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唱歌音準是什麼?音準應該這樣訓練

由 說話式關閉唱法 發表于 綜藝2021-09-02
簡介超過三比四比例關係的兩個不同聲音最佳共鳴的頻率比例就突然放大了,超出了聽覺上的自然融合能力,人們就稱之為不和諧音了

唱歌怎麼找音準

“自學唱歌”

音準,指的是我們對聲音高低的把握能力。在歌唱中,音準又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對一個長時間的持續音的高低的把握能力;一是指對自然音階的把握能力。

歌曲總是有節律性地拉長音的地方,持續的節拍很長,這就是持續音。持續音無論持續多長時間,聲音的高低都不能隨意改變,這就是對持續音的保持能力。

幾乎所有歌曲的旋律都是由自然音階寫成的。因此,歌唱時聲音高低的變化,一定要符合自然音階的結構原則,否則就“跑調”了。

唱歌音準是什麼?音準應該這樣訓練

然而,什麼是音階呢?

言語聲有高低的變化,音樂聲也有高低的變化。但是,言語聲的高低是連續、滑動變化的,比如普通話的四種聲調形式,就是聲音高低滑動變化的四種不同形式。而音樂聲的高低變化是不連續的,是跳躍的,比如在一個音上保持時,必須水平地保持在這一個音的高度上,從這個音到下個音時,必須直接跳到下一個音高上去保持,決不能體現出從這個音到下個音的變化過程來,這樣就形成一層層跳躍的聲音的臺階,這就是音階。

什麼又是自然音階呢?

譬如說,我們的古代有音階,古希臘人也有音階,美洲印第安人也有音階。把這些音階形式放在一起,我們發現它們都是同一個系列裡的音。也就是1(哆)2(味)3(咪)4(發)5(嗦)6(啦)7(夕)高1(哆)這八個音(傳統樂理認定為7個音,不包含高音1)。所不同的只是某個民族更習慣於運用其中的哪幾個音而已。比如,中國的五聲調式音階,就不習慣於用其中的半音,遇到半音就跳過去。

這個:1(哆)2(睞)3(咪)4(發)5(嗦)6(啦)7(夕)高1(哆)系列,就叫自然音階。由此看來,自然音階決不是哪個古人的杜撰發明,而是人類對存在著一定內在聯絡的一組自然音的發現。

然而,在自然界無限豐富的聲音中,人們是如何找出這樣八個音來的呢?——只能說是靠聽覺。

在聽覺上,自然音階這八個音中瀰漫著一種深層次的統一色彩。

人類在生理上,的確具有感知“一般”和“共相”的能力。譬如,你、我、他,是三個不同個體的人,但在這個不同的背後,我們又能深深感受到其中共同的本性,都是同一個人種——都是中國人。

1(哆)2(睞)3(咪)4(發)5(嗦)6(啦)7(夕)高1(哆),雖然都是不同個體的聲音,但在這些不同的背後,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它們之間深藏的共同本質。譬如,如果我們把自然音階想像為一組真實的樓梯,雖然這組樓梯每一級臺階的高度並不完全一致,有整級的,有半級的,但是當我們用心靈的腳步隨著自然音階的聲響逐級攀登時,會感到非常協調自然,決沒有深一腳淺一腳的感覺。

自然音階的各個音之間,到底存在著一種怎樣的內在聯絡呢?

究其根本,是一種共鳴上的聯絡。

唱歌音準是什麼?音準應該這樣訓練

譬如,最佳共鳴的兩個聲音,其頻率之比一定是:一比一。也就是說,這兩個聲音的聲波自始至終都是完全同步的。

僅次於這個最佳共鳴效果的兩個不同聲音最佳共鳴的頻率比例,就是:一比二。即,高八度低八度,兩個八度關係的聲音。也就是說,每間隔一定的時間單位,這兩個聲音才最佳共鳴一次。就好比兩個人從同一點起步轉圈兒,當其中一個人轉一圈兒時,另一個人恰好轉了兩圈兒。那麼,每到這個時間點,兩個人就走同步一次,這就是這兩個人的最佳共鳴點。

再次之,兩個不同聲音最佳共鳴的頻率比例,就是二比三了。即,純五度,1(哆)—5(嗦),兩個純五度關係的聲音。也就是說,每隔兩個時間單位,這兩個聲音才能最佳共鳴一次。當一個人轉兩圈兒時,另一個人恰好轉了三圈兒。每到這個時間點,兩個人就走同步一次。

