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虛擬與現實:北宋第一“文青”

由 最愛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3-01-01
簡介方桌兩側的其他文士,或閉目養神,或拱手交談,他們身後的童子忙著撤換茶盞,一名彎腰站立的黑衣男子,像是大管家的身份,正在督促撤換茶具的童子手腳利索點兒

七尺高的馬叫什麼名字

雕欄玉砌環繞四周,一個角落裡,假山重疊半隱半現,樹木扶疏,生氣盎然,這是北宋末年汴京城裡的一處皇家園林。此刻,一個春日的午後,一場文人雅集正在這裡進行。

虛擬與現實:北宋第一“文青”

園子的中心位置,擺放著一張巨大的黑漆方桌。八個文士打扮的人物環桌而坐,左側一人獨坐一邊的白衣文士,應該是這場宴會的主人,他抬起右手,似乎對在座諸位說“請吃好喝好”,又似乎對他正對面穿綠袍的男樂工說“請開始演奏”。這名男樂工弓著腰,手執拍板或其他打擊樂器,準備開始他的演奏。而主人右手邊的文士,向左扭著頭,像是對著童子手捧的瓷盆裡漱口,這預示著宴會已經行程過半,接下來是飲茶清談的時間。方桌兩側的其他文士,或閉目養神,或拱手交談,他們身後的童子忙著撤換茶盞,一名彎腰站立的黑衣男子,像是大管家的身份,正在督促撤換茶具的童子手腳利索點兒。

虛擬與現實:北宋第一“文青”

趁著茶歇的空當,我們可以將焦點放到黑漆方桌上,看看宋人的茶點有多豐富。桌子上有兩行六盆盆栽裝飾,中間錯落放著蓮蓬蔬果,還有許多小碟子,似乎盛放著各式茶點。所有這些,將一張方桌擺得滿滿當當,琳琅滿目。每一位文士的前面,都有碗、碟、筷子、杯子、托盤等成套餐具。仔細一數,一共有十套餐具。八個文士,十套餐具,還有兩個人到哪去了?

虛擬與現實:北宋第一“文青”

循著談話聲望去,原來,還有兩個文士暫時離開了主桌,在古樹和翠竹間站立閒聊。不知道他們在聊些什麼,但從他們的站姿和表情來看,可以猜測他們的話題一定很有意思。你看,穿青灰袍子計程車人把他的登山杖都扛到肩上了,而穿白袍計程車人則半倚在古樹的虯枝上,右手捋起小鬍鬚,人生的閒適莫過於此。

虛擬與現實:北宋第一“文青”

與古樹翠竹掩映下的閒適對談相比,主桌正前方的茶童們正在忙到飛起。三名茶童和一名管家,圍繞著兩張小方桌,桌旁和桌上還有炭爐、燒水壺、木桶、梅瓶、茶盞等物。宋代的茶道,無論是器具還是程式,都在這裡得到完整地呈現。最中間的綠衣童子右手持銀匙,左手託著茶盞,這是最典型的點茶動作。另外兩名童子,一個負責燒水,一個負責擦拭桌子,連管家也加入幫忙溫盞,預先用熱水將茶盞燙熱。有意思的是,當別人忙到飛起的時候,最左邊的青衣茶童卻坐在圓凳上,一手端著茶碗,在這品茶。這突兀的一幕,頓時讓整幅畫有了一種徹底放鬆和閒暇的感覺。

虛擬與現實:北宋第一“文青”

儘管這幅畫名為《文會圖》,表現的是北宋文士聚會的場景,但觀看整幅畫,佔據畫面主體一大半的,其實是風景。

除了稀疏的翠竹,我們可以看到畫中一共有三棵枝繁葉茂的古樹。中間偏上的是一株柳樹,枝葉分明,畫家用極細的線條勾勒,配以柔麗的青綠色,線色相溶,搖曳生動。柳樹下的石几上,放著瑤琴、香爐、琴譜、琴囊等物,可見宴飲之前,文士們已經在這裡進行了詩樂交流。而兩名站立交談的文士身旁,是纏繞在一起的連理樹,分別為槐樹和七葉樹,枝幹遒勁,樹葉濃麗,疏密適當,極其自然。

虛擬與現實:北宋第一“文青”

這麼和諧、美好、精緻的場面,透過宋徽宗趙佶的畫筆,永遠地定格下來。而宋徽宗之所以畫這幅《文會圖》,是因為他的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文藝青年”。他追求那種“不問朝事,且飲且談”的理想生活,故用手中的筆,畫下心中所向往。

畫的上方左右兩側各有一首題詩,右側一首出自宋徽宗本人,左側一首和詩則出自其寵臣蔡京之手。這幅《文會圖》是宋徽宗仿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十八學士圖》而作,所以蔡京在和詩中強調“可笑當年十八士,經綸誰是出群雄”,意思是說唐朝的十八學士根本沒法跟大宋相比。拍馬屁的意圖實在太明顯了。總之,君臣二人就這樣陶醉在朝廷人才雲集、國家繁榮強盛的幻象裡,在繪畫與書法構建起來的虛擬世界中沉迷到底。

虛擬與現實:北宋第一“文青”

如今,這幅《文會圖》作為北宋文人生活場景的真實寫照,早已揚名天下。但我更願意把這幅畫當作一則寓言,它預示著宋徽宗將怎樣在自我麻醉的藝術世界裡走向末路。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個春日,這是多麼愜意的一場雅集,但這一切,轉眼成空,化為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