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無需繁瑣步驟 無需刻意教導 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詠鵝 唐 駱賓王

由 原點課堂 發表于 綜藝2021-08-03
簡介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

詠鵝一共有了幾個動詞

無需繁瑣步驟 無需刻意教導 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詠鵝 唐 駱賓王

詠鵝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詩詞創作背景

無需繁瑣步驟 無需刻意教導 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詠鵝 唐 駱賓王

兒時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問了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一個池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游,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微思索便創作了這首詩。

詩詞鑑賞

無需繁瑣步驟 無需刻意教導 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詠鵝 唐 駱賓王

這首詩以一個七歲小孩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描寫極為生動活潑。

無需繁瑣步驟 無需刻意教導 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詠鵝 唐 駱賓王

第一句三個“鵝”字,是詩人對鵝的親切呼喚,亦可以理解為模仿鵝的叫聲。

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曲,彎曲。項,就是脖子。曲項,彎著脖子。歌,唱歌。這兩句讓人想象出,一個7歲的兒童在對鵝作詩,他指著鵝說:鵝,鵝,鵝,彎曲著長長的脖子,朝著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鵝脖子長的特徵,寫出它歡叫時洋洋自得的神態。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層次分明。

無需繁瑣步驟 無需刻意教導 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詠鵝 唐 駱賓王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接下來的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迴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鑑賞二

無需繁瑣步驟 無需刻意教導 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詠鵝 唐 駱賓王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徵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片語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無論從什麼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的。

鑑賞三

無需繁瑣步驟 無需刻意教導 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詠鵝 唐 駱賓王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徵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的“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出來,融為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透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的形象。

從這裡開始,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裡輕鬆學詩。

日積月累後,腹有詩書的孩子便能與眾不同。

不需要繁瑣的步驟,也不需要太刻意的教導,僅僅只是像學兒歌一樣學古詩詞;

漸漸滋潤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充滿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