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由 釋玖 發表于 綜藝2023-01-22
簡介單煃仔細審閱卷宗,發現諸多蹊蹺之處,趙宗聖堅稱家人是被人謀害,而仵作驗屍卻說沒有外傷,認定4人皆是自縊身亡,再聯想到齊餘氏殺夫的手法,突然,腦中靈光一閃,說不定這張從玉與趙家滅門慘案也有重大幹系

最近很不順心怎麼回事啊

劉四,是清代乾隆年間的挑水夫,家住直隸永平府樂(lào)亭縣,靠給人送水掙幾個辛苦錢養家餬口,卻不料一時好心,竟吃上了人命官司。

這天黃昏時分,劉四照常到趙家裡送水,站在院外叫門,一連喊了好幾聲也不見有人應答。劉四見院門並未上鎖,便徑直推門而入,熟門熟路來到廚房,將水倒進水缸裡,然後繞到正房,準備跟主人家打個招呼,方便記賬。

劉四來到正房,發現正房大門從裡面鎖住了,想來是有人在家,便扣門呼喊,卻無人應答。劉四心中納悶,便透過窗戶往裡張望,頓時大驚失色!

正房內共有4名女子,脖子上皆套著繩索,死狀各異。劉四見狀嚇得跌坐在地,兩隻水桶隨之滾落在地。過了一會,劉四緩過勁來,暗道一聲:

“大事不好!”

連忙爬起身,跑到院外呼救。

左鄰右舍聽到“救命”聲,紛紛前來營救。眾人一起用勁撞開房門,可惜為時已晚,4名女子早已渾身僵硬如板磚。鄰居見趙家出了人命,立刻跑去給趙宗聖報信。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趙宗聖是樂亭縣的一個商販,雖沒有大富大貴,但生活也算優渥。趙宗聖也是趙家唯一的男人,與妻子趙楊氏感情甚篤。然而兩人結婚多年,趙楊氏始終一無所出,但趙宗聖卻沒有埋怨過妻子。眼瞅著妻子已經30多歲,卻無兒女承歡膝下,甚是淒冷,趙宗聖便從姐姐家過繼了一個女兒,養在膝下,名叫銀姑,以安慰趙楊氏不能生育的遺憾。趙楊氏待銀姑視如己出,因此母女倆的感情非常深厚。

前些天,妻子趙楊氏突然染了重疾,趙宗聖要經營買賣抽不出身,銀姑才10歲出頭,也辦法承擔起照顧母親的重任。於是,趙宗聖便將岳母楊王氏請到家中,照顧病妻弱女。

可楊王氏當時已經60多歲,人老體弱,沒幾天就支撐不住了。於是,楊王氏又把22歲的外甥女張王氏請到女婿家中,幫忙一同照顧病人。

豈料天有不測風雲,四人竟在同一天慘死家中。趙宗聖趕回家,看到4人吊死家中,頓時撲倒在地,痛哭流涕。然而人死不能復生,再哭也無力迴天,當務之急,應該緝拿真兇扭送官府,為4人報仇雪恨。

趙宗聖強忍悲痛,詢問鄰居可曾瞧見可疑之人?鄰居們紛紛搖頭,只說4人屍首是劉四先發現的,眾人聽到呼救才趕來,並不知道真兇是誰。趙宗聖便認為是劉四逼死了4人,於是捆了劉四到縣衙報案。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當時的樂亭縣知縣名叫陳金駿,接到人命案後,立刻開堂審理。只見劉四 30來歲,是個侏儒,雖然四肢粗壯,面容醜陋,但眼神清澈,不是大奸大惡之人。於是,陳金駿便沒有讓衙役給劉四上刑,而是直接開始訊問。

劉四跪在地上瑟瑟發抖,哆嗦著將事情緣由交代了一遍,說完便不停磕頭,

“小人冤枉啊,請大人為我做主,還我清白!”

因趙宗聖與劉四各執一詞,陳金駿難辨是非,便帶領眾衙役與仵作到案發現場勘驗。

正房外面掉落有劉四的扁擔與兩個水桶,房門內側木插銷已斷,顯然是被人用力從外撞開房門所致。房內凌亂不堪,腳印雜沓,難以分辨,應該是闖進房內救援的鄰居留下的。

現場已然遭到破壞,無從查證兇犯線索,陳知縣只好轉而勘查屍首,看看能否探查到蛛絲馬跡。老太太楊王氏因是懸樑而亡,出於對死者的尊重,眾人便將她從房樑上解下,安放在炕上。其餘三人屍首並未移動過。

