斃巴穆尼。追兵見主帥陣亡,呆立一旁。努爾哈赤親自殿後,用疑兵之計與其部屬七人將身體隱蔽,貌似有伏兵一樣僅露頭盔。對方失去主帥,軍心不穩,又擔心有伏兵,因此不敢再追。四月,努爾哈赤再率綿甲兵五十、鐵甲兵三十徵哲陳部,途中遇界凡等五城聯軍八百。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努爾哈赤的五祖包朗阿之孫札親和桑古裡卸下身上的鎧甲,交給別人,準備逃跑(並非所有女真人都是英勇的,在於領導)。努爾哈赤怒斥二人後,與其弟穆爾哈齊、近侍顏布祿,兀凌噶四人射殺敵軍二十餘人。敵軍雖眾,但畏於努爾哈赤一方之勇猛,士氣大衰,紛紛潰逃。努爾哈赤追至吉林崖,大獲全勝。(以少勝多)

萬曆十四年(1586年),努爾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逃到明朝領地。努爾哈赤請求明邊吏押還尼堪外蘭,並將他處死(對於依附自己的人,明朝從來都沒有什麼信譽,不用說保護他了,很容易就出賣了尼堪外蘭。自己的利益要靠自己保護,依賴他人是不管用的。)。

萬曆十四年(1586年),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城,該城在天命六年(1621年)後金遷都遼陽後被稱為佛阿拉,即“舊老城”。(建立根據地是很重要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赫圖阿拉

萬曆十五年(1587年),努爾哈赤再攻哲陳部山寨,殺寨主阿爾太,又派額亦都攻打巴爾達城。

至渾河,河水因漲潮無法淌過,額亦都以繩將士兵相互連線,魚貫而渡(額亦都有很強的執行力,不會因為困難而退縮)。渡河後,額亦都夜襲巴爾達城,守軍沒有防備倉促應戰,額亦都則率領士兵奮勇登城。額亦都身中創傷五十多處,依然不退,最後一鼓作氣攻克巴爾達城。額亦都因此戰獲賜“巴圖魯”勇號。隨後努爾哈赤領兵攻打洞城,城主扎海投降。至此,哲陳部完全被努爾哈赤吞併。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影視劇裡的額亦都

萬曆十六年(1588年)九月,蘇完部長索爾果、董鄂部長何和禮、雅爾古部長扈爾漢率三部軍民歸附努爾哈赤,使其聲勢大震。(當你強大了後,你的力量會以幾何的倍數增長,但是首要的是要在最初的時候取得勝利並存活下來。) 努爾哈赤厚待來投之諸部首領,以索爾果之子費英東為一等大臣、將長女許配給何和禮、並收扈爾漢為養子,賜姓覺羅(實行聯姻、和親是滿族最後強大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崛起!

影視劇裡的五大臣

後來,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與努爾哈赤剛剛起兵之時的麾下猛將額亦都、安費揚古並稱“五大臣”,成為努爾哈赤政權中的中流砥柱。(為人成事一定要有肱骨手足,單打獨鬥永遠成不了事。)

費英東

其後,努爾哈赤再戰兆佳城,斬城主寧古親章京。同年,努爾哈赤攻克完顏(王甲)城,消滅了建州女真的最後一個對手完顏部。經過5年的征戰,努爾哈赤相繼征服建州5部。(這年努爾哈赤30歲)

在軍事與外務上,努爾哈赤制定了具體的方針、政策和策略。採取了“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即以撫為主,以剿相輔的方針。其具體內容有三:

一為抗拒者殺,俘獲者為奴。因納殷部七村諸申降後復叛,據城死守,“得後皆殺之”。額赫庫倫部女真拒不降服,努爾哈赤遣兵攻克,斬殺守兵,“獲俘一萬”,滅其國,“地成廢墟”。

二是降者編戶,分別編在各個牛錄內,不貶為奴,不奪其財物。原是部長、寨主、

貝勒

、臺吉,大都封授官職,編其舊屬人員為牛錄,歸其轄領。

三為來歸者獎。對於主動遠道來歸之人,努爾哈赤特別從厚獎賜。當他聽說東海虎爾哈部納喀達部長率領一百戶女真來投時,專遣二百人往迎,到後,“設大宴”,厚賜財物,“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賜役使阿哈十對、乘馬十匹、耕牛十頭”,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

努爾哈赤還採取了正確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遠,先弱後強,逐步擴大。他積極爭取與蒙古聯盟,盡力避免過早地遭到明朝的打擊,直到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以七大恨發動叛亂以前,沒有受到明軍的征剿,這極大地有利於統一女真事業的順利進行。充分發揮了軍事指揮才幹。他長於用計,重視保密,多謀善斷,議即定,定即行,出兵猶如暴風驟雨,迅不可擋,經常

以少勝多

,變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