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戈向紅:我用這三招讓孩子愛上英語

由 涉足股市 發表于 綜藝2021-05-09
簡介兒歌接力——這個想法來自於二(8)班一個叫Flower的學生,她經常喜歡自告奮勇地在班級裡表演她在課外學會的兒歌或者歌曲,每次都是她一個人舉手來講,別人都默默地聽著,孩子們也沒有一種我也想來講的慾望

來吧孩子們翻譯成英文

戈向紅:我用這三招讓孩子愛上英語

戈向紅

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蘇派教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近百篇論文在省級以上獲獎或發表,在課堂和科研中浸潤成長,逐漸形成“自主、融通、創生”的教學風格。

一直認為,真正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不同,因為教學不僅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開發與建構的過程。在建構的課程中,我並不想只讓薄薄的一本教材說話,當然我也不會贊成一種鬆散和過剩的課程,這些也不是一個學習者應該具有的品質。

課程的學習者需要足夠地理解、研究材料,並有足夠的信心既能解決、解釋、分析和表達所呈現的材料,又能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利用(play with)這些材料。於是,我們需要去尋找一些能夠與教材對話的多樣材料,並且營造一種促進探索的課堂氣氛一一這本身便是走向建構的一大步。

而我,正是在一次次驀然回首中,邂逅了以下這些教材之外,卻又與教材息息相關的資源和材料。

邂逅一

三文治英語

我很想給這些孩子多一些接觸英語的機會,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語言材料,開學初的幾天,每天都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在網上google,透過連結的頁面一個一個地看下去,有的時候花了兩三個小時都沒有斬獲,脖子倒是僵硬了。終於,在一天傍晚,發現了“三文治英語故事教學”資源,它以一個個故事為載體,採用中文夾英文的形式,反覆出現一個詞彙,在故事結束後對詞彙和句型進行集中教學,再學唱一首包含故事中出現的詞彙和句型的歌曲。

(三文治英語影片:三隻小豬智斗大灰狼)

我在網上一口氣看了好幾集,覺得很是好用,大為快慰,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辦法下載,請教了多名電腦老師都說只能在線播放,而且還不能全屏。

但這樣的素材實在是太好了。幸好我們的教室裡都可以上網。

第二天我就抱著電腦進去早讀了。

當然,我明白要讓孩子預防些什麼?不能光顧著聽故事,什麼都忘了,正所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了:今日英語早讀——聽故事學英語,問他們,哪個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聽故事還是學英語?機靈的小朋友大聲說:學英語。我就把這個故事的編排體系一一告訴了他們,瞧著他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也高興。

那天,第一個故事大約聽了5分鐘,幾個單詞也很容易,我和他們一一過關,歌曲也很容易上口。每個人都樂樂地哼著:我們是快樂的little pigs(小豬), little pigs。 所以說這樣的語言素材只能用於低年級,若要讓五六年級的學生唱:我們是快樂的little pigs, little pigs。 會有這麼多fans嗎?

第一次聽故事學英語應該說是成功的,因為事後就有小朋友來問我:我們什麼時候再聽三隻小豬的故事啊?

於是乎,我就在每次早讀課上播放一個故事,第二次聽的時候再把前一個故事的語言點和歌曲複習一遍。為了方便他們回家複習,我把網址放在了班級網站。鼓勵小朋友在家學英語,但是要求他們一個星期學1個故事就夠了,因為還有其他的作業要完成。

就這樣,我們的早讀課就變成了三文治英語故事早讀課。這樣的早餐學生很是喜歡。每天,先來的小朋友都會自覺拿出書本讀英語,等學生差不多都來齊了,我們就開始“吃三文治”了。

邂逅二

兒歌接力

我們老師埋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在家不主動學習英語。其實不論哪個年級,學生學英語的一個很大弊端是在課堂上能夠跟著老師走,但是到了課外就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了。英語能力要向課外發展,就要建立一種穩定的、可操作、可延伸的學習方式。而當學生沒有這樣的學習方式時,做老師的不應該為他們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嗎?

我是透過“兒歌接力”這項活動把學生的學習方式連結到課外的。兒歌接力——這個想法來自於二(8)班一個叫Flower的學生,她經常喜歡自告奮勇地在班級裡表演她在課外學會的兒歌或者歌曲,每次都是她一個人舉手來講,別人都默默地聽著,孩子們也沒有一種我也想來講的慾望。

Flower個人的學習方式已經建立得很好了,我覺得我有責任把她的好習慣傳遞開來,怎麼辦呢?我就想到了接力本。

我特意買了漂亮的本子,上面寫:我們的接力本——二(8)班的英語小天地。然後請flower寫第一篇兒歌,我把課前一分鐘作為一個平臺,請她來教大家她寫的那篇內容,學生都可以評價她這個內容對我們有沒有吸引力?難度是否適合我們?她教得怎麼樣?講完後,我還要請講得最好的人把點評的話寫下來。還要很煽情地問:下一個誰來接力?小手如林,大家都爭著來。

