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首頁旅遊

列入國家機密的古老技藝遭遇失竊,烏金紙背後隱藏的古代智慧

由 歷史de邊角料 發表于 旅遊2023-01-23
簡介一、關於中國金箔起源的錯誤認知——中國使用金箔的歷史遠早於東晉在今天中文網際網路中,關於金箔在中國的歷史起源中,例如百度百科以及許許多多的文章中,都一致認為中國的金箔加工起源於東晉著名的藥學家和煉丹道士葛洪(公元3-4世紀左右)

五爺廟許願可以說嗎

列入國家機密的古老技藝遭遇失竊,烏金紙背後隱藏的古代智慧

在古代,中國人利用特定金屬的延展性創造出一種令人倍感驚訝的金屬加工技藝,他可以將金屬的加工厚度逼近極限——0。1微米。如果更直觀地理解0。1微米,或許可以這麼解釋:將古人加工後的這種0。1微米的金屬片,500張疊加在一起——它們整體的厚度與人的一根髮絲基本相同。

就像我們在

之前的文章

中介紹過的,曾經令國外科學家都驚歎不已而將之稱作“漢紫”或“中國紫”的顏料——

矽酸銅鋇

BaCuSi2O6

,這種最早出現在3000年前的春秋時期,由中國古人制備的合成顏料,曾在春秋戰國至東漢末年長達八百餘年的時間裡,被廣泛應用在陶俑彩繪、宮殿裝飾、陵墓壁畫等方面,但這種製備技藝最終在東漢末年的長期戰亂中亡佚。

從此這種人工合成顏料在人類歷史中突然消失,而當它再次被人類合成則要到1700年後。直到1987年,美國科學家在高溫超導實驗中,意外得到了作為副產品的這種顏料——矽酸銅鋇(BaCuSi2O6),美國人才驚訝地發現,他們的實驗產物竟然與3000年前春秋戰國時代所使用的紫色顏料完全一樣。震驚之餘,他們將之稱為“漢紫”或者叫“中國紫”。

外國的科學家被深深折服,但有些中國人卻充滿了深深的懷疑。

雖然已經有在秦陵兵馬俑、西漢壁畫、東漢陵墓等各種考古發現中,屢屢檢測出了這種珍貴的合成顏料,但很多人依舊不相信這會是古代中國人所能具備的驚人創造力。畢竟這種製備技藝已經失傳。就像我們文章一開始提到的令人驚訝的金屬加工技藝,如果這種技藝失傳了,僅憑描述恐怕依然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妄言,歷史上並不存在。

列入國家機密的古老技藝遭遇失竊,烏金紙背後隱藏的古代智慧

不過幸運的是,一開始提到的這種工藝不僅沒有失傳還得到了完美的傳承,加工出來的金屬製品,也是每一個人都很熟悉的——

金箔

。或許聽到這個答案,又讓很多人覺得不以為然,似乎

“他上他也行”

而這就是現實,對於某些人來說:

如果絕妙的古代技藝失傳亡佚,他們會認為它從來沒有存在過,就像漢紫的工藝一樣;

如果精湛的古代技藝傳承至今,他們又覺得它也不過如此而已,就像金箔的製造一樣;

與其說這是古代傳統技藝的傳承困境,不如說這是某些國人的認知困境,一無所知卻又狂妄自大。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就首先了解一下金箔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廣泛應用。

在之後的文章裡,我們會介紹用於製造金箔的最重要工具——

烏金紙

,這種被列入國家機密的傳統工藝,一度遭遇失竊。

一、關於中國金箔起源的錯誤認知——中國使用金箔的歷史遠早於東晉

在今天中文網際網路中,關於金箔在中國的歷史起源中,例如百度百科以及許許多多的文章中,都一致認為中國的金箔加工起源於東晉著名的藥學家和煉丹道士葛洪(公元3-4世紀左右)。

甚至在網際網路上存在很多關於葛洪發明金箔工藝的生動故事。

例如就有,

八仙過海

呂洞賓

聯合

葛洪

開創了金箔打製工藝的傳說,甚至由此而衍生出葛洪被金箔從業者敬拜為祖師爺的故事,而更進一步發展出關於乾隆七下江南的過程中,為了瞭解關於金箔神奇工藝的秘密,祭拜葛洪祠堂之類的故事,甚至逐漸形成了越來越完整的一整套故事鏈條。

列入國家機密的古老技藝遭遇失竊,烏金紙背後隱藏的古代智慧

然而,現實的

北京老山漢墓

考古結果,卻已經足夠有說服力地證明:我國金箔使用的歷史遠早於葛洪生活的年代,在葛洪之前的幾百年以前就已經出現。

2000年2月,考古部門對位於北京石景山區的老山駕校北側的山坡上,一座已經被盜墓者破壞的西漢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在這座墓葬中,考古學家在已經被破壞的墓室中發現了珍貴的西漢漆器,然而令考古學者更為驚喜的是,在這些漆器的表面竟然存在著原本認為起源於東晉時期的金箔裝飾,這些加工極為精細的金箔被用於漆器的裝飾貼金。

這一次的考古發現,不僅推翻了長久以來對於金箔起源的傳說故事,更是將中國使用金箔的歷史提前了近千年。

考古發現的西漢金箔不僅遠早於東晉,其加工工藝和精細程度甚至也遠遠超過東晉時期的金箔遺蹟。然而這也給歷史留下了新的疑問:中國金箔加工的源頭到底在哪?

