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以《儒藏》為本 論千年儒學的傳承與傳播

由 四川觀察 發表于 綜藝2023-01-04
簡介作為匯聚中國曆代儒學成果的大型儒學文獻叢書,《儒藏》共656冊(經部265冊、論部117冊、史部274冊),累計5億餘字

儒家思想主張修身還有什麼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出自北宋大儒張載“橫渠四句”的這兩句話堪稱古今儒家門人的修身立命之範。儒學,作為在我國乃至東亞文化圈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思想流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儒藏》為本 論千年儒學的傳承與傳播

11月27日,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儒學文獻總集《儒藏》亮相天府書展。《儒藏》總主編、四川大學教授舒大剛和成都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成都大學教授譚平,以及部分國內外傳統文化愛好者就中華文化經典的傳承與傳播展開了討論。

以《儒藏》為本 論千年儒學的傳承與傳播

活動開始,舒大剛教授透過線上方式簡單介紹了《儒藏》這部書的編纂出版過程。四川大學版《儒藏》的編纂工作始於1997年,先後被列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大專案。今年10月份,最後一批成果共203冊出版,這也標誌著該書歷時二十五年的編纂工作正式結束。作為匯聚中國曆代儒學成果的大型儒學文獻叢書,《儒藏》共656冊(經部265冊、論部117冊、史部274冊),累計5億餘字。全書收錄了先秦至民初儒學文獻5000餘種,是對2500餘年間儒家各宗、各派、各類成果的最大結集。

以《儒藏》為本 論千年儒學的傳承與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儒藏》創新性採用“三藏二十四目”的編纂體例,並運用了“影印加點校”“敘錄加提要”等方式,這樣既可保留古籍原貌,又能訂正原刻本錯誤。所謂“三藏二十四目”,指的是該書主要分為經、論、史三部大類。“經部”即以經書為主體的經注、經解和經說系列;“論部”即以儒家理論闡發為主要內容的儒家子學、禮教、政論、雜議系列;“史部”則是記載儒學歷史為主要內容的人物、流派、制度、書目、學校等系列。三大類其下再分二十四小類,如周易、尚書、詩經、歷代學案、儒林碑刻等內容。這套編纂體系最大特點在於解決了《四庫全書》以“經史子集”編纂法可能造成的內容交叉而難以明確分類的弊端,使之類別明晰一目瞭然,同時還將盡可能地完成對2500多年來儒學成果及其歷史的收錄。

以《儒藏》為本 論千年儒學的傳承與傳播

有學者認為,《儒藏》的編纂可謂儒學當代復興的重要標誌。那麼,儒學的意義又該是什麼?譚平教授在現場告訴記者,“儒學是祖先為我們留下的精神家園,也是為我們提供了立德立人的人生觀和‘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價值觀,而儒家學說也是一個積極入世關注人生的學說。幾千年來,我們那些偉大的祖先透過這種人文的滋養,形成了自己對國家對人民深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