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下生活”應成文藝創作必修課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綜藝2023-01-25
簡介日前,國家廣電總局釋出《全國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健全文藝從業人員常態化培訓機制,建立文藝創作人員到基層“下生活”制度,不斷增進人民情感和創作積累

文藝向來是什麼

日前,國家廣電總局釋出《全國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健全文藝從業人員常態化培訓機制,建立文藝創作人員到基層“下生活”制度,不斷增進人民情感和創作積累。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向來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準則。某種意義上,文藝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場將生活情感進行濃縮、提煉和重新詮釋的實驗。即便是虛構的神話故事,其中也必然帶有創作者對於現實生活的體認。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沒有熱氣騰騰的真實生活體驗做根基,作品必然味同嚼蠟、荒腔走板。尤其對影視作品而言,每一個鏡頭都包含大量元素,要接受觀眾更加苛刻的審視,惟有真正從生活中來,才能增添作品的真實度與生命力。此番《規劃》變倡導為制度,要求文藝創作者俯下身沉下去,加大了引導力度。而制度明確後,接下來則重在落實。

審視眼下品類龐雜的各種文藝作品,“下生活”也有相當的糾偏意味。一段時間以來,影視創作不可謂不繁榮,打著“現實主義”名號的也不少,但許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懸浮病”,反映的是“偽現實”,很多邏輯和細節上根本經不起推敲。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就在於創作者沒有相關積累,一些編劇拍著腦門閉門造車,有的更是將任務多層分包、東拼西湊,連基本的劇情邏輯都沒法理順。而演員輾轉多個劇組,沒有時間體驗生活,自然理解不透複雜的人物情感。流量經濟一度為這些快餐式作品遮醜,但粉絲們的袒護終究改變不了市場的差評。

知名編劇高滿堂曾將自己的創作狀態描述為:“半年在寫作,半年下去。”“我所儲備的這些素材,我一生是寫不盡的。”去年大火的《人世間》原著作者梁曉聲更是將作品的成功歸因於自己早年的知青生活。顯然,無論什麼題材、什麼時代,文藝作品都要靠真實打動人心。相比過去,當代文藝創作的條件更好、技術先進,守住深入生活的優良傳統,才能捧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藝經典。

(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