只見4人皆穿著新衣服,年輕的張王氏和銀姑還化了濃妝。

4人雖說是上吊而亡,但除了懸樑而亡的老太太楊王氏看起來比較正常,其餘三人的死狀都十分詭異。

趙宗聖的妻子趙楊氏仰躺在炕上,身上蓋著厚重的被子,繩子一端套在脖子上,一端栓在窗欞上。楊王氏的外甥女張王氏與銀姑一左一右坐在地上,倆人脖頸分別被套在同一根繩子的兩端,繩子中間則綁著一張柳條椅子。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陳金駿當官多年,經歷的命案無數,卻是頭一次見到如此詭異的場景。他命仵作詳細勘驗屍體,查詢線索。

經過仵作檢驗,屋內沒有打鬥痕跡,且4人均無外傷,因此陳縣令認為不可能是謀殺。又因為4人身上乾淨,服飾整潔,沒有被侵犯的痕跡,

因此排除因姦汙而謀殺的可能。

趙宗聖家中並無財物失竊,

因此排除因入室盜竊而謀殺的可能。

由於劉四是個侏儒,就連十來歲的銀姑身量都比他高,因此陳縣令認為,

劉四不可能同時殺死四人,或逼迫四人一起上吊。

陳金駿避重就輕,透過主觀臆斷,就排除了所有他殺的可能性,於是便武斷地認為4人都是自殺,又因為房門是從內反鎖,便更加認定4人是自殺無疑。

可趙家生活優渥,家庭和順,根據周圍鄰里反映,趙家幾人性格溫吞,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吵,4個女人相互幫助、彼此照顧,感情也很和睦,沒有想不通要自殺的理由啊!

既然沒有不順心的事,4人為何要自殺呢?陳縣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見4人都穿著新衣,化著濃妝,集體自縊,又兼死相詭異,越看越像某種神秘的儀式,突然,陳縣令眼中精光一閃,立刻說道:

“此乃鬼神作祟!4人既非他殺,又沒有自殺的緣由,必定是招惹了邪祟,想以此儀式前往西方極樂過新生活,才選擇集體自縊。”

隨後,陳金駿便將劉四無罪釋放,命趙宗聖自行處理家人屍首,便打道回府。一樁驚天慘案,就這樣因為封建迷信而稀裡糊塗的結了案。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陳金駿想做個糊塗知縣,但趙宗聖卻不願意讓家人蒙冤,含恨而亡,誓要為家人討回公道,以告慰她們在天之靈。

趙宗聖倒是個聰明人,很快便發現了家人慘死的諸多疑點。

首先

是妻子趙楊氏,她仰躺在炕上,身上蓋著被子,上吊的繩索系在窗欞上。當時北方的窗戶都是紙糊的,窗格稀疏且細小,小孩子用勁掰扯便可以掰斷,如何能承受得了一個成年女性的體重。更何況這個女子還是躺在床上,蓋著厚重的被子,如何發力自殺呢?

其次

是張王氏與銀姑,兩人被一根繩子綁在柳木椅子左右,若要自殺,必是兩人共同往相反的方向發力。可張王氏是20出頭的成年女子,而銀姑只是個10來歲的小女孩,兩人力氣懸殊,張王氏一用力,銀姑必然會朝張王氏的方向傾倒,怎麼可能自殺得了?

最後

是看起來死得最正常的岳母楊王氏。說她的死看起來正常,是因為懸樑卻能致死,但這中間也有不少疑點。當時北方的房子都比較開闊,地面到房梁的距離一般在3米以上,而炕桌卻只有50釐米左右的高度。楊王氏已經是個60多歲的老嫗,年老體弱,又是個小腳女人,想在炕桌上站穩都難,又如能將繩索栓在房梁之上,還踢翻炕桌呢?

種種疑點,都說明這起慘案並不像表面那樣簡單,並不是什麼鬼神作祟,致使集體自縊,

而更有可能是兇手將4人謀殺後,故意佈置成如此詭異的自殺場景,以混淆視聽,躲避責任罷了。

這些疑點本身並不難察覺,只可惜陳縣令不用心辦案,只想息事寧人。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既然縣太爺不能為自己做主,那就往上告,於是趙宗聖跑到永平府申冤。趙宗聖剛踏入知府府衙,還沒開始陳訴冤情,就先捱了50大板,這是為何?

原來,清朝律法有規定,

如果越級報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上50大板再說。打完之後,上級官員受理案件,如果發現是因為當地官員不作為,或者當地官員辦了冤假錯案,那就會重新審理。如果發現當地官員並無錯漏,那就要把報案人再杖責100大板。

趙宗聖忍下50大板後,向知府陳述冤情,豈料永平府知府聽完陳述後,連實地調查都免了,直接維持樂亭縣陳縣令的原判,將趙宗聖重則100大板,然後轟了出去。可見,這永平府知府不僅是個糊塗蛋,還是個比陳金駿更懈怠職責的懶官!

