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海威華芯12.89億增資鬧劇背後:兩大股東上演“奪章”、對簿公堂 國資股東兼重要客戶退出

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綜藝2023-01-18
簡介一系列鬧劇演變之下,中電科29所、國開基金等國資背景股東陸續退出,而海威華芯公司本身的虧損也逐漸加深

金融 家是什麼型號u盾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壹零

重慶產權交易網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下稱“中電科29所”)出售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威華芯”)4。88456%股權仍處於掛牌狀態中,掛牌開始日為2022年6月28日,距離此次期滿還餘4天。而這已是多次自動延期的結果,尚未徵集到意向受讓方。

海威華芯12.89億增資鬧劇背後:兩大股東上演“奪章”、對簿公堂 國資股東兼重要客戶退出

資料來源:重慶產權交易網

中電科29所作為海威華芯創立人之一,在其多年投入、尚未盈利之時,為何選擇掛牌出售?這一事件或許可以追溯回一年之前。

2021年6月,深圳正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正威金控”)向海威華芯增資12。89億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的事件,留給市場無限的期待與想象空間,本應是為半導體關鍵技術研發與突破再助一臂之力。

然而,短短一年多時間以來,第一、二大股東之間卻糾紛不斷,包括公然搶奪公章、辭退高管、對簿公堂等等。一系列鬧劇演變之下,中電科29所、國開基金等國資背景股東陸續退出,而海威華芯公司本身的虧損也逐漸加深。

日前,正威金控與海威華芯、海特高新等之間的仲裁處於中止階段,公司內部或在溝通協商中。但這場鬧劇最終會走向何方,對各方之間會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仍有待明朗。

第一大股東是財務投資者?兩大股東上演“奪章”、對簿公堂

海威華芯由海特高新和央企中電科29所合資組建,據官網介紹,是國內較早提供6吋砷化鎵和6吋氮化鎵純晶圓製造(Foundry)服務的晶片製造企業,擁有6吋砷化鎵/氮化鎵半導體積體電路晶片軍民兩用商業化生產線。

2021年6月以前,海威華芯為海特高新的子公司,直接持股比例達到55。46%。

2021年6月,正威金控向海威華芯增資12。88餘億元,其中6。19億元計入註冊資本。本次增資擴股完成後,正威金控持有海威華芯34。01%股權,成為海威華芯第一大股東。而海特高新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降為33。79%,中電科29所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1。10%。

正威金控為正威集團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是正威集團產業戰略佈局的資本運作平臺。

此次對於海威華芯的增資擴股,對於其自身而言,能夠補充其運營資金,支援其業務發展開拓;對於正威集團而言,是其整合資源、進一步對半導體進行佈局的舉措。

而對於海特高新而言,海特高新放棄了此次增資的優先認購權,增資完成後,海特高新不再是海威華芯的第一大股東,海威華芯不再納入海特高新合併報表範圍,對於短期業績會產生一定影響,而從長期來看,海威華芯若能借此實現進一步發展,對於第二大股東海特高新而言也將受益。

但實際上,由於海威華芯沒有實控人,第一、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相近,對公司的定位、計劃安排等又各有不同,因此,表面的“共同繁榮”之下,卻隱藏著幾許紛亂與危機。

其一,是“搶公章”事件。據裁判文書網披露及媒體報道,2021年11月,在增資完成不足半年之時,海特高新委派的海威華芯董事長魏彥廷強行將正威金控委派的海威華芯財務總監陳國寶驅逐出辦公室,並搶奪了由陳國寶保管的華芯公司財務專用章、網銀U盾等重要財務資料,並迫使第三大股東中電科29所委派的海威華芯總經理辭職。這一事件背後或折射出了海威華芯的第二大股東海特高新對於公司控制權的爭奪。

其二,是正威金控與海威華芯、海特高新之間的訴訟及仲裁糾紛。2022年8月,海特高新公告表示,公司於近期收到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發來的《DS20220829號增資協議爭議案仲裁通知》((2022)中國貿仲京字第031414號),深圳正威公司作為申請人以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為由,請求裁決解除其與華芯科技及公司原股東簽署的《增資協議》;請求裁決海威華芯與海特高新向正威金控承擔合同解除項下的違約責任,並賠償申請人投資損失,即申請人支付的投資款人民幣12。89億元及相應利息。

海威華芯12.89億增資鬧劇背後:兩大股東上演“奪章”、對簿公堂 國資股東兼重要客戶退出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目前該案件處於程式中止階段。

正威金控與海特高新作為海威華芯的第一、二大股東,為何頻繁劍拔弩張,甚至動用法律手段對相關增資事宜再起紛爭?

