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恐慌性需求所創造的暴利

由 山頂洞察 發表于 綜藝2022-12-13
簡介在平時,帳篷需求量一直比較平穩,大部分是一些野外遊玩或工作的人員的需要,受眾人群基本固定和飽和,然而自然災害的偶然發生,使得這種產品產生了一種恐慌性需求,市場上的供應量都完全供應不上,如果純按市場方式運作,價格自然會上漲

80年代幾次搶鹽

恐慌性需求所創造的暴利

在經濟領域能瞬間產生收益的是客戶強烈的需求,激發客戶的強烈需求往往短期內能產生巨大的利益,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商業行為不再是賣方的推薦而是買方的求購,一旦買方需要,那麼單價和銷量都會一齊上漲。

有些人說3年內要賺了幾千萬,甚至上億,那麼肯定是找到了一個客戶強烈需求的產品,而他正好佔據了先機。像那些做傳銷的也是如此,給客戶灌輸一種緊迫感,描繪一個美好生活的虛假的夢,把人偶爾的幻想變成了一種執念很深的慾望,於是這些人巴巴的把錢交給這些傳銷者們,傳銷者們也確實每月給他們不少錢,說是產生的利潤,然後當盤子越來越大時,就卷錢跑路了。

那麼這種買方的強烈的恐慌性需求是如何產生的?

外界的客觀原因

客觀原因是社會或自然災害造成的某種災難,以致造成某種物資的缺乏和需求。比如汶川地震時,對帳篷的需求。在平時,帳篷需求量一直比較平穩,大部分是一些野外遊玩或工作的人員的需要,受眾人群基本固定和飽和,然而自然災害的偶然發生,使得這種產品產生了一種恐慌性需求,市場上的供應量都完全供應不上,如果純按市場方式運作,價格自然會上漲。生產帳篷的企業就會獲得巨大的利潤。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病毒傳播,比如2003年的非典,使得測體溫的儀器價格和銷量暴漲,一個造價只有10元左右的紅外體溫測量器,就賣到了數百元一個,而且需求量極大。還有最近的冠狀病毒,使得口罩,這種平時用得極少的東西,突然供不應求了,一下子需求量上升幾十倍,一些生產口罩的企業獲利頗豐。這就是客觀原因造成的,站在純商業角度,如果能提前預料到意外情況發生,釐清背後的邏輯鏈條,抓住機會的,一天賺以往1年的錢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人不能太自私,尤其是這種災難面前,做為一個企業家,你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商人,人有人性,聰明的商人不是賺這些眼前的利潤,而是趁此機會在民眾面前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把企業的品牌深入到廣大民眾的心中,此後再做點什麼事,自然不愁沒有客戶。

恐慌性需求所創造的暴利

商家借勢炒作

本來一個災難與某個產品沒有太多的關係,商家卻利用民眾的無知,製造恐慌來產生恐慌性需求。比如80年代的搶鹽事件。當時發生了一個自然災害,造成海鹽被汙染,商家就趁勢編造恐慌故事,說以後都買不到健康的鹽,只有之前生產的鹽才能吃,結果很多家庭開始大批次採購。而且價格還是平時的幾倍。結果等政府過幾天出來闢謠時,每家家裡都囤了好多鹽,有的家囤的鹽夠吃10年。

恐慌性需求所創造的暴利

商家編的故事

商業行為中給某個產品或品牌,編寫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其深入人心,本是無可厚非。但有些商家編的故事確是恐嚇民眾。比如最近各個小區興起的養生店,美其名曰給老年人免費檢查身體。人年紀大了,多多少少會有些毛病,只要自己注意作息,不胡吃海喝,身體自然都能調整好。可這些商家不這樣,開始引經據典,說這身體再不養就只能躺床上了,結果捨不得買衣服的老人們,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和積蓄買保健品,買保健床,本來身體問題不大,結果吃了後反而更嚴重了。我們古人說過,只要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你都恐慌了,不生病才怪。

一個商業行為的起始是需求,需求越強烈,那麼跟需求掛勾的產品就越容易開啟市場,賣得上價。如果一個企業能合理利用擴大這種需求,是有可能在短期內產生暴利的。

但如果要做一個百年老店,還是得做好自己,經營好自己的企業人品才是王道。

特色小鎮招商與運營破局之策

牛哄哄一家人

購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