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知道這句話在中國文化的含義嗎?

由 一善行說 發表于 綜藝2021-08-31
簡介能知因果,對因果抱有敬畏之心的人,必定能夠剋制自己的惡念,多行修善之舉,這樣的人,不光今生,就算是來世也會得到福報

福廕後代什麼意思

先宣告:文章從佛道儒與傳統文化方向出現!一善不求大家都行善,畢竟一善也懂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的道理!只是希望大家都有一顆向心的心態,不為惡則是善!

一帆風順,衣食無憂,長命百歲,闔家歡樂,是每個人在人生路程裡都希望得到的,但很少有人能諸事順心。

很多人嘴上說著不相信命運,但內心渴望著命運的眷顧,所以常聽到“你真好運”“你很有福氣”之類的話。那我們的一生能否做出改變,獲得所謂的“福運”呢?

有一個詞叫“積德”,它是中華文化千年發展來,對行善最美好的詮釋。

有人一出生就享受榮華富貴,這就是上輩子積德

修了

大福份。佛教稱之為“福報”,

人積了多少德,就能獲得多大的福,無德之人就沒有任何福緣!

《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知道這句話在中國文化的含義嗎?

一善曾看過一篇傳記,是一位香港富豪的自述,據這位富豪說,他在沒到香港前,在鄉下曾行乞了好幾年,也就是這段經歷,使他明白了同理心,明白了生活的艱苦,讓他成為了一個有善心,做善行的人。

他說過一句話:“做人不能落井下石,看到有人遭遇不幸,要抱有同情心,盡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就算只是一句安慰的話,也是善心善行

,千萬不要挖苦別人,更不能嘲笑,要不然也會給自己帶來惡運!”

這位富豪也正是將自己的話,身體力行運用到生活中,從做苦力到小買賣,一步一步成為了名流富商,年過九旬的他,身體健康,家庭也是父慈子孝,兒孫滿堂。

《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知道這句話在中國文化的含義嗎?

宋朝著名的改革家、文學家范仲淹,出生在清寒之家,因為自己窮過,所以他立志,自己如果能出人頭地,定要做濟世之舉。

後來他官至宰相,依然記得年青時的誓言,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衣服、食物,分發給無田耕作的窮苦人家,用自己的俸祿幫助了三百多家貧苦鄉親。

還有一則趣事,范仲淹在蘇州買了一處宅院,一位先生誇讚此宅風水極好,必將福廕後代子孫。范仲淹聽後,便將此處宅院改為學堂,希望能

富餘

滿城百姓。

他這種行為善利眾生,能得大德大福。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范仲淹四個兒子,個個人中龍鳳,德才兼備,範氏家族從宋至民國初年從未衰落!

這八百多年間,範氏家族能一直興旺,也與他們牢記先祖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祖訓密不可分,不停積德行善才得到如此福報。

《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知道這句話在中國文化的含義嗎?

《易傳》中有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大意是多行善舉的人家,必定會有好事在等著他們。

也告訴我們,只有多多行善積德,才能得到福報。

我國從春秋之前,就會有小年祭灶神的傳統,相傳這一天是灶神下凡的日子,他會在這一天記錄每家每戶一年的善惡,並報告上天。若是這家人都行善積德,上天就會降下福報,使這戶人家漸漸興旺!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王孫賈問孔子:“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孔子回答道:“如果作惡,就已經得罪了上天,再祈求任何福報都是沒有用的。”由此可見,2000多年以前,人們就已經知道,

要想家庭興旺,還是要多行善舉,多積德行。

《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知道這句話在中國文化的含義嗎?

《老子》有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也說到了,上天只會垂青於真正行善的人,行善的人也必會得到上天的恩賜,

正所謂,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佛教也有因果的說法,以表達人要有同情心,內心要懷有大慈悲。如果一個人不講因果,覺得自己做惡對自身沒有影響,這是不行的。

千萬別善不欲為,惡則時而為之。

《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知道這句話在中國文化的含義嗎?

能知因果,對因果抱有敬畏之心的人,必定能夠剋制自己的惡念,多行修善之舉,這樣的人,不光今生,就算是來世也會得到福報;但不積德而行惡的人,也必定會受到災禍。

就算是到了現在,從讀書就知道要“學雷鋒做好事”,而那些有大善之舉的人,更是被稱為英雄,為何?就是因為大家內心都是向善的,有同理心的。最後,一善有句話與大家共勉:

不論你是信命或不信命之人,但一定要對生命抱有敬畏,多行善舉,必有福報!

給一個評論,讓我們多多交流!有不妥的地方請指出!謝謝

也請將正能量轉給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