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貝多芬和他的鋼琴曲《月光》

由 音樂龐老師 發表于 綜藝2021-06-30
簡介有一次,德國詩人萊爾什塔勒聽了這首作品第一樂章時說:樂曲使他聯想起瑞士的琉森湖,湖面上水波盪漾的皎潔月光

月光是誰的音樂作品

鋼琴奏鳴曲《月光》

創作於1801年。

是貝多芬第二個創作時期的作品。《月光》這個名稱不是作者貝多芬定的。貝多芬先把這首曲子稱為幻想奏鳴曲。

貝多芬和他的鋼琴曲《月光》

有一次,德國詩人萊爾什塔勒聽了這首作品第一樂章時說:樂曲使他聯想起瑞士的琉森湖,湖面上水波盪漾的皎潔月光……於是月光就成了這首曲子的名字,而流傳至今。但是這首曲子起初並不是專門描寫皎潔如水的月光。貝多芬創作這首曲子是為他與伯爵的女兒琪察爾矛戀愛失敗的痛苦心情而創作,一種對愛炙熱的追求。 貝多芬一生沒有結過婚,但戀愛過,在他的生活中曾一度充滿過幻想的愛情。貝多芬對愛情非常真實,並把愛情的快樂和痛苦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他的聲樂作品鋼琴作品,小提琴作品都有他愛情生活的痕跡。

貝多芬和他的鋼琴曲《月光》

其中《月光奏鳴曲》是其中一首。那年他和一位伯爵的女兒朱麗葉塔·貴恰爾矛相愛,這首奏鳴曲就是獻給她的。但由於門第造成的鴻溝,他們的愛情沒能維持多久。恰爾矛轉而愛上了一位蹩腳作曲家哈倫伯爵。戀愛的失敗,對貝多芬的打擊很大,他恨封建等級制度給他造成的內心痛苦,把憤懣全部傾瀉在這首樂曲中,並將作品獻給了他的第一位戀人。評論家羅曼羅蘭在評論這首曲子時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裡的痛苦和憤怒已經多於愛情了。羅曼羅蘭把第一樂章解釋為憂鬱,哀訴和痛苦,但是1801年後創作這首曲子的時候。和貴恰爾第熱戀還沒有遭到痛苦,失戀。在德國則有人把這首曲子稱為園亭奏鳴曲。園亭是建築在樹蔭下的涼亭。而不是秀麗清淨的風景。另外有的評論家把第一樂章形容為少女生病的祈禱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及貝多芬在月光下為補鞋匠和他一位姑娘彈奏此曲的故事。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而已。

貝多芬和他的鋼琴曲《月光》

貝多芬把這部作品稱為幻想式的奏鳴曲,自由即興性質突出的表現在結構上。《月光奏鳴曲》打破了傳統的古典奏鳴曲快慢快的結構形式。改為第一樂章慢板第二樂章快板第三,激動的快板。第一樂章為慢板油三部曲式構成。是單一的紅形象。樂曲開始在左手彈奏時的柔弱的和絃的三連音音形襯托下。右手輕柔地奏出歌唱性的主題。這是一曲溫柔的歌唱,然而他顯然無法掩蓋其中蘊含悲傷的吟誦和陰暗的預感。使我們的聯想到彷彿一一個皎潔寂靜的月夜,作者獨自一人漫步行走。邊沉思邊喃喃自語的回憶往事的情景。儘管曲調富於歌唱性,卻掩蓋不不了作者內心的憂傷情節。曲調中有時略顯衝動,但是總得格調是剋制和壓抑的,整個樂章洋溢著深沉的思緒和陰暗的預兆。同時向人們展現了一顆,雖受挫折,但卻具有強烈的生活慾望的人的心靈

貝多芬和他的鋼琴曲《月光》

。這一樂章的表達情緒細膩而耐人尋味。第二樂章是小塊板油服三部曲式構成。主題為二部曲是去掉活潑。輕盈,具有舞曲性質。在情緒上與第一樂章形成對比。這樸素而輕盈的音調,彷彿是在瞬息間溫存和微笑。李斯特形容:兩個深淵中有一朵鮮花。中部:是二部曲式,是右手切分節奏旋律,左手低音有力的重音交替出現,更突出了樂曲的幽默趣味。這個樂章彷彿是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情緒上的一種緩和,彷彿是悲哀,心靈的暫時解脫,但對愉快向往親切,回憶中,作者流露出一絲幸福的微笑。第三樂章是激動的快板。用奏鳴曲形式寫成,主題是16分音下的和絃。從低音急促的向高音相互進發,好似內心的怒火突然爆發,猶如萬馬奔騰,狂風呼嘯,它使我們聯想到作者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而憤懣的跺著腳。

貝多芬和他的鋼琴曲《月光》

副部:是朗誦音調,是發自內心的申訴。結束部:重複的和絃式進行,用音樂力度的強弱對比,表現難以抑制的情緒,透過變換調性使情緒更加激昂,彷彿是感情和意志在激烈的搏鬥。開頭部分最低的弱音使人感到暫時的寧靜,緊接著熱烈,狂暴的樂思猛衝進來,再現部開始了。樂曲的最後是龐大的尾聲,他的表現是狂暴、猛烈、激動的情感,達到了全曲最高潮。評論家將這個樂章比喻為一場冰雹傾盆而下震驚人類的靈魂、燃燒的容顏、深夜中的狂風暴雨。。。。。

貝多芬和他的鋼琴曲《月光》

整首樂曲內容充實,形象生動,個性鮮明,從孤獨的沉思到甜蜜的歡笑,從不可抑制的心情衝動,到與意志的激烈抗爭。音樂發音自然樂曲構思合理,具有幻想和即興創作的特徵。《月光》奏鳴曲深受人們喜愛。肖邦和李斯特非常愛這首奏鳴曲。甚至不太熱衷於鋼琴音樂的柏波茲也非常讚賞它。認為第一樂章充滿了人類語言無法描繪的詩意。我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著作中公然談起過這首樂曲:《月光奏鳴曲》不愧是鋼琴音樂寶庫中的一件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