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生一個也給補助,“全過程生育補貼”彰顯政府擔當 | 新京報專欄

由 新京報評論 發表于 綜藝2023-02-03
簡介寧陝縣將一孩家庭納入補助範圍,這樣“全過程生育補貼”的做法可謂在全國率先垂範,邁出了新步伐

生育補貼是一次性發放的嗎

生一個也給補助,“全過程生育補貼”彰顯政府擔當 | 新京報專欄

寧陝縣將一孩家庭納入補助範圍,這樣“全過程生育補貼”的做法可謂在全國率先垂範,邁出了新步伐。

生一個也給補助,“全過程生育補貼”彰顯政府擔當 | 新京報專欄

10月9日,託班試點金融街惠澤幼兒園(鼓樓園),老師帶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文 | 穆光宗

據介面新聞報道,近日,陝西省寧陝縣印發《寧陝縣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提到“對符合政策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夫妻一次性分別給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生育補助”。因其將一孩家庭納入補助範圍,引發關注。

我國“三孩”生育政策出臺後,已陸續有十多個地區出臺生育補貼政策。截至目前,包括甘肅省臨澤縣、湖南省長沙市、雲南省等地區出臺或擬出臺育兒補貼政策,不過補貼物件主要是生育二孩和三孩家庭。因此,《實施意見》具有某種突破性意義,“全過程生育補貼”的做法可謂在全國率先垂範,邁出了新步伐。

寧陝縣這種鼓勵生育的辦法,包含著這樣的邏輯,“如果一個家庭連一孩都不願意生,或者推遲生,則不會有二孩和三孩”。因此,將生育一孩的家庭也納入補助範圍。這種思路是基於“生育行為是一種經濟理性”的假定。但在一些地方,區區幾千元的獎勵是否足以刺激生育,尚待觀察。

我國“養兒防老、養兒送終”的傳統生育文化影響至今,雖然仍是部分中國人信守的生育觀,但隨著社會急劇轉型,現在生養孩子的成本之高讓人不堪重負,生育意願日趨低迷也是不爭的事實。

生育是家事,亦是國事。在低生育時代,人口再生產既屬於家庭範疇,也屬於社會範疇,是合作的產物,國家、社會和政府所承擔的生養責任也不可推卸。在公共財政許可的前提下,政府拿出真金白銀鼓勵生育,實現共生共享,這表明了政府在低生育時代的一種責任、眼光和導向,值得嘉許。

生一個也給補助,“全過程生育補貼”彰顯政府擔當 | 新京報專欄

近日,寧陝縣人民政府印發《寧陝縣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意見》。截圖來自寧陝縣人民政府網站

許多調查都證明,人們的理想子女數大概平均在1。6-1。8之間,但最近幾次人口普查資料都顯示實際子女數在1。3 以下。這是因為實際生育選擇受制於各種各樣的生養條件。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低生育率能否回升,取決於國家有沒有采取強有力的鼓勵生育的舉措,普遍做法是生育補貼(如嬰兒花紅)。但在理論上,這裡有一個臨界點——補貼到什麼程度,才能激發出生育的熱情。

在這個意義上,累進補貼的做法比較好,即生育越多,補貼越多。無論性別還是孩次,補貼均需一視同仁。譬如,第一孩生育補貼2000,第二孩也是2000,第三孩也是2000。如果財政許可,按月給付比較好,當然標準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以體現國家和政府的持續關愛。

所以,這並不是要求都要像寧陝縣政府一樣,一年拿出1000萬財政資金鼓勵生育,畢竟各地基本情況、財政能力、人口結構不同,但這種以真金白銀補貼育兒家庭,覆蓋人群逐步擴大,也是大勢所趨。

孩子只要有出生證和當地戶口證明,即可領取生育補貼金。生育可能是一個覆蓋較長時間的現象,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是一孩家庭,還是二孩家庭或者三孩及以上家庭,這個只有當母親退出育齡期以後才能認定。至於領取物件,一般宜採取新人新辦法,亦即三孩政策出臺以來一切符合條件的年輕夫婦。

生育補貼制度還要考慮一些例外情況,以彰顯應愛盡愛、極具包容性的全面人道主義,譬如失獨父母、再婚再育、多胞胎和失親孤兒等情況。

此外,不妨將生育補貼擴充套件為公益慈善的一部分,吸納社會善款,使老有所養、少有所依,圍繞“一老一少”建立高質量的“安老懷少”公共服務體系。

這也需要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形成“1+x”的鼓勵生育“全國一盤棋”,“1”代表國民待遇,“x”代表因地制宜的地方待遇,以此全方位、全過程促進家庭的健康發展、人口的最佳化發展、社會的和諧發展以及國家的持續發展。

撰稿/穆光宗(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

編輯/徐秋穎、遲道華