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的嗎?

由 繡虎治國學 發表于 綜藝2021-07-26
簡介這就意味著,中央政權的控制能力,將直接決定著國家是統一的“合”還是分治的“分”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出自哪裡

《三國演義》開篇就說: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金句,在書成以後,一直影響到今天,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

知道歸知道,我們瞭解這其中的含義嗎?什麼是分,什麼是合?什麼在決定分與合?是不是分久必合,又合久必分?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的嗎?

一、中國歷史確實是分合交替嗎?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應該是作者羅貫中從經驗事實中觀察得到的模糊結論。即使這句話在相當程度上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但是,作者這種知性的論證,並沒有深入到理性層面。我們要想進一步理解這句話,就需要深入分析它的來龍去脈。

西周算是一個統一性的國家,是四百年左右的“合”的狀態。到了東周列國,各個國家之間相互兼併,相互戰爭,屬於“分”的狀態。這種分的狀態,持續了大約400年左右。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國家再次進入“合”的階段。但是秦朝合的狀態很短暫,國家滅亡了。隨之而起的,是西漢和東漢。這個合的狀態,持續了大致420年。

然後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了。這是一段很長時間的分的狀態,從三國至隋持續了大約360多年。用羅貫中的話來說,這顯然屬於合久必分。之後的隋唐都是大一統的國家狀態,持續了大約330年。

之後中國大地又陷入了長期分治狀態,五代十國大約70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加在一起389年。

到了元明清三朝,國家再次進入“合”的狀態,並且持續了634年。之後國家經過38年的分治,快速進入新的“合”的狀態。

從上面這些歷史中的合與分的狀態的敘述可以看出,中國從古至今,確實是統合交替,統合大致都是400年左右。但是到了最近的三個朝代,歷史開始發生了某些變化。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的嗎?

二、是什麼在決定國家的分與合?

既然我國曆史基本上都是分合交替的,那麼,是什麼東西在決定著歷史中的分合呢?分,為什麼分?合,又為什麼合?

我們注意到,當國家處於合的時候,一般都是有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的。而國家處於分的狀態的時候,一般中央政權都是很弱的,或者是直接沒有中央政權。

這就意味著,中央政權的控制能力,將直接決定著國家是統一的“合”還是分治的“分”。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是中央政權的控制能力的強大或者弱小的直接表現。

那麼,“中央控制力”就是分合變化過程中的直接決定因素。什麼是中央控制力呢?就是中央政府對所轄領土內的事務的控制能力。

如果中央控制力比較大,則國家就能夠強有力地統籌域內各項事務,不會出現地方分治的狀態。如果中央控制力比較小,則國家統籌的狀態就會比較薄弱。一旦控制力小到不足以保護各個地方區域,則國家必然會由此分治而各自為政。

所謂政,說到底是為了保護本地區人民的安全和穩定。如果中央政權的控制力弱到不能保護區域內安全與穩定,則地方勢必會就近選擇重新組織有效的“政”力量。

所以,中央控制力這個範疇,對於國家能否保持統一,將起到決定性作用。那麼,中央控制力由什麼來決定呢?

社會中對中央政權的需要程度。這個因素將對中央控制力大小,起到根本性的決定作用。如果社會中並不需要,或者並不強烈需要中央政權來切實保護自己的時候,那麼中央政權是不可能出現或者即使勉強出現,也不可能是強有力的。

如果被社會所需要,那麼人心就會朝著這個方面來移動。民眾會推動政治代表人物去建立中央政權,由底層上傳來的中央政權建構因子,就會逐漸濃重起來並且匯聚,進而凝聚出中央政府的基本形狀。再加上社會公眾的形式認可,就可以正式建立了。

社會供養力量。有的時候,雖然社會需要或者迫切需要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出現,但是來自社會的供養能力並不足以支撐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那麼這個時候,即便中央政權已經出現,它也是軟弱的。

西漢在建立以後,中央政權在形式上是穩定的。但是,因為它缺乏來自社會的供養,所以它的中央控制力並不強大,以至於並沒有多久,地方就會出現異姓叛亂或者同族內部的七國之亂。這都是中央控制力不足的表現。

所以,社會供養力量具有相對獨立性。有的時候,即使社會特別需要中央政權的統籌,因為社會供養能力不足,中央政權也會越來越弱,以至於控制力不足,最終國家只能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如東漢末期,社會很需要國家展現中央控制力(中央統治力),但是因為社會供養已經越來越不足,中央政權也就只能越來越虛弱,最後一分為三而各自為治了。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的嗎?