無奈之下,趙宗聖只得一級級往上告,結果一路告到了京城,進門照例先吃上50大板,然後開始陳述冤情。刑部大老爺一聽,竟然是來翻案的,老大不樂意了,這是為什麼呢?

只因清朝律例明確規定,如果官員辦了冤假錯案,輕則革職查辦,重則人頭落地。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當時的官場“以官爵為性命,以鑽刺為風俗,以賄賂為交際,以囑託為當然,以循情為盛德,以請教為謙厚”之風蔚然盛行,小心謹慎的官員尚且難免疏漏,更何況是向陳金駿這種不負責任的官員,其手下的冤假錯案更是不少。因此,沒有人會為了百姓的利益,去得罪自己的同僚,幹那費力不討好的翻案之事。

所以刑部接到京控案件時,

往往認為是“刁民故意誣陷官員”,通常選擇視而不見。

果然,刑部的官員聽了案件詳情後,雖沒有借用鬼神之說(畢竟天子腳下,鬼神之說有太過牽強,不太好糊弄),卻判定為:趙宗聖妻子趙楊氏因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而自殺;老太太楊王氏痛失愛女,也自殺身亡;銀姑接連失去母親與外祖母,不堪打擊而自殺;張王氏則因為痛失姨母而自殺。雖然刑部沒有用鬼神之說,但這樣的判決也太過荒謬。

從縣、府、省,再到天子腳下的京城,都沒有一個人願意為自己沉冤昭雪,趙宗聖只得心灰意冷地回家。可家裡一片死寂,沒有半點溫度,趙宗聖只覺一個人苟活於世實在無趣,倒不如以示抗議,為家人與自己鳴冤。於是,趙宗聖在家人死亡的房間自縊而亡了。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趙宗聖為家人獻身,固然讓人動容,但他卻高估了官員們的良心。一家四口慘死家中,尚且無人問津,再添你一條人命,那些糊塗官也不會當回事,照樣吃吃喝喝。如今你趙宗聖也死了,誰還會為你趙家人鳴冤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漸漸忘記了這樁慘案。直到多年以後,一樁謀殺案的發生,才讓趙家5條人命的冤情得以大白於天下。

這天,一名年輕男子齊達到樂亭縣,狀告嬸嬸與人有染,對丈夫痛下殺手。陳縣令帶仵作前去驗屍,發現死者並沒有外傷,便認為死者是自殺,便將死者的妻子齊餘氏給放了。

齊達不服,便跑到永平府告狀,此時永平府知府已經換人,新任知府名叫單煃。單煃受理案件後,便帶著仵作前去驗屍,仵作勘驗後稱,死者沒有外傷,是病死的。

單煃對齊達嚴刑拷打,逼問他是否惡意誣告?齊達抵死不認,堅稱叔叔就是被嬸嬸齊餘氏謀害的。單煃宦海沉浮多年,對官場中的貓膩並不陌生,他見齊達態度堅決,不像作假,便懷疑仵作驗屍有所隱瞞,於是親自動手重新查驗屍身。

經過一番仔細查勘,死者身上確實沒有外傷,於是又認真查驗幾容易被忽略的七竅。果不其然,發現死者右耳有些許液體滲出,立刻開耳查驗,竟挖出半斤多的溼棉絮!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單煃立刻命衙役將齊餘氏抓到府衙,開堂審案,

“大膽毒婦,竟敢用如此惡毒伎倆謀害親夫,還不快快從實招來!”

齊餘氏一開始還抱著僥倖心理,不肯認罪,但扛不住嚴刑拷打,最終供出了與張從玉有染,不小心被丈夫知道了,張從玉便慫恿齊餘氏用水溼棉絮將丈夫殺死,然後他再買通仵作,故意漏檢七竅,因沒有外傷,便可判定為自殺,神不知鬼不覺。

單煃聽到“張從玉”三個字,覺得十分熟悉,似乎在哪裡看到過,於是一面安排衙役將張從玉抓來,一面查閱過往卷宗,尋找張從玉的名字。沒想到,竟在幾年前的趙家滅門案中找到了張從玉的名字。

原來,張從玉是死者之一張王氏的丈夫!

單煃仔細審閱卷宗,發現諸多蹊蹺之處,趙宗聖堅稱家人是被人謀害,而仵作驗屍卻說沒有外傷,認定4人皆是自縊身亡,再聯想到齊餘氏殺夫的手法,突然,腦中靈光一閃,說不定這張從玉與趙家滅門慘案也有重大幹系!