在二(8)班實施後,我到二(7)班“煽風點火”,讓他們也躍躍欲試,開始了兒歌接力。學生帶著一種被老師肯定、被同學肯定的愉快的體驗,建成了這種自學、講授(開放式)的學習方式。學生為了能在眾人面前小試身手,就必須要在課外學會一首新的兒歌,還要學得非常好,不然怎麼教別人?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要尋求幫助,與人溝通,表達能力也在增強。就這樣,我提供了可以外顯的機會,萌芽和結果的過程由他們自己實現,以此達到了學習方式的習慣化和遷移化。

下面就是發生在兒歌接力中的一個小插曲。

一天,因為在8班收作業,耽誤了一點時間。上課鈴聲已經響了,我才走至7班門口。

教室裡傳來整齊的英語朗讀聲。

我微笑。知道他們會這樣,7班,我有得力的小幹部,Amy, Cindy,…

但是,目光所及之處令我詫異,因為領讀的不是我心目中的得力助手,而是班上一個有朗讀障礙的女孩!

我問還留在教室的班主任:是她主動要求的嗎?

班主任說:我看見她略帶羞澀地站在那裡,想動又不敢動。就問她:今天是不是你讀兒歌(連班主任都知道了我們的兒歌接力)?那你就來吧。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我感慨!也許是她真的有這個想領讀的心,因為最近對她鼓勵很多很多,可能也讓她自己感受到了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

又或許她本無意,恰是班主任的一句話成全了她。

不管怎樣,她踏出了這一步,對她來說,這是難能可貴的一步。

邂逅三

閱讀實驗

低年級孩子的閱讀,並不等同於高年級孩子,支撐他們閱讀下去的力量在於語篇的簡潔、教師的幫扶以及角色的共鳴。所以我在這一點的開展上是非常慎重的。起初我準備了一些原版故事書,國外購買的,很是原汁原味。在全班發動閱讀,因為書有限,所以要求他們兩人合看一本,期待他們會小有收穫,但是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雖說句型簡單,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讓他們自己閱讀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看來採用和語文一樣的閱讀方式並不被學生接受。

閱讀之花,由點帶面。

巧的是在一次隨堂聽課中,我在四(3)班的班級書櫥發現了六本英漢雙語讀本,篇幅不長,語句很簡單,還配合有插圖,我大為欣喜,一下把6本書借了來,分給另外兩個英語老師每人兩本。

而我的兩本,馬上就派上用場了。我把一本借給了二(7)班的Steven,另一本借給了二(8)班的Alex,作為我對他們平時學習認真的獎勵,因為他們都是有能力進行英語閱讀的。我把他們選擇為最適合的“種子”,藉以傳播我的“閱讀之花”。我還請他們來介紹閱讀心得,並示範讀給大家聽,還真是吸引了不少羨慕的目光。

閱讀方法,由易到難。

Alex

Steven

是可以依賴個體能力進行閱讀的,但是在全班開展的閱讀,還是需要我的幫扶的。為了降低閱讀的難度,我先不採用難度更大的默讀,而是選擇有聲閱讀,讓孩子們讀出聲音來。

第一步: 進行單詞的發音練習,熟悉句子的結構。

我會擇選在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單詞和結構進行語音練習,學生此時只要模仿讀音、熟悉結構即可。例如:

Iam going to shave。 I am waiting for the bus。 I am doing my homework。 I am going to paint the wall。 I am washing the dishes。

第二步: 透過肢體語言,演繹出單詞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詞義並進一步鞏固語音。

例如:

to shave

to wait for the bus

to do my homework

to wash the dishes

to paint the wall

第三步: 角色朗讀。

我會適當改變文字,把我學生的名字替換文中的角色,根據學生的特點為他們選擇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前來演繹文中的行為,其他學生看著文字朗讀。

例如:

Baby boy is shaving his face because he will go to work。 Baby girl is going to school and she is waiting for the bus。 Lazy boy is not doing his homework。 So he will wash the dishes and paint the walls。 His mother is angry。

(Baby boy,Baby girl,Lazy boy,his mother這四個角色就是班級中的學生。)

閱讀空間,合理延伸。

在我的帶動下,很多家長都理解了這樣的做法,我還取得我校外籍教師的協助,請他在雙休日的教學中利用《新概念英語》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進一步規範了學生的語音語調以及語篇閱讀的能力,外教豐富的肢體語言也讓學生完全可以理解文章的意思。現在學生對語篇的閱讀基本沒有畏懼心理,外教也高度評價他們的閱讀能力遠遠超過了同軌班級。

“三文治英語”“兒歌接力”“閱讀實驗”,是我和孩子們在共度的教育生活中栽培的課程之花。其實,教育生活處處有風景,關鍵是有心捕捉。如果對我們身邊的人、事、物視而不見,那麼,即使走再遠的路,路還是那條路。如果我們一路上欣賞風景,記錄心情,整理思緒,學習著、發現著、創造著……那麼,終有一天驀然回首,可能會發現幸福或收穫已經緊貼在自己的掌心了。

宣告 | 本文為作者原創,感謝作者。歡迎朋友圈分享,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