與此同時,雖然這樣確鑿無疑的考古發現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在今天的很多關於中國金箔的歷史起源介紹中,卻只有極少數提到了關於老山漢墓的金箔歷史新證據。仍然廣泛認為金箔的起源在東晉,或許是因為在長久的歷史中,關於葛洪發明金箔的歷史傳說太過廣泛和深入人心,反而讓很多人忽視了中國金箔的真正歷史。

二、金箔的廣泛用途及金箔手工藝的應用巔峰——龍袍

對於金箔的使用,人們最為熟悉的一種用途便是用於裝飾貼金,尤其是佛像的裝飾,此外由於近些年網際網路廣泛炒作的食用金箔也被很多人關注。而這些在金箔的應用範圍裡,或許只能算是入門級。

這就像是玻璃一樣,其主要成分是矽,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矽元素的存在。但絕不能把矽就等同於是玻璃,當今世界最先進、最尖端的晶片本質上也是矽。

同樣,金箔的使用除了裝飾,在歷史上也存在一個不亞於晶片的超複雜應用場景——龍袍的製作。

在介紹這些之前,我門有必要了解金箔在醫療及軍事領域的使用。

首先,在傳統中醫中,金箔被廣泛作為一種藥材使用。中醫認為金具有安神鎮定的功效,而金箔是最好的形式,當然金就可能是致命的,例如古代廣泛存在的“吞金”,這就是一種自戕的方式。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

“食金,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服之神仙。尤以箔入丸散服,破冷氣,除風”

像傳統中藥裡最為名貴的

牛黃安宮丸、牛黃清心丸、牛黃降壓丸、烏雞白鳳丸、大活絡丹

等名貴中藥都曾廣泛使用金箔入藥並用金箔包裹,其目的就是綜合利用金箔的各種優勢,既起到入藥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密封利於久存,同時還能夠顯示藥物的貴重,可謂一舉多得。

列入國家機密的古老技藝遭遇失竊,烏金紙背後隱藏的古代智慧

而在今天的很多外科手術上,金箔依然用會被用來進行燒傷面板的治療以及外手術科縫合。

其次,金箔在今天的航空航天、軍事裝備、精密儀器等領域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普通金箔對紅外線的反射率可高達98%,而經過特殊工藝加工的超輕金箔,其紅外反射率接近100%,這樣的“超薄金箔”被廣泛用於紅外裝置、反導系統中,具有巨大的國防意義。

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對於金箔最為複雜的用途——龍袍。

1956-1957年,北京明十三陵中,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被髮掘,在其中發掘了我國考古歷史上唯一的一件皇帝龍袍,被稱為

“織錦金壽字龍雲肩通袖龍襴妝花緞襯褶袍”

列入國家機密的古老技藝遭遇失竊,烏金紙背後隱藏的古代智慧

萬曆帝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

在這件龍袍上,為了彰顯皇權尊貴,其使用的捻金線長達4000米,片金線11300根,繪製的圖案有1045個金色正楷壽字、540個靈芝、540只仙鶴、以及18條環繞周身的五彩金龍。而這些圖案的製作全部使用黃金完成。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最核心的步驟就在於金箔的製作,只有製作出要求嚴苛的純金金箔,而後以此製作金線,最終才能獲得一件真意意義上的龍袍。

要知道,使用如此大量的金線配飾,最終完成的龍袍,金線加上織物的總體重量也才不過900克,其中的絕妙技藝,遠超常人想象,將之比作金箔產品中的“晶片級”應用或許並不過分。

實際上,皇帝龍袍袞服的工藝之複雜,即使最熟練的織匠,每天最多隻能織就一寸二分,完成一件袞服,至少要10年時間。1956年出土的萬曆皇帝緙絲袞服,也是中國所見到的唯一的緙絲袞服珍品。

1983年時,定陵博物館委託南京雲錦研究所進行原樣複製,最終透過積三十多年的經驗,又組織大量人力後,花費了整整5年時間才得以完整織造。龍袍周身紋飾眾多,且工藝極為複雜,但是上衣下裳之中卻一點都看不出有任何接縫。這就是傳說中的

“天衣無縫”

然而更令人驚奇的是,真正的袞服能夠還要晝夜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實現變色。在白天日光條件下,龍袍顯現帶有紅光的黃色;到了晚上燭火的映襯下,龍袍則又會發出偏赤紅的色澤。

列入國家機密的古老技藝遭遇失竊,烏金紙背後隱藏的古代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