張從玉被押到公堂之上,看到齊餘氏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便知抵賴也沒用,便爽快承認了罪行。單煃卻出其不意,突然問道:

“趙宗聖家四人慘死,也是你做的吧?”

突然被問及幾年前的舊案,張從玉一時沒有防備,不由面露驚恐,慌忙回道:

“她們的死,關我什麼事?要不是因為我妻子死了,我也不會受到齊餘氏蠱惑,犯下如今的罪行!”

單煃見張從玉如此情形,便知道趙家慘案必然與他有關,隨令衙役大刑伺候,但任憑單煃軟硬兼施,張從玉就是不改口,堅稱自己不知情,與自己無關。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單煃見狀便說道

:“按照大清律令,妻子與他人有染,並謀殺親夫,判凌遲處死,姦夫判斬首示眾。再加上你行賄仵作,證據確鑿,難逃一死。如果你能坦誠趙家滅門案的罪行,本官或許可以免你一死。”

張從玉擔心單煃誆騙自己認罪,於是抵死不招。直到張從玉被押赴刑場,準備斬首時,他才驚慌起來,想到單煃說只要自己坦誠趙家滅門案的罪行,就能饒自己一死,於是懷著僥倖心理供出了自己當年的罪行。

原來,很久之前,張從玉就已經跟齊餘氏勾搭到了一塊,時常趁著妻子張王氏外出時,便把齊餘氏叫到家中鬼混,不料竟被早歸的妻子抓住現行,妻子威脅要把二人的汙穢事告訴齊餘氏的丈夫。

按照清朝律法規定,丈夫抓到妻子與人私通,可以當場將兩人殺了,無需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就是張王氏要將事情告知齊餘氏丈夫的緣故。

張從玉一聽,頓時慌了神,想要將妻子滅口。豈料,還沒來得及動手,趙家就找上門來,請張王氏到家裡幫忙照顧病人。張從玉擔心妻子會將自己與人私通的事傳揚出去,便悄悄尾隨張王氏來到趙家。

不想,張王氏果真是個嘴上不把門的,一進入趙家,便將自己的委屈說給了眾人聽。張從玉在窗外聽得羞憤交加,當即衝入房內,將張王氏勒死。趙楊氏重病在床動彈不得,楊王氏年邁,早就被眼前景象嚇得癱軟在地,唯有銀姑想要往外逃。

張從玉如今殺了妻子,罪加一等,怎麼還能停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四人滅口。他一把抓住逃跑的銀姑,將她勒死,然後以此將楊王氏和趙楊氏勒死。為了掩蓋罪證,張從玉將現場清理得纖塵不染,又將幾人衣物整理整齊,然後將4人擺弄成離奇自縊的樣子,最後將門從內反鎖,跳窗逃走。

趙家五口的滅門慘案,就此水落石出。

然而,張從玉卻並沒有因此被公開定罪,趙家五口依舊沒有沉冤昭雪。這是為什麼呢?

乾隆年間,4名女子同上吊死狀詭異,都說是鬼神作祟,結果如何?

當年這樁冤案可是轟動全國,趙宗聖從縣、府、省,一路告到了京城,不少大小官員經手了此案,卻都將此案以自殺結案。

如今翻案,首辦的陳縣令會被判死罪,而知府、道臺、藩臬兩司、直隸總督等人也會因為失職被革職查辦。

此案翻案,牽連甚廣,得罪的人自然也多。單煃雖然擅於斷案,但並不是個剛直不阿的官員。於是,他悄悄將此案實情稟告直隸總督,總督則勸他息事寧人。單煃樂得做個順水人情,趙家滅門案依舊維持原判,即一家五口都是自殺。但張從玉這個禍根也留不得,於是單煃命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張從玉害死趙家4女及齊餘氏丈夫的辦法,讓張從玉悄無聲息地死在了大牢裡,然後上報他是突染惡疾而亡,隨後將張從玉的家產充公。

單煃在此案中,不僅讓各級官員欠了自己的人情,為自己將來升職加薪鋪路,又樂得發了一筆橫財。

趙家滅門案本來並不是什麼難斷之案,只因為陳縣令愚昧懈怠,以揣度猜測之心斷案,各級官員以官官相護之情複審,最後單煃以討好上司,息事寧人的態度問案,使得趙家冤枉石沉大海,亡魂不得安寧。

追根究底,

皆是因為清代官員腐敗無能,不勤於政務,而汲汲於鑽營,不在乎百姓死活,只重視自身前程所致。

正是:

官官相護冤難訴,冤假錯案如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