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出版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20年第6期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綜藝2021-07-08
簡介第32卷第6期 2020年12月2020年6期CONTENTS研究報告透閃石玉物相構成及沁蝕演化機理新解1|王雲鵬,劉芳志,王傳昌,馬清林當陽趙巷春秋楚墓璧形包金飾片的保護與研究13 |李沫,成小林,唐凜然,楊琴鎮安寺鐵牛表層油漆膜清除及其

文物春秋是核心期刊嗎

第32卷第6期 2020年12月

2020年6期

CONTENTS

研究報告

透閃石玉物相構成及沁蝕演化機理新解

1|王雲鵬,劉芳志,王傳昌,馬清林

當陽趙巷春秋楚墓璧形包金飾片的保護與研究

13 |李沫,成小林,唐凜然,楊琴

鎮安寺鐵牛表層油漆膜清除及其溶解效能分析

21|劉雪剛,丁山,方北松,吳順清,吳磊,周和榮,馬善馗,餘曉珊

河南信陽戰國楚墓出土彩席漆膜的成分、表面形態及髹漆工藝分析

31 |賀思予,陳家昌,張良帥,武志江

山西長子崇慶寺千佛殿彩繪泥塑貼金表面塗層的清洗研究

40 |王永進,紀娟,董少華,黨小娟,王翀,吳鵬

新型氟矽丙烯酸樹脂鍍膜技術在榆木類木構古建築保護領域的應用研究

45|劉璐璐,崔永梅,李小偉,王輝,翟紅豔,羅宏傑,郝健

超臨界CO2流體乾燥海洋出水木質文物的實驗研究

55 |穆磊,趙巨巖,劉生東,王菲,李乃勝,胡鳳丹

漢代鑄錢夾砂陶背範的分析研究

61|廉海萍

文物中蠟類材料的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識別

71 |王娜,谷岸,劉愷,李敬源,雷勇

工作簡報

藏文大藏經金色經文成分及紙張微生物分析

78 |馬燕瑩,張鳳玉,潘皎

重慶大足大佛灣彩繪綠色和藍綠色顏料的分析研究

87 |崔強,張亞旭,水碧紋,於宗仁,樊再軒,善忠偉,成小林,蘇伯民

Photoshop虛擬修復在奉國寺壁畫保護中的應用

95 |樊丹丹,劉成,容波,王飛,孫劍,雷君

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抗震加固受力效能研究

104 |華一唯,淳慶

熱脫附-氣質聯用法無損測定函套中揮發性物質的探索研究

112 |龍堃,易曉輝,田周玲,任珊珊,張銘

論壇

館藏金屬器物上淺藍色銅鏽蝕物的辨別與成因分析

117|王全玉

綜述

出土、出水飽水木質文物冷凍乾燥研究進展

126 |盧衡,張紹志,劉東坡,陳光明,鄭幼明,馬丹,欒天,王飛,靳海斌

通訊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入選“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137|《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編輯部

2020年全年分類總目次

138|《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編輯部

透閃石玉物相構成及沁蝕演化機理新解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玉文化源遠流長的地區,隨著玉文化研究的深入和玉學的興起,玉石的物相構成及受沁演化機理成為學界和出土古玉鑑定中的重要問題。由於埋藏環境的作用,許多玉器出土時的面貌和成分結構已發生很大改變。本研究運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SEM-EDX)、顯微鐳射拉曼光譜儀(MLRM)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等分析裝置,對湖北省京山市蘇家壟遺址春秋時期M88號墓棺內出土的4件玉器殘片以及1件現代透閃石玉原石開展比較研究。研究確認透閃石玉中除了纖維狀的礦物成分,還包含玻璃相的高階脂肪酸鹽,分佈於晶界及晶體間隙的玻璃相脂肪酸鹽在玉石晶鏈間形成緩衝,使透閃石玉具有較高的韌性,不易崩碎。當腐蝕發生時,脂肪酸鹽會變質分解溶出,部分會在玉石裂隙及疏鬆處富集並吸附其他物質,致使玉石受沁。脂肪酸鹽大量流失後,透閃石玉晶鏈因失去緩衝而極易碎裂。此時,鏈狀結構中Ca-O鍵和Fe-O鍵因強度低於Mg-O鍵而優先斷裂流失,使得玉石內陽起石結構減少,外觀由半透明向不透明轉變,甚至白化。關於古代玉石中脂肪酸鹽來源及其對玉石影響的研究,為古玉研究開拓了新的途徑。

鎮安寺鐵牛表層油漆膜清除及其溶解效能分析

摘要:鎮安寺鐵牛其表面鏽蝕嚴重,如何配製出既不傷害鐵牛文物基體,又能快速清除其表層油漆的新型清洗試劑,以達到徹底清洗的目的,本研究採用體積比為1:1的丙酮、二甲基亞碸混合試劑並利用敷蓋法(脫脂棉加保鮮膜)可快速、高效地清除鎮安寺鐵牛表層油漆。基於鐵牛漆膜的溶脹試驗照片與傅立葉紅外光譜圖,可確定漆膜的最佳溶脹試劑;採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儀可檢測該清洗試劑對鐵牛基體無任何損傷;利用高聚物的“三維溶度引數”概念可解釋丙酮、二甲基亞碸混合試劑對漆膜的溶脹作用以及理論推測其最優溶劑體積比;利用敷蓋法,採用吹風機對混合試劑浸泡潮溼起翹的油漆膜進行熱吹風,可快速吹掉鐵牛表層漆膜,效果良好。

出土、出水飽水木質文物冷凍乾燥研究進展

摘要:冷凍乾燥是穩定出土、出水飽水木質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該方法基於水由固態直接成為氣態的昇華過程不產生表面張力的原理,可避免飽水木材脫水時受到乾燥應力的破壞。數十年來,經過實驗實踐和不斷完善,冷凍乾燥在出土、出水降解木材的穩定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大型、厚重木質文物的保護方面得到成功應用。本研究基於在出土、出水含鹽飽水木質文物保護方面的多年實踐,對國內外在脫鹽、抗菌、熱浸、預凍和昇華乾燥工藝等方面的進展進行了回顧,並提出瞭解決一些現有問題的技術設想。

出版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20年第6期

聯絡我們

CONTACT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上海博物館主辦

創刊於1989年

我國文物保護和考古科技領域的唯一專業核心學術期刊

AATA收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AMI)來源刊

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編輯部聯絡方式:

編輯部地址:上海市徐彙區龍吳路1118號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編輯部

郵政編碼:200231

電話:021-54362886

期刊網址:http://www。wwbhkgkx。net

電子信箱:wwbhykgkx@163。com

微信統籌:馬江麗

在上海博物館微信平臺推出最新出版目錄,

歡迎各界讀者關注和支援上海博物館微信平臺,

投稿和訂閱《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