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劉佑華練習書法七十年,從行書到草書都寫得非常華美

由 書畫觀賞 發表于 綜藝2021-07-15
簡介作為一名夏邑人,劉佑華貼近傳統文化的厚土豐養,自幼便對書法藝術有了耳濡目染的啟蒙,加上天資聰慧,對書法藝術一點既通,一指既悟,習練書法成為他人生經歷的自然志趣,喜愛加上苦修70 餘載,讓劉佑華的書法造詣達絕頂之高,書法作品除被個人廣泛收藏之

心音怎麼寫

劉佑華練習書法七十年,從行書到草書都寫得非常華美

劉佑華,1941 年 9 月生,河南省商丘夏邑人。夏邑雖為中原小城,卻是黃河文化源頭,中華文明的始發地。歷史考證,早在五千年前,夏邑就有部落村寨,我們的祖先就在夏邑開創了中華文明的先源。又因夏邑為孔子故籍,所以這裡的人文積澱極其豐厚。作為一名夏邑人,劉佑華貼近傳統文化的厚土豐養,自幼便對書法藝術有了耳濡目染的啟蒙,加上天資聰慧,對書法藝術一點既通,一指既悟,習練書法成為他人生經歷的自然志趣,喜愛加上苦修70 餘載,讓劉佑華的書法造詣達絕頂之高,書法作品除被個人廣泛收藏之外,又在諸多國級書展中屢屢獲獎,有名有實,作品被藝術專陳機構或是文化機關收藏的數量也不在少數。

70多年的書法實踐經歷,讓劉佑華對書法理論有了精深體悟。所謂實踐出真知,這位操筆施墨超甲子一輪的書法家,又是一位深諳書法理論的學術家。除創作書法作品,劉佑華亦是筆耕不斷,陸續將自己的書法理論研究成果刊行各級各類書法學術刊物,日積月累,體系宏大,論述精深,結集出版了各類書法理論集,可謂著作等身。這些結集著作,在書法界和文化界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昭君文化是這樣響起來的》一集,成為挖掘宣傳提升昭君文化的大部鉅作,為整理和傳承傳統文化立下不朽之功。

劉佑華練習書法七十年,從行書到草書都寫得非常華美

書法是最需要講求“根基”的藝術。沒有根基的書法家,多屬偽書法家。書法家的根基以什麼作為衡量準則?當然是看其楷書寫得怎麼樣。

在社會風尚漸顯浮躁,講浮名輕積澱的大環境下,許多人習練書法,都是奔著捷徑而去,上來就是大草、狂草。看起來龍飛鳳舞,實則是先天不足,底氣不盈,因為這種走捷徑的書法家沒有楷書基礎。

劉佑華練習書法七十年,從行書到草書都寫得非常華美

劉佑華習練書法70年,造詣深厚,他以隱功沒名為準則,遠離浮躁之氣,附身子,紮下心,苦練楷書之基,不求名達於世,只願根深基牢。劉佑華堅持臨歐、顏、柳、趙四大家正書字型,完備歐體細美、顏體華嚴,柳體骨硬,趙體勾聯的諸多精髓,然後融合四家楷之精華,形成了自己書寫正楷的風格特點。因為正楷寫得紮實,所以劉佑華的書法作品在主攻行草時,其行筆用墨,結體構字,疏密章法都是以正楷功力為基石,讓人看起來端正、切古意、有新風,他的書法作品堪稱書界正統,絕非妄譽!

不妨先賞劉佑華行草《觀海聽濤》一幅。“觀”字結體,完全是顏體楷書端正之風,內斂外拓,張而不揚,斂而不滯。再看“海”的用筆,又借鑑了柳體行筆瘦硬直剛的筆法,筆畫如鐵鑄鋼凝,敲之能聞錚錚之聲。最後一個“濤”字,充分融合了歐陽詢行筆細美和趙體走筆意勾聯的特點,對歐趙兩體筆勢的整合能力相當強悍。這幅作品四字主體融諸家之精,得劉佑華積70年書法功力之助,可謂功力大顯,智慧大現。觀這幅行草作品,不由得對劉佑華先精正楷有基本,終展行草得雄奇的書法造詣無比崇敬起來!

劉佑華練習書法七十年,從行書到草書都寫得非常華美

劉佑華大幅行草作品《風雨送春歸》一幅 ,懸於眼前靜賞,忽然被其“周正嚴密”“飄逸靈動”的意境驚呆!劉佑華行草作品,是以正楷端正為根基的,所以行草作品“周正嚴密,有章有法”極好理解。那麼這種“飄逸靈動”的意境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劉佑華習練書法,除有正楷端正之基,又透過精臨王羲之、王獻之的行草大貼,盡得蘭亭之精!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創作人,王羲之能稱“第一”,主要是因他創啟了筆墨的靈逸氣息,行筆如綢迎風,如柳搖曳,自由萬分,變化千端。劉佑華對二王書法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擁有精臨入骨得髓收穫。人皆言王羲之行筆飄逸大膽,王獻之行筆則更大膽更飄逸,江山一代新人出,後人總比前人逸。劉佑華在書《風雨送春歸》時,以極大膽,極飄逸,大傾胸臆的意念行筆。筆下造字,心念自由音律,墨收音絕,成《風雨送春歸》不僅僅是一幅波折盡美的筆墨精品,也是書法家縱情而作的感人心音。依書達意,再也沒有什麼作品能勝過《風雨送春歸》!

劉佑華練習書法七十年,從行書到草書都寫得非常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