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濟南人辛棄疾的思鄉情①:23歲離開濟南後,畢生未歸

由 濟南時報 發表于 綜藝2022-12-12
簡介公元1162年,23歲的辛棄疾離開濟南南下,開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辛棄疾父親叫什麼

公元1162年,23歲的辛棄疾離開濟南南下,開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遺憾的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形勢等複雜原因,南下後的辛棄疾畢生沒有再回過故鄉濟南。

1140年,辛棄疾出生在濟南歷城四風閘。由於北宋王朝抵抗不力,辛棄疾出生前十幾年,濟南地區已被金兵所佔而成為淪陷區。今年7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振振在首期稼軒故里文化講堂舉辦的《稼軒故里讀稼軒》講座中提到,不管辛棄疾主觀上願不願意,按照當時的戶籍制度來算,實際上辛棄疾算是金人。不過從後來的人生歷程中後世都知道,辛棄疾始終是南宋一名致力於抗金復國的志士。

這一時期的濟南,是在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和階級鬥爭之下而繼續其封建社會歷程的,當地人民發動的起義此起彼伏,接連不斷,辛棄疾就是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活和成長。辛棄疾父親早逝,他在祖父辛讚的撫育和教導下長大成人。據鄧廣銘《辛棄疾傳》載,因為辛家人口眾多,辛贊為這眾多家口的溫飽之計,需要去營取升斗之祿,因而在山東和中原地區相繼淪陷後的某些年代當中,辛贊還先後做過譙縣和開封等地的地方守令。

濟南人辛棄疾的思鄉情①:23歲離開濟南後,畢生未歸

辛贊雖是一名封建官僚,卻有著愛國情懷和遠見卓識,他時時對辛棄疾述說宋代的正統與文明,濟南的經濟繁榮與社會開明。辛棄疾《美芹十論》中提及少年時在祖父辛贊身邊:“每退食,(祖父)輒引臣輩登高遠望,指畫山河。”激發他自小莫忘家國之事,牢記大好河山被侵佔之恨。也正是他處於如此環境的影響,才逐漸由一介俠肝義膽的儒生而迅速成長為一名抗金愛國的志士。

青少年時期的辛棄疾也曾離開過濟南。辛贊在亳州做譙縣縣令時,辛棄疾已經到了讀書的年齡,也跟隨祖父在譙縣任所。譙縣有一名叫劉瞻的人,由於長期寫作田園詩在當地頗有時名,辛贊便叫辛棄疾拜他為師。除了少年時期曾經在亳州求學過一段時間,青年時期辛棄疾還因金朝科考有過兩次燕京之行,這兩趟燕京之行分別在1157年和1160年。

濟南人辛棄疾的思鄉情①:23歲離開濟南後,畢生未歸

鄧廣銘《辛稼軒年譜》雲:“(辛棄疾)秉奉祖訓,志切國仇,嘗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事實上這兩趟燕京之行中,辛棄疾受祖父指教,有機會深入到金國政治中心窺察其軍事部署和政治局勢。所以從濟南前往燕京的路上,辛棄疾注意觀察山川形勢和官府倉庫等所在,這段經歷也為他日後舉兵征戰打下了基礎。

勇擒張安國的壯舉之後不久,南歸後的辛棄疾被朝廷任命為江陰軍籤判,開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一年是1162年,辛棄疾23歲。只是,這次離開濟南後,辛棄疾畢生再也沒有迴歸故里。

新時報記者: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