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射箭是一種生活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綜藝2023-02-02
簡介“射箭,是一種生活”

車上的掛件怎麼掛上去

“射箭,是一種生活”。儘管它看起來只是一項單純的運動,卻無形中給人打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射箭是一種生活

“判斷能否‘野射’的標準是什麼?”“不知道。”“看周圍有沒有人。”

最近先生迷上了射箭,每週必有幾天去箭館,張口閉口間也都是和射箭有關的話題。一開始,我對他的定力嗤之以鼻,以為又是三分鐘熱度,轉頭就要知難而退——拉弓是個體力活,頭兩次我也圖過新鮮射了幾組,第二天胳膊就酸得抬不起來。沒想到,這股熱勁竟然維持了兩個多月,且有增無減,大有將其作為畢生精神追求之勢,令人訝異,這種小眾運動竟然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箭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突然流行在上海,上手簡單,收費便宜,且大都開在商場裡,很適合沒處打發時間的年輕人耍一耍。倘若你是新手玩家,穿上護具後,會有教練來教一下基本動作,比如側身站立時,兩腿要平行成一條直線,胳膊要伸直,上半身也要挺起來,不能靠腰來借力。聽起來簡單,但那把弓重得像個啞鈴,舉三秒就開始洩勁了。不過,弓上裝有瞄準器,只要能夠勉力舉起幾秒,且在這幾秒鐘內瞄準靶心,通常都可以有個不錯的成績。

古代關於射箭的故事很多,像是《列子·湯問》裡,紀昌向射箭大師飛衛學射,飛衛教他練習眼力,要做到把蝨子看成大山,才可以百發百中。還有歐陽修《賣油翁》裡知名的“無他,唯手熟爾”,同樣是借把油倒入錢眼中來比喻瞄準。可見古代人射箭,瞄準是第一要務,練的也是瞄準的功夫,但現在也許是加了各種輔助瞄準工具使弓變得更重,也許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體質遠遜於古人,拉弓、舉弓這種靠力氣撐的反而難。

對武學頗有研究的導演徐浩峰在電影《箭士柳白猿》中,把箭士設定為平息武館爭鬥的仲裁人。柳白猿靠拉空弦就威懾住了兩家武館,行家解釋,拉弓靠的是拳勁,學了箭,拳就沒有秘密了。這和我對射箭的感受頗為類似,我覺得射箭最重要的是臂力,其次是果斷,看準了便立刻放弦,靶心瞄得越久,越是猶豫,反而容易射偏。所以成為射箭達人,得先去練臂力,同時養成中正平和的心態。

射是儒家六藝之一,如今的箭館更多是體育競技場所,也有打著國潮文化標籤的網紅店,可以租賃全套服裝拍照,但為真正的射箭愛好者所不齒。我見過的那些長期來箭館射箭的大都是中青年男性,他們有自己專屬的賽道,練久了還會自己買裝備。隨著技藝不斷突破新的法門,弓上組裝的各種小零件也越來越多,拿起來像是高達一樣。有趣的是,幾乎每個人的箭袋上都要掛一個毛茸茸或是亮閃閃的小掛件,還要比誰的更風騷一些,似乎這也是一種段位的象徵,越是箭術高明的大佬,才配得上鮮紅色或是粉紅色的配飾。我有時疑心這幫糙漢們沉迷射箭,只為給自己壓抑許久的嚮往精緻生活的內心找一個突破口。畢竟在箭館裡,掛怎樣誇張的配飾都不會有人指指點點,箭道的冷酷狂野消解了粉紅絨毛掛件的少女表達。

“射箭是一種寂寞的修行。我們都在享受寂寞。”先生對我這種解讀很不滿。他們在射箭時的確都沉湎於自己的賽道,並不閒聊,但會在微信群裡享受射友圈的氛圍。一開始,他們不屑那些大部分時間花在擺拍上,以射箭博取流量的小紅書博主。比如會有人穿戴整齊地來射和弓,成績一般,但照片拍得非常帥氣。但不久他們也在玩小紅書了。射箭的圈子多麼小,他們很快被彼此的大資料推薦關注了,隨便搜一搜,總能發現認識的人。“你看我昨天剛發的,不過是一個射穿了的靶子,但已經有幾十個讚了呢。”先生很得意,他們每天會在箭館的小程式上傳成績,“我已經射到這家箭館的全國第一了。”

玩小紅書,或許也是男人們向精緻生活靠攏的標誌。很快,這種精緻的追求也帶來一些煩惱。比如,先生髮現小紅書對他說,“您的射箭姿勢不夠優雅,也許是骨盆有問題”,並開始向他推薦各種骨盆前傾的治療方案。有一陣,他甚至考慮去做中醫推拿。經過大量的求證以及比對後,他終於確認了自己的骨盆前傾確實不存在,但又開始把關注點放在脖子上,走路時總是突然停下來問我,“我是不是有點頭頸前伸?”

突然覺得箭館門口貼的那一句標語很有道理,“射箭,是一種生活”。儘管它看起來只是一項單純的運動,卻無形中給人打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愛上射箭的男人開始追求精緻、注重自身,甚至有了身材和容貌焦慮,開始研究起與射箭相關的服飾和穿搭了。在我看來,這都是一種好事情,它讓很多原本停留於兩點一線的人們,找到了更多品嚐生活滋味的觸及點。正如張岱在《陶庵夢憶》裡所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放到現在也許要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不懂生活也。”(鍾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