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一位特級教師的總結:解放學生的創造力要做到4個“重構”

由 中國教育報好老師 發表于 綜藝2023-01-02
簡介二、重構課堂,激發好奇心與想象力重構課堂,就是要走出“齊步走的複習、灌輸式新授、刷題式鞏固”的“三步走”線性課堂結構,在陶行知先生說的“六大解放”和好奇情境中構建個性化學習方式,讓更多學生到達創造力培養的最近發展區

學生為什麼要有創造力

圖片

- 這是

好老師2022

年的第

409

篇文章

-

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指標是學生的高質量學習。要實現高質量的學習,必須解放學生的創造力。

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的內驅力和好奇心是解放學生創造力的關鍵。

特級教師符永平總結了自己的四點“重構”經驗,建議各位老師認真收藏~

圖片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學生走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教學設計中,能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學生感到好奇的教學情境設計不夠,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無法引導學生跟著課堂教學進行思考。

同時,學習方式單一,較少訓練學生採用自主發現、質疑探究、合作互助的學習方式,導致一些學生因為某些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被“堵”“卡”而直接“躺平”,學生無法到達他們各自不同的最近發展區,進而不能攀登到新的探索區,不能體驗到怦然心跳的成就感,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

“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他還提出了“六大解放”的具體要求與方法,即解放兒童的

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

。有了創造力的學習,學生學習主體性才能充分彰顯,這是形成高質量學習的前提,也是當下落實“雙減”、課堂提質增效的良方。

下面,我結合小學、初中數學九年一貫制創造式教學的課例研究,說明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激發學生潛能、喚醒內在創造力。

一、重構作業,由已知走向未知

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充分思考,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發生。

可是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很難保證讓所有學生在最近發展區並接近“新的探索區”,這是課堂效率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是實施打通

課前先學、課上探學、課後補學

這三種作業的貫通性教學,重新定義作業的結構:

減少套路式刷題內容,增加為學生突破第二天課上重點和難點的鋪墊性預習作業,在“自覺先學”中形成作業質量高、課堂高效的良性迴圈,走出“課前不預學,課上被動學,課後作業不會做”的惡性迴圈,為每個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創造力培育打好必要的基礎。

在開展“九年一貫制數學課例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作業重構對激發學生創造性的重要作用可以用“令人震撼”來形容。在一次探索圖形面積計算的小學課堂上,我設計了“從圖形面積發現____(此處留白讓學生去發現)”的學習方案,並在上課前一天發給學生。

我把畫“小學圖形與計算”的“知識樹”和“將此圖分解成可計算的圖形”作為訓練學生學會“自覺先學”的作業內容。

上課前我批閱先學作業後,發現學生學習的潛力很大,特別是一些學生從圓自然滑向了初中弧、扇形等圖形的計算,知識生成脈絡清晰,有些學生還將重難點、易錯點嫁接在“知識樹”上,枝葉錯落有致,顏色搭配合理,一幅幅數學與美術跨界融合的學習創意畫誕生了。

課堂上一些學生問我:“老師,今天上課的內容為何不告訴我們?”我說:“這是為保護大家的好奇心,老師希望你們去發現和命名。”實施“雙減”後,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課前“自覺先學”應成為課上創造力生成的最好填補。

圖片

二、重構課堂,激發好奇心與想象力

重構課堂,就是要走出“齊步走的複習、灌輸式新授、刷題式鞏固”的“三步走”線性課堂結構,在陶行知先生說的“六大解放”和好奇情境中構建個性化學習方式,讓更多學生到達創造力培養的最近發展區。

以上述那堂課為例,要講什麼沒告訴學生,“知識樹”究竟長成怎樣更合理、更有個性和創意,學案上的圖形能分解成多少個不同的可計算面積的圖形……一切未知但又與以前學過的知識有太多關聯,這些情境產生的神秘感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探究欲和好奇心是學生課上克服困難、自主探索的動力,使課上互助式提優補差、解決個性化問題的深度合作學習成為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讓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和展示交流,不正解放了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和時間嗎?

學會從複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對應圖形,是提高數學讀圖、識圖、組合圖、變式圖等能力的重要標誌,是培養學生從複雜的問題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解放學生的創造力,不是僅針對學優生而言,而是要在45分鐘的課堂上

對應每個學生的水平和個性化需求,設計有梯度的學習目標,讓每個人找到思維攀登的“腳手架”,從而實現高質量學習的目標。

三、重構學力,把學會“再創造”作為重點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反覆強調:

數學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要學的知識,透過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

。教師的任務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而不是灌輸,教師應擔負起適時播下創新種子的教育責任。學生能創造什麼呢?顯然,這裡指的不是什麼偉大的發明創造,而是學生面向未來應有的

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

。有人認為,能刷題、善套路、會解題就是學力強,這是十分片面的,學會“再創造”,才是學力強大的標誌。

教師應該多進行超越解題能力的題型與命題的學習與研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並加以解決,繼續拾級而上,大膽、自信地躍上創造式學習的新臺階。

比如在上述圖形面積計算的課堂中,我讓學生自己對未學過的新圖形進行命名,讓他們結合已學圖形嘗試從概念、公式、應用等不同角度“編寫教材”,讓學生自己設計練習題,這都是引導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探索未知領域。一些學生在週記中用“無法自拔”“我們太厲害了”來表達對課堂的喜愛和對自己創造力的欣賞。這讓我們再次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解放兒童創造力”帶來的力量。

圖片

四、重構評價,讓學生在自我發現中成長

學生最清楚自己“學得怎麼樣”,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得與失、因與果、堵與暢,包括非常隱性的學習情緒和學習心理等,這些才是學習評價最有價值的依據,也是教學評價與調節的科學實證。

可事實上,絕大部分學生都生活在接受教師無情評判“√”或“×”等簡單標誌的學習環境裡,直接導致學習的主體性被壓制。很多學生除了教師給的結果性評價,說不清楚自己學得如何,從而失去隨時調節學習方向和糾正偏差的機會,其危害性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要讓學生學會自主自評,這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能力。

小學生能學會初中的弧、扇形等相關知識,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的自主自評一直伴隨在他們的學習活動中。時刻存在的自省式評價、啟發式評價、快樂式評價,使更多學生能及時跨越學習障礙,順利在最近發展區不斷調整。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習重難點在哪裡?長期以來都是教師理想化地、“一廂情願”地寫在教案或學案上。而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在一堂課快結束時,自己總結自己寫,並把它作為課堂小結。

因為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每個學生寫出來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千差萬別。這為我們因材施教、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也是後續教學可以利用的資源。

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有助於引導學生在課堂小結與反思中實現課上的查漏和課後作業的補缺,並進行無縫對接。

END

圖片

本文作者 |符永平

(江蘇省南通市基礎教育課改辦公室副主任、中學數學特級教師)

文章來源 |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08日第10版

插圖設計 |王榮佳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