更次之,就是三比四的關係了。即,純四度,1(哆)4(發),兩個純四度關係的聲音。每隔三個時間單位,這兩個聲音才能最佳共鳴一次。當一個人轉三圈兒時,另一個人恰好轉了四圈兒。每到這個時間點,兩個人就走同步一次。

在這樣的時間長度上,人的聽覺還能夠把這兩個聲音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聽作一個聲音——這就是所謂和諧音。超過三比四比例關係的兩個不同聲音最佳共鳴的頻率比例就突然放大了,超出了聽覺上的自然融合能力,人們就稱之為不和諧音了。

一比一,是同一個聲音。一比二,是兩個八度音,在聽覺上,這兩個音只是高低不同,意義是一樣的,因此在音樂上仍視為是同一個音來處理。

剩下來,兩個不同聲音最佳共鳴的和諧頻率比例,就只有二比三和三比四了。

有了這幾個單純的和諧比例,整個自然音階就相互衍生出來了。

唱歌音準是什麼?音準應該這樣訓練

譬如,任意確定一個具體的音高為第一級音1(哆),它的上方肯定有一個與之形成一比二比例關係的音,那就是高音1(哆),其次還各有一個與之形成二比三和三比四比例關係的音,那就是5(嗦)和4(發);5(嗦)確立了,5(嗦)的下方肯定也有一個與之形成三比四比例關係的音,那就是2(味);2(味)的上方肯定也有一個與之形成二比三比例關係的音,那就是6(啦);6(啦)的下方肯定也有一個與之形成三比四比例關係的音,那就是3(咪);3(咪)的上方肯定也有一個與之形成二比三比例關係的音,那就是7(夕)。這樣,自然音階就產生了。

自然音階所瀰漫的統一色彩,就是各個音之間存在的相互衍生的共鳴關係造成的。

一個十分完美的現象是:1(哆)和4(發)是三比四的關係,而4(發)和高音1(哆)是二比三的關係;1(哆)和5(嗦)是二比三的關係,而5(嗦)和高音1(哆)是三比四的關係。4(發)和5(嗦)實際上就是1(哆)和高音1(哆)之間的兩個自然的黃金分割點。

我們花費了這樣的篇幅討論這些問題,其目的,是為了揭示“自然音準”的原理。

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聲帶,也是自然的產物。生命能量及其聲帶的振動,在相互衍生其他不同聲音時,也應該符合上述的最簡單比例和諧共鳴的物理學原則。因此說,每個人都具有自然的音準能力,歌唱時本來就不該跑調,這就叫“自然音準”。

然而,事實並不如此,唱歌跑調的大有人在。怎樣認識理解這種歌唱時音不準的現象呢?

依據“自然音準”的原理,我們完全可以斷定:音不準,是因為我們發聲時,實際的生命狀態不自然造成的。

又怎樣判斷、衡量自身的生命狀態是否自然呢?在此,我們設定了兩個完全可以自我把握的重要指標:一是內心“沉靜”的程度;一是生命狀態“舒展”及舒展的“均衡”程度。一個人內心越是“沉靜”,生命狀態就越自然;整個生命越“舒展”、舒展得越“均衡”,生命狀態就越自然。“沉靜”,並且“均衡”地“舒展”開,就是所謂的“自然狀態”。

由於我們每個人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養成的生命狀態習性各有不同,因此音準的現實狀況也不一樣。對於自然狀態保持得特別好的人來說,沒有經過特別的訓練,音準就很好,我們通常稱其為音準的自然條件好。

對於自然條件不好,甚至狀態扭曲的人來說,如果也想把歌唱好,就要首先彌補自身狀態上的不足,重新養成一個良好的生命狀態習性。

這裡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就是自然條件本來就很好的人,也要深諳這個“自然音準”的原理,從而有意識地透過專業練聲手段進一步強化對自身狀態的把握能力。並且,也只有深刻感悟到這個道理的人,學習上才能真正有所進益。

同時,自然音準的原理,也為我們處理歌曲中的變化音提供了可靠依據。有些歌曲並不是完全運用的自然音階中的自然音,有的地方要升半音或降半音,我們稱之為變化音。怎樣把握這些變化音呢?按著“自然音準”的原理,變化音所表達的一定是非自然狀態的感受—導致扭曲的過度興奮和抑鬱狀態都可理解為非自然狀態。

唱歌音準是什麼?音準應該這樣訓練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選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