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江南文脈論壇|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專家解讀中華文明視野中的長江文化

由 交匯點客戶端 發表于 綜藝2023-01-14
簡介在林志猛看來,由長江文化帶來的江南文化以及中國的山水,塑造出很重要的精神層面,首先是對內部秩序、對人的精神世界秩序的追求,延伸到對外部社會而言,則是對有序和諧的追求,這與西方海洋文明所追求的擴張性明顯不同

巴山蜀水的巴山指什麼

江南文脈論壇|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專家解讀中華文明視野中的長江文化

交匯點訊 11月19日下午,在無錫舉行的第三屆江南文脈論壇“長江文化與中華文明”高階對話環節中,多位專家學者圍繞“長江文化”與“中華文明”這兩個關鍵詞,傾情分享各自研究視野裡的思想火花,多角度解讀長江文化的豐富內涵,在思想激盪中討論長江文化的發展路徑。

江南文脈論壇|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專家解讀中華文明視野中的長江文化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綿延萬里,孕育了巴蜀、荊楚、吳越三種文化型別。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史學會原副會長熊月之從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入手,指出萬里長江在不同的流域空間中,由於地形環境、自然稟賦的不同,從而賦予每個地方不同的文化影響。“即便是上游的巴蜀文化,但‘巴’和‘蜀’有共同之處,也有差別。”他指出,長江的空間處於歷史變動之中。比如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寫的便是揚州,因為那時長江出海口還處於揚州一帶。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寥寥幾筆,傳情達意。熊月之分析說,這體現的是長江的空間距離。“在當時人的生活經驗裡,長江的上下游之間已經被視為非常遙遠的距離。近代以後,長江上的輪船運輸對物流影響很大,交通條件的改變,縮短了空間的距離,增進了西部、中部跟東部的聯絡。人透過改造自然,使長江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江南文脈論壇|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專家解讀中華文明視野中的長江文化

考古發現對於區域文明而言十分重要。我們對長江文化的認識,如何在考古發現中更新?三星堆博物館館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雨介紹,對三星堆考古發掘進行的三次直播,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相關話題的閱讀量超過了100億次。此外,三星堆博物館還製作了相關數字化產品,嘗試將三星堆融入電影、動漫、遊戲、小說和音樂,使三星堆文化更加親民、更貼近大眾。“我們要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不斷提高文化文物傳播的輻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讓文物的價值內涵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充分利用。”

雷雨表示,現有的考古成果表明,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夏商至西周早期中華大地上眾多區域性文化中發展程度較為獨特的一支,三星堆文化以鮮明的地域性為基礎,廣泛吸收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以及其他地區的文化因素,並加以改造和創新,從而呈現出獨特的文明特質。“三星堆的發現,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實證了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發展,三星堆的發現也讓中華文明顯得更加活潑有趣。”

江南文脈論壇|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專家解讀中華文明視野中的長江文化

“整個長江流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文明形態,自然山水也呈現出多樣性,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包容性,這是長江文化非常顯著的特徵。”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林志猛特別指出,中國的山水文明可謂是獨樹一幟。

在林志猛看來,由長江文化帶來的江南文化以及中國的山水,塑造出很重要的精神層面,首先是對內部秩序、對人的精神世界秩序的追求,延伸到對外部社會而言,則是對有序和諧的追求,這與西方海洋文明所追求的擴張性明顯不同。比如說,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都讓山水文化跟善、仁、智這些人最寶貴的東西、最好的生活方式關聯一起。“山水的流動性和穩固性這兩個層面的結合,是中國山水文明非常鮮明的特徵。”

江南文脈論壇|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專家解讀中華文明視野中的長江文化

長江文化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文學藝術傳統。現場,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旭輝從文學意識的角度,暢談長江文化的優美意境與豐富歷史內涵。他從《春江花月夜》《岳陽樓記》《三言二拍》《千里江山圖》出發,分別從詩、文、小說、繪畫角度來闡述長江文明的流動變遷。他同時指出,“水”的意象是長江文化表達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水”如果單獨來看,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種對於時光流逝的感觸,與人世的感慨、社會歷史的滄桑變化融合在一起。我們不僅要關注“水”本身、“水”背後的文學藝術形象,更值得關注的是深層哲學上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例如,蘇東坡的《赤壁賦》既有儒學情懷,也有道家灑脫,其中“自其變者而觀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蘊含了古代樸素的唯物論思想。“經典的文學作品對水本身以及水和月的關係、水和山的關係、水和人生關係的融合,會形成很多奇妙組合,這些組合都有中華文化積澱其中。”

江南文脈論壇|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專家解讀中華文明視野中的長江文化

本場對話由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階研究院院長徐興無主持。他表示,長江作為母親河,不斷給我們創造更大的空間,帶來了更多文化與物質的滋養。用孟子一段話來總結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所謂的“道”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以之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提供更好的資源與支撐。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顧星欣 陳潔/文 餘萍 吳俊 徐翔(實習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