究其背後原因,或因為持股比例相近的正威金控與海特高新對海威華芯的定位及安排意見存在不合。據報道,海特高新董秘張龍勇曾表示,正威金控是公司引入的財務投資者,在《增資協議》中有過約定。

“海威華芯作為一家無實控人的公司,它的目的是為了(將來)獨立上市,而正威金控(關聯方)下面有一家上市公司正威新材,正威金控想把海威華芯裝入正威新材,這和其他股東對海威華芯的發展方向與定位產生了一些差異。”

而當下,海特高新與正威金控在就上述糾紛進行內部的溝通協商。但不論結果如何,“內訌”本身都已對海威華芯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高管被辭退 國資背景股東兼重要客戶選擇退出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二大股東之間的紛亂爭奪、海威華芯實際控制權存在不確定性等問題,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海威華芯國資背景股東的退出,包括中電科29所與國開基金。

其中,中電科29所是海威華芯的創立者之一。2015年,中電科29所牽頭籌建海威華芯,海特高新以收購中電科29所旗下成都嘉石科技的方式,獲得新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海威華芯52。91%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中電科29所成為海威華芯第二大股東。

國開基金在2016年因海威華芯的經營發展資金需求而作為投資者引入,以1。52億元(全部作為註冊資本)對海威華芯進行增資,增資資金投資專案為“海威華芯6吋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積體電路晶片生產線專案”,投資期限為10年。

2021年6月,正威金控完成增資擴股後,中電科29所的持股比例為21。10%,為第三大股東;國開基金為5。05%,為第五大股東。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1年11月的“搶公章”事件中,海特高新不僅從正威金控委派的海威華芯財務總監中奪取了公章,還迫使中電科29所委派的海威華芯總經理辭職。

混亂當口之下,國資背景股東選擇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2021年12月,中電科29所將其所持的14。8593%海威華芯股權予以公開轉讓,轉讓底價為6。02億元,受讓方為深圳市芯樾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芯樾屬於創業投資基金,於今年6月備案,基金管理人為中國合夥人(上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6月,中電科29所繼續出售餘下的海威華芯4。88456%股權。根據重慶產權交易網顯示,轉讓底價為1。98億元,由於受讓方尚未出現,該掛牌資訊已多次延期釋出。而在該項股權出售之後,中電科29所將從海威華芯完全退出,不再持有其股權。

在國開基金方面,根據《投資協議》,國開基金持有的股權將從2017年至2026年完成分批退出,約定退出方式為海特高新回購,回購價格為1元/股,另加實際1。02%年化率的利息。在以往的退出事項中,國開基金是按照協議,由海特高新回購的方式完成退出。

但在2021年7月,不同以往,國開基金的4000萬元股權退出未採取由海特高新回購的方式,而是直接減資退出。為何減資退出而非海特高新再透過回購獲取更多股權?背後或許有不同股東之間形成制衡的原因。

國資背景股東的退出,特別是與公司的創立者之一中電科29所分道揚鑣,會對海威華芯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電科29所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國家骨幹研究所,專業從事電子戰技術研究、裝備型號研製和生產,多年來承擔著國家重點工程、國家重大基礎、國家重大安全等工程任務。

而海威華芯當下諸多業務在軍用領域均有所佈局,且中電科29所及相關央企是其重要客戶,股權退出之後是否會對其業務往來造成影響?據披露資料顯示,2020-2022年上半年,海威華芯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9億元、2。02億元與1。21億元;實現淨虧損分別為2867萬元、5287萬元與3371萬元,虧損呈逐漸擴大的趨勢。

如果海威華芯在近幾年內有上市的計劃,那麼逐年虧損的業績以及重要客戶或流失的風險都將對其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