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由 解憂文史 發表于 綜藝2021-06-16
簡介他將駱賓王領到池塘邊,指著水中白鵝,令其作詩一首,駱賓王稍稍思索之後,一首名垂千古的《詠鵝》就此誕生

為什麼詠鵝第一句只有三個字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憫農》、《靜夜思》、《詠鵝》堪稱古詩詞界的三大神曲,是小學語文教材裡的不老神話,凡識字者皆能背之。尤其是駱賓王的《詠鵝》,聽覺與視覺的交融,靜態與動態的契合,將鵝的悠然神態展露無疑,令人拍案叫絕。更有傳說此詩是駱賓王七歲所寫,這更增添了一層奇幻色彩。

中國人喜歡對稱美,無論是建築、繪畫還是詩詞作品,都力求和諧統一,然而《詠鵝》卻困惑了不少人:既然為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字,而不是“鵝鵝鵝鵝鵝”呢?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它的答案非常開放,我們只能透過一些線索去接近它。為了更好地探究駱賓王寫下這首詩時的內心想法,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此詩的寫作背景,故事是這樣的。駱賓王從小就聰明伶俐,有“神童”之稱,遠近之人無不讚其智力超群。這一天,他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就想考考他。

幾個回合下來,駱賓王對答如流,使客人大為驚異,於是客人將難度升高了。他將駱賓王領到池塘邊,指著水中白鵝,令其作詩一首,駱賓王稍稍思索之後,一首名垂千古的《詠鵝》就此誕生。由此可知,《詠鵝》是即興所作,渾然天成,沒有經過詩人長時間的雕琢和打磨。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據此有人猜測,駱賓王當時是見景成詩,可能他只看到了三隻鵝,孩子嘛不講假話,有一說一,眼睛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所以便只吟出了三個“鵝”。還有人猜測,駱賓王當時是把這首詩吟誦出來的,首句“鵝,鵝,鵝”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它所用的朗誦用時和停頓時間都與五個字相同,為押韻起見,就只保留了三個字。

不過,應注意的是,《詠鵝》的體裁是五言古詩,它不同於唐代中後期廣為流行的律詩和絕句,具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而是在漢樂府之後,形成於漢魏時期的一種新詩體。五言古詩沒有一定的格律,不講平仄,不限長短,用韻自由。並且,五言古詩最重要的一項自由是:每一句詩五個字的句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也就是說,駱賓王的《詠鵝》根本就不需要遵循一定的句式,又或者說,駱賓王在創作時,根本就沒給這首詩定義是何樣的體裁,只是率性而為罷了。駱賓王憑藉其天賦異稟的能力,寫下精彩的句子,卻不遵守韻律、格式上的條條框框,這恰恰體現出了他出神入化的精彩發揮。

想李白之《行路難》三首,雖然被定義為七言古詩,但其中很多句子都不是七個字,尤以第二首為甚:“大道如青天”,“羞逐長安社中兒”,“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行路難,歸去來”,幾個字的都有,這就是古詩類題材的自由。試想,駱賓王一個七歲的孩子,卻能瞭解到專業的作詩知識並付諸實踐,可謂藝高人膽大。

《詠鵝》是五言古詩,為什麼第一句只有三個“鵝”,而不是五個?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假如一首詩在思想上、藝術上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那麼形式就沒有必要那麼拘謹,可以做一些無傷大雅的突破。況且,《詠鵝》首句的字數縮減並沒有破壞韻律,沒有損壞整體的和諧,讀起來照樣是朗朗上口,那麼它就可以成為千古名作。

古詩詞本質上是音樂性的,既然已經具備了韻律之美,那麼格律要求完全可以靠邊站。況且《詠鵝》的內容絕對稱得上是精彩絕倫,“曲、浮、撥”動詞的巧妙運用,“白、綠、紅、青”色彩的穿插交映,迴環往復的視覺刺激,有韻味無窮的觀賞樂趣。三個“鵝”不合格律但恰到好處,五個“鵝”符合韻律卻略顯拖沓,二者擇其一,可見駱賓王是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