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京城探索地鐵站點與周邊公共空間融合改造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綜藝2023-01-29
簡介在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協調推動下,地鐵站及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類專案納入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範工程,以核心區控規為指導,以京投公司為專案主體,從增強車站服務能力、提升交通接駁水平、整合空間功能、增補便民服務

京城四李指誰

中新網北京新聞11月17日電 (記者 杜燕)地鐵站點及周邊公共空間作為城市珍貴的公共資源,是推動城市更新的重要“小切口”,也是城市形象和治理水平重要載體和最直接展示視窗。今天,北京市發改委表示,批覆菜市口、北海北、崇文門地鐵站及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專案實施方案,打造多功能、全齡友好、充滿活力、銜接有序的站點周邊城市公共空間,並探索建立以公共空間系統改造帶動片區整體更新的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片區更新實施經驗。

探索地鐵站點與周邊公共空間融合改造

北京地鐵始建於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條地鐵線路建成通車,全長22。8公里,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該條線路1981年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2001年申奧成功,北京地鐵建設全面加速。

截至目前,北京市運營地鐵線路共計27條、運營里程783公里、車站463座(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區運營地鐵線路10條、運營里程106。6公里、車站58座),2019年至2021年日均客流851萬人次,三年平均乘坐量超過31億人次。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地鐵建設時間跨度較長,目前一些地鐵站點及周邊公共空間的功能、品質與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要求已不適應,市民對站點換乘不便、連通性差、周邊環境品質差等問題反映較多。

在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協調推動下,地鐵站及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類專案納入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範工程,以核心區控規為指導,以京投公司為專案主體,從增強車站服務能力、提升交通接駁水平、整合空間功能、增補便民服務設施、最佳化景觀環境品質提升等多個維度,“一站一策”統籌促進站內外整體改造。

集約利用存量空間,提升軌道交通服務功能

良好的地鐵公共空間不僅要在通勤高峰具備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務能力,也需要在不同時段、不同季節提供有活力及吸引力、舒適宜人的空間。

負責人表示,透過對核心區地鐵站點及周邊公共空間的調研梳理,此次試點聚焦客流量較大、問題較為突出的菜市口站、北海北站、朝陽門站及崇文門站開展一體化改造概念方案研究,探索既有地鐵站點與周邊公共空間融合改造提升的新模式,集約利用存量空間,融合多元功能,提升軌道交通服務功能,塑造宜居魅力空間。

以菜市口站為例,目前車站西南象限,地鐵D、G口雖相距僅1。5米,但朝向相反且地下不連通,乘客進出站不便、難於分辨方向;地面腳踏車擺放雜亂無序,佔據出入口前廣場及人行步道,阻斷行人通行路線;地鐵附屬設施佈局不合理,致使公共空間零碎;地鐵出入口風貌與周邊建築不協調,街角綠地“碎片化”,景觀效果不佳。

根據改造方案,地鐵設施方面,擬將D、G兩出入口沿市政路分設且地下連通,最佳化進出站乘客步行流線。地面景觀方面,最佳化地面亭建築形式、色彩,與周邊建築協調,整合增加景觀綠化和休閒空間,提升街角公共空間品質。交通接駁方面,結合行道樹下空間規劃非機動車停放區,滿足250輛左右非機動車停車需求。

北海北站將透過改移地鐵風亭,聯通地鐵集散廣場和公園活動空間,實現居民與乘客錯時共享、功能相容,最佳化人行動線、集約利用站前空間。調整B出入口朝向,理順客流動線,減緩人車混行矛盾,便於分流旅遊和通勤客流,最佳化人行動線。同時,汲取景區元素,雕琢建築細節,協調古都建築風貌。

崇文門站將在地面新建E口整合2號線B1、B2口,地下新建三層地下站廳,整合地下空間,連通現狀市政地下過街通道,預留與同仁醫院地下連通條件,構建連續的步行體系;增設換乘廳與通道,補充無障礙設施,最佳化地鐵服務能力。新建2號線與5號線換乘廳以及1處換乘通道,增加一處5號線、2號線換乘通道,實現兩線公共區共享,緩解站內4處換乘瓶頸點;增設4部扶梯和2部垂梯,實現無障礙進出站和換乘功能;最佳化佈局,提升場地慢行友好,融合街區風貌。

此外,同步納入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範試點的朝陽門地鐵站及周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專案正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進一步完善深化實施方案。

以地鐵站點小空間推動站城融合大更新

負責人表示,地鐵是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的一種,更是交通與城市融合的紐帶、城市美好生活的起點、歷史文化記憶的承載。

負責人稱,此次試點專案探索以地鐵建設主體京投公司作為實施單位,注重公眾參與,堅持問題導向,在專案的立項審批、規劃方案審查等方面簡化最佳化,為後續類似專案實施提供了可借鑑的依據和經驗。下一步,將以3個站點公共空間一體化專案實施為切入點,打造多功能、全齡友好、充滿活力、銜接有序的站點周邊城市公共空間。以點帶面,探索建立以公共空間系統改造帶動片區整體更新的模式,形成政府統籌、規劃先行、民生優先、多元參與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片區更新實施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