三、分合交替出現的規律

在瞭解了國家分合的決定因素以後,就應該繼續探討這個決定因素是怎樣變化的,又因此怎麼影響了國家的分合。

我們先從國家的“合”的狀態去說。中央政權建立並且能夠維持下去,主要原因是中央控制力比較強大。但是,因為受制於社會需要程度和社會供養程度的直接影響,所以中央控制力也存在著比較大的變數。

特別是到了中央政權存在相當長時間以後,社會矛盾積累越來越多,以至於中央政權需要對付的問題越來越多。而社會問題越來越多以後,社會供養的渠道就會逐漸被堵塞起來。這樣,供養政權的血液就會隨之逐漸減少。這就意味著,中央政權的行動能力就會越來越弱。

中央控制力越來越弱以後,各個地方就不太可能得到及時統籌,各種問題並不能得到快速解決,地方需要的救濟中央逐漸無法提供。這個時候,地方政府就被迫就近自我救濟,自我保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就為分治打下了基礎。回望歷史中的諸多事實,不論是西周滅亡後的東周列國,還是東漢之後的三國,或者唐朝以後的五代十國,地方分治的狀態,都是從中央政權無法為地方提供保護的時候開始的。

導致地方分治的原因,除了中央政權控制力下降這個主要原因外,地方經濟不均衡,也是重要原因。可以說,國家狀態往往是社會狀態的集中總結。地方經濟不均衡,也是容易造成各地分治的重要變數。

分治形成以後,有實力的政權就希望能夠就近吞併弱勢小政權。各分治政權之間,處於明顯的安全困境之中。因為大家都想要更多的財富,所以你不吞併別人,別人就會想著吞併你。分治政權之間始終處於相互吞併動力比較強的互吞狀態。

只有分治政權之間達到某種平衡,即誰也吞不掉誰的時候,分治局面才能穩定下來,如三國之間有一段相互制衡的穩定狀態。

那麼,這種分的狀態,會持續到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呢?社會要求中央政府代表社會統籌社會事務,這種要求的迫切度越高,中央政府越容易建立,即使崩潰了,也更容易重建。如果迫切度比較低,社會就會比較長期地內處於分治狀態,如東周列國時期。

但是,合的過程也是比較漫長的。在自然經濟狀態下,社會對中央政府的迫切要求,並不特別強烈。即使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基層老百姓也能過下去。這樣,分的狀態會持續下去,而“合”的狀態也就不可能快速達成。

況且,要想達到合的狀態,必須出現吞併能力很大的“獨強國家”。如果能夠快速出現“獨強”的國家,則分的狀態能夠比較快地結束。獨強國家可以快速強力統籌整個國域,使之處於合的統一狀態。但歷史事實是,獨強的國家的出現,需要經歷漫長的積累的過程。

分治的國家之間處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政權競爭狀態,必然發生比較激烈的鬥爭。競爭的政權,必然都要使出渾身解數,不斷髮展自己,同時打擊敵人。這樣,一邊是增強型的因素的積累,一邊是削弱性的因素的積累。

只有當增強因素超過削弱因素,國家才能由此而不斷增強實力。但是,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比較緩慢的。比如三國之間,魏蜀吳都想快速超過其他兩個國家,讓自己的快速統一天下。但是,事實上,三個政權都拼上老命地發展自己,防禦敵人。

只有當地域差別所產生的發展潛力逐漸顯現出來,當政權之間的消耗逐漸顯現出來,政權之間才能可能慢慢拉開明顯差距。

有了明顯差距,還並不意味著有獨強國家的出現。要想獨強,必須在國家實力上,要數倍於對方。否則,這樣的超過眾國的略強,並不意味著可以實現一統天下的獨強。只有當略強變成獨強,可以承擔歷史統一大任的“獨強國家”才會隨之出現。

歷史上,秦國是獨強國家,它統一了六國。隋朝是獨強國家,它統一了南北朝。元朝也是獨強國家,它統一了五代十國和宋遼宋金的南北分治。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的嗎?

四、歷史還是在分合,但分合已經大不相同

在瞭解了上述分合交替的規律以後,再回過頭來看中國歷史上的分合。

基本上,東周時期分的狀態大致持續了400年,之後秦漢時期合的狀態大約400年。東周和秦漢統一,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分合週期。是不是可以說,我國曆史上,合與分都大致會持續400年?當然不能完全這樣說。

三國兩晉南北朝,分治狀態持續了360多年。之後統合中國的隋唐也就持續了330年,之後的五代十國和宋遼(金)並立,分治狀態又持續了389年。這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二個分合週期。大約分合時間都是360年左右。

但是必須注意到,元明清三朝國家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統合狀態,持續了634年。這意味著,最近的統合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前三個週期的統合持續時間。那麼,是什麼因素使這個週期發生了改變呢?

還應該是中央控制力發生了改變的原因。隨著生產力的日趨發展,社會對國家統一,進而可以持續保護各地方發展經濟的需求,會日趨增強。經由統一帶來的獲利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分治狀態下的獲利可能性。

所以,到了元明清朝代後,中央控制力在崩潰以後,能夠快速重建,就得益於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對中央政權的控制力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所以中央政權能夠快速重建。也就是說,只要中央控制力不斷得到加強,國家就會長期處於統合的狀態。

這個趨勢,從現實去看,還是會延續下去的。結合整個世界歷史的演進來看,國家之間的統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如各大州內部有各種聯盟的出現,如歐盟或者東盟等等。在聯盟趨勢明顯的前提下,國家統合的要求會更加強烈。由此去看,中國古代的統合交替的狀態,將被短暫的“短分”與長久的“長合”結合起來的狀態所取代。

總結來說,中國歷史確實是統合交替,而且大致是400年一個大週期。但是,隨著現代化的開始,統合趨勢